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6——2007学年教务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新学年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发展壮大、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教学为主、改革为径、科研为先的先进理念,结合金桥高级中学的实际,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金桥高级中学“高品位、创特色”、可持续地发展。二、工作重点(一)确立新理念,直面新课改1.做好“六准备”,直面课程改革①思想准备。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课改理念与金桥高级中学实际相结合,近三年的实践尝试,为新课改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②组织准备。组建有战斗力度的新高一年段“集团军”,“教管合一”,教学班“人人都是班主作”,谁教课,谁全程负责。③方案准备。严格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福州金桥高级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④培训准备。以市级培训为主,校本培训为本,加强学习,加强教研,加强集备。⑤硬件准备。电子备课室增设30台电脑,全面建设高一年段多媒体教室。⑥管理准备。成立学校新课改领导小组,配备专门管理人员。2.做好“六反思”,直面课程改革①学习新理念,反思旧传统;②学习新课程,反思旧课程;③学习新课标,反思旧大纲;④学习新教材,反思旧课本;⑤学习新方式,反思旧教学;⑥学习新技术,反思旧手段。3.立足“四个点”,直面课程改革①立足点——探索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教学方式。②特色点——研究部编与校本选修课程的开设与评价。③亮丽点——深化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与管理的研究。④制高点——追求并逐步完善信息技术与课整合的研究。(二)优化新模式,构建新机制第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加强校本教研,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反思为抓手,以课堂改革为重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真正做到以研促教,以研兴教。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转型要求,要求教师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新课程的推进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索过程,学校应当承担起探索、创新的职责,有所作为,努力办出特色。教学研究必须以校为本,即要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以校本的教学研究,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研究,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而研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从而促进自身的事业成长,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这是保证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内在机制。??第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教师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教师民主化教学意识的养成。为此,必须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广大教师有一种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让广大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发挥主人翁作用。??第三,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考评机制。对教师工作的考查、考核、评价、评定是学校管理的日常性工作,它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具有最为直接的导向、激励、控制作用。我们必须基于对传统考评制度的深刻反思,重建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首先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的内容。其次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最后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考评的成果,完善教师业务档案袋,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三)认清新形势,开展新探索1.积极探索质量监控手段本学期要加强教学反馈,一课一作业;加强课堂测试,一课一小测;加强每周训练,一周一训练;加强作业评改,一批一讲评;加强课堂跟踪,一听一评议的“五个一”手段提高课堂效益教学。本学期继续开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培优扶差,分类管理;客观评价,分级命题的“三个分”质量监控,除规定的公开教学外,学校建立教务处、教研组、集备组教师听课、说课和评课评估制度,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教导学,以练促学,以评激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正常发挥。2.积极探索考试评价方法本学期要积极探索考试评价方法改革,探索多元化、多渠道的学习质量评价方式,在高一课改年段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在初中开展英语口语测试的试点,突出自主性、实践性,加强活动性、开放性,注重过程性,着眼于学生素质养成和发展,探索出适合各年级的考试评价方法,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3.积极探索分层教学策略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的重要策略,即使在新课程选课实施中也仍然是教学的重要策略,其目的在于关注每一位学生,促使人人成功,个个发展,新学期要深入研究分层次教学策略,尝试实施课程分层、目标分层、内容分层、施教分程、评价分层的途径和方法,做到目标定位科学,内容编排合理,过程设计灵活,评价反馈及时,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4.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几年来,我校大胆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学年我们要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学科学习内容的延伸和拓展,继续在高一、高二两个年段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拟于期中考后举办一次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大赛,在第二学期举办一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各年段、教研组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落实研究专题,学校将对积极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班级、学生、指导老师进行表彰。5.积极探索健康教育途径新学期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并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选修课程,以体卫教师和生物教师为专职健康教育教师,以年段长、班主任、团队干部为兼职心理辅导老师,做到有师资、有课时、有教材、有教案。6.积极探索无人监考试点教务处准备在高二年段A层次班级开展诚实教育,即无人监考试点,使之成为金桥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7.积极探索竞赛辅导机制在上学期学科竞赛全面起步的基础上,新学年学校拟成立学科竞赛领导小组和竞赛辅导小组,不断完善学科竞赛辅导和奖励机制,各竞赛辅导小组应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制定竞赛辅导计划,精细分工,切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力求在学科竞赛中出好成绩。8.积极探索教学管理模式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教学管理,强化规范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务处的工作就是服务教学,服务师生,新学年学校教务处进一步做好资源整合工作,下设教务室、图书馆、实验室、网络中心的“两室一馆一中心”的建制,加强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做到学籍管理电子化,教学管理透明化,教务管理规范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的功能。(四)围绕新目标,寻求新发展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1)加强师德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道德。全体教师要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改革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对“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的认识,做到严于律己,爱岗敬业,严谨治教,诲人不倦,既做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做学生的表率。(2)加强师能建设,努力提高业务能力。教研活动要真正成为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宽广天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一池活水,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本学期教研活动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建立资源共享的教研网络。a、规范教研组活动原则上校内教研活动每周一次,在做到“四落实”(时间、地点、人员、内容)的基础上,每个教研组要确立本组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课题,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自主学习模式尝试,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中要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并写成论文,在第二学期学校将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主题的论文评选活动。b、规范集备组活动集备组每周集备一次,做到有活动内容,有研讨记载。备课组必须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研讨,组内必须进行集体备课,规范集体备课的形式,要求做到:备课主题(备课组长确定)→个人钻研(个人备课)→集体研讨(各抒己见)→形成个案(第二次个人备课)→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反馈与反思(教学叙事)。在能作到“四落实”“五统一”(教学目的、教学进度、教学重点、重点习题的答案、检测)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学生特点,集备组要精心设计出课堂上能够进行集体教学、小组交流和个别辅导三结合的练习题或设计出有利于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有利于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趣味性习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分层教学的落实,而且有利于校本教研的开展。c参与校际教研活动。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区教研活动,参加校际教研活动,鼓励教师们利用网络制作课件或移植他人的课件用于教学,学期末进行教师课件展示。(3)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师资水平。为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新学期学校举办现代教育理论讲座八次,全面提升教师基本功,教务处将配套发放教师基本功学习的校本教研材料,使教师从“三字一话”向熟悉掌握计算机能力提升;从“怎么教”的教学意识向“教什么”的课程意识提升。此外,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吸取各地先进的教学理论,吸取各地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使用新教材的年段要加强对新教材的学习,要明白新教材的使用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特点和知识体系设置,要以全新的视觉审视新教材、走进新教材。加强对教师在线培养与培训,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师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思想多元化对当今教学工作带来的挑战。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1).加强初中教学的研究。初中教学要求强调实际运用能力,注重知识迁移,关注社会热点,力求贴近生活实际,立足课堂,面向全体,着眼发展,围绕“强化目标意识,注重过程教学,突出智能开发,改进教学方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科学地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稳步提高,做到“知识强化,能力转化,素质优化”。为了加强教学研究,提高初中教学质量,学校在初中年段成立语、数、英集备组,实行“三个交叉”:即交叉任课、交叉命题、交叉阅卷。(2).加强高考复习的研究。高三课程力求在期中前全部结束,因此要加强对高考复习的研究,一是精心研究《考纲》,通过学习、研究,弄清高考考查的知识范围和内容,各知识点所属的能力层次,可能出现的考题的题型等,使复习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精心研究考题,从中找出命题的走向,把握规律,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三是精心研究高考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增强复习的实效性。四是精心研究学生,教师必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以提高复习课效率和复习质量。(3).加强新课程的研究。针对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各教研组和高一备课组要加强对新课程的研究。着重研究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课堂教学把握的目标和要求,研究学业评价的机制,研究学分的评价和管理,研究学生选课指导等。切实提高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水平。(4).注重业务能力的提高。处在新时期的广大教师应主动适应教学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积极探索和优化教学方法,注重专业素养的提高。努力提高自己的的教学智慧。加强学习和研究,努力提升自身的学术品质,自觉地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善于吸取他人的经验,不断解剖自己的教学,及时进行课后反思。通过学习、实践与反思,努力成为专业知识扎实、知识体系宽广、教学技能娴熟、教学风格独特的教师。此外,学校要求新学期青年教师全部采用电子教案,因此,青年教师应加快步伐,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并服务于教案的编写。(5).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将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创设各种载体和舞台,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注重素质的提高。期中考前学校将召开第二届田径运动会,元旦召开迎新晚会,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结合特色学校建设开展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6).注重教学常规的管理。教务处遵循“简化要素”,注重实效,规范教学常规的七个基本环节(备、教、批、辅、复、考、评),从而规范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为把各个环节落到实处,教务处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检查,并做好详细的检查记录,以推进教学常规的规范化。立足新起点,攀越新高峰,谱写新篇章,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实施正确的办学思路,实行人本管理,注重信息科研,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坚定不移的走素质教育之路,相信学校会在“上等级、出特色、创名校”的道路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2006.8.1新课改·新机制·新探索·新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