资源简介 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黎锦晖1917年至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使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使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艺术走向了新高潮。这一时期舞蹈艺术具有新文化的思想内涵和特征,在新文化思想的影响下,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教育为学校教育的主导思想,这对学校的歌舞艺术发展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在学校的教育思想体系不断改革和更新的情况下,各中、小学校出现了新型的儿童歌舞剧和歌舞,以真、善、美和自由、平等、博爱为教育的核心,以崭新的思想内容来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当时歌舞剧、儿童歌舞的创始人黎锦晖先生,为儿童歌舞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黎锦晖是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他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的影响,创作了12部儿童歌舞剧和24部歌舞节目,其影响遍及全国各个城乡和中小学校,乃至东南亚各国。 黎锦晖是湖南湘潭人,青少年时代广泛接触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1916年开始学习西洋音乐,五四运动之后,致力于改革音乐教育和推广国语,专门从事儿童歌舞剧和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 黎锦晖的代表作有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三蝴蝶》、《小小画家》、《春天的快乐》、《最后的胜利》,以及歌舞《可怜的秋香》等。 《葡萄仙子》是通过葡萄仙子、喜鹊、甲虫、山羊、兔子及雪花、雨点、太阳、春风、露珠的相互关系,告诉人们应该爱护劳动果实,使丰富的果实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月明之夜》叙述快乐之神向人们梦境中散布快乐,其实只有人间才有快乐,连月宫中的嫦娥也不甘寂寞,嫌弃自己孤独的生活,下凡人间,和孩子们共享快乐。 《三蝴蝶》描写三只美丽的蝴蝶,在菊花丛中飞舞,她们沐浴着阳光的温暖。突然空中起了乌云,开始刮风、下雨、闪电,蝴蝶要求菊花保护,可是一朵花不能容纳三只蝴蝶在一起,三只蝴蝶如同同甘共苦的好友,不忍分离,她们同心协力与恶劣的天气作斗争,结果太阳出来了,阳光普照大地。蝴蝶、菊花欢歌乐舞。 《春天的快乐》表现一位忧愁公主在花园中愁叹悲伤,被花、鸟和邻家姐弟劝化,顿时觉悟。要用劳动去抵抗忧愁,勤劳才能获得快乐的内容,具有现实意义。 《最后的胜利》是黎锦晖1927年创作的一部直接反映北伐战争的歌舞剧,描绘工农商学兵团结起来,打倒压迫者,与军阀奋战,最后取得胜利,歌颂了革命和人民。这是一出表现现实生活的剧作。 黎锦晖的歌舞剧和儿童歌舞直接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为数不多,大多数采用童话体,使花草虫兽人格化,把美丽的大自然社会化。作品主题思想鲜明,歌曲流畅,浅显易懂,抓住儿童特点,以舞蹈形象表达感情。 黎锦晖先生是位多产的儿童歌舞剧作家,同时,他的早期作品,具有时代性、进步性、广泛性,推动了社会和学校歌舞艺术的发展,为我国早期儿童歌舞剧奠定了基础。课件7张PPT。 节奏与节拍一、节奏与节拍的关系 节奏与节拍是音乐中极为重要的音乐元素,它与音高一起共同构成了音乐的旋律,人们把其中的节奏节拍称为音乐的骨架。 在音乐中,节奏与节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节奏存在于节拍之中;节拍也离不开节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音乐的骨架,来支撑起音乐的律动。 二、基本概念1、节奏——特指音与音之间的长短关系;2、节拍——特指音与音之间的强弱关系;3、节奏型——在音乐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就是说,并不是任何的节奏都可以叫做节奏型,只有那些能够表达一定音乐意义的节奏组合,才叫节奏型。不同的节奏型有不同的音乐含义,对于表达音乐的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4、拍子——是用固定的一种音符来代表某个节拍的单位拍,并且表示出该节拍的循环规律。 如在两拍的循环中是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那么这种拍子就叫做“四二拍子”,其它“四”代表四分音符、“二”代表两拍为一个循环。 5、小节——在乐曲中,从一个强拍到下一个强拍之间的部分就是一个小节。6、弱起——乐曲由拍子的弱部分(弱拍或后半拍)开始,叫做“弱起乐曲”或“弱起”。弱起乐曲的第一个小节线之前的部分叫“弱起小节”。 7、拍号——表示拍子的记号。 拍号用分数形式来标记。分子表示节拍的每一循环,也就是一小节有几拍;分母表示以什么音符为一拍。常用的拍号有:2/4,3/4,4/4,3/8,6/8,5/4,7/4等。三、拍子的种类1、单拍子——每小节有二拍或三拍,并且只有一个强拍的拍子 。2、复拍子——是由完全相同的单拍子组合起来所构成的拍子 。3、混合拍子——由不完全相同单拍子按照次序组合起来的拍子。4、变换拍子——在乐曲进行当中,几种拍子交替变换。 5、交错拍子——在多声部音乐中,有几种不同的拍子同时进行。6、散拍子——也叫散板,它是指单位拍的时值以及拍子的强弱规律都不十分明显,乐曲在演奏时可以根据演奏者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进行自由的变化处理。7、一拍子——是一种特殊的拍子,它只有强拍而没有弱拍,或是我国戏曲音乐的“垛板”唱段。 四、各拍子的表现功能二拍子——特点是强弱拍交替出现,力度对比鲜明。常用来表现刚劲、明朗,坚强有力的情绪,是进行曲等常采用的拍子。如《保卫黄河》 、《义勇军进行曲》等。三拍子——一强二弱不平衡的交替,在音乐作品中有起伏、优美、流畅的特点,常用来表现欢快情绪和喜悦的心情。如圆舞曲、玛祖卡等。 四拍子——比二拍子略慢,速度徐缓的抒情性作品。《洪湖水,浪打浪》 、《我爱你,中国》。 六拍子——比起三拍子,更富有优美、流畅、动荡的特色,描写湖光景色、波浪起伏以及抒发人们内心不平静的心情等常采用六拍子。如《我和我的祖国》 、《乘着歌声的翅膀》 等。混合拍子——不等数拍子的强弱力度交替出现,使拍子具有不平衡的特点,这种拍子有时用来表现猜疑、徘徊、悲伤、激动不安的情绪,有时用来表现宁静、舒适的情绪。如河北民歌《小白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我们都是好朋友.rmvb 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黎锦晖.doc 节奏与节拍.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