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求 实 求 效 求 发 展——07-08学年第二学期教科室工作计划新学期教科室工作将继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南,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规范、内涵、发展”三大任务为核心,以“一个中心、两个重点、六个研究”为工作重点,打造“教师素养”、“教学质量”、“文化建设”、“课题研究”、“管理科学”五大任务,发挥教科室“教学、科研、引领、提升”的职能作用,深入开展四个课题研究工作,强化听课评课的评估体系,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质量可持续发展。一、听课评课——求实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阵地,是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最基本的体现形式。反映教学质量和水平高低的方式很多,但课堂教学是基础前提。听课评课有利于了解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听课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式,促进教学改革深入有效地开展;听课评课有利于总结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有利于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本学期福州市将续开教学开放日(周)活动,开展校际之间的教学成果交流与示范活动。我校也将有多场校级公开课和各教研组组内公开课。教科室成员必须和广大教师一起“走出去”——台加校内听课评课活动,学习取经;“沉下去”——参加校内听课评课,共研共学。教研员听课要求做到:(1)明确听课目的(2)做好听课准备(3)做好听课记录教研员评课要求做到:(1)尊重教师选择的课程和课程设计(2)探讨教师课程设计的环境、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情况(3)注重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和教科书利用情况(4)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情况(5)注重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总体状况(6)品味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感知状况(7)分析教学过程的流畅程度和理性化程序(8)商榷教学模式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可讨论空间(9)观照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闪光点和缺点的所在以上是对教研员听课评课的要求,它应当成为教研室新学期听课评课的有效实践。三位教研员继续按原有分工,深入语文大组、数学大组、英语大组和教师一起听课、评课,在听中评,在评中导,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化展、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二、课题研究——求效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必须以研究的姿态对待和实施课程,重复了经验,照搬老办法或者自以为是、乱干蛮干都会被新课程淘汰。教师参加科研是新课程的需要,它有利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我校已承担了四个研究课题,教科室作为课题组织者和指导者,新学期要继续做好如下工作:1、提升认识我校当初选定四个国家级、省市级课题,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四个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特别是2006年9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课题研究不是游离学校教学实际的全理论探讨,而是建立在以校为本基础上的一种研究。“六个结合——六个探索”就是切实可引的办法。2、专题引领重视专家引领是提高课题研究质量的重要途径。(1)走出去,听取省市专家有关会议报告讲话(2)请进来,请省市专家来校讲学指导(3)坐下来,请学校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四大课题总负责人陈雷鸣常务副校长到各课题组中对话评点。3、培训讲话三位教研员应就各自负责的课题中存在的问题,提前学习钻研,与教研组共研互学,然后利用一定场合进行培训发言,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4、同伴互助课题研究要重视教研组长、集备组长、优秀教师、骨干分子的作用。要组织他们学习、研究反思课题中的问题,汇总阶段性成果,提倡同伴互助,提高课题研究质量。5、专题开课在学校“中青年创优公开教学”活动中,开辟若干“课题实践课”板块,请几位骨干分子开设专题课,以“课题研究问题”为轴心,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提高质量”为归宿,开展听课评课活动。6、论文撰写作为课题研究的一种成果表达,那就是论文。有的课题已展开多时,如《常态化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围绕该课题核心——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而撰写的论文已有相当的篇幅。但是,有的课题,则较少或只是零量片断散见其他文章之中,这方面新学期有待起步和加强。新学期起点新发展。教科室将以“质量”为意义,课题为抓手,改革为载体、课堂为主线,培青为重点,继续开展听课评课和课题研究为重点的系列校本教科研工作,求得学校质量可持续发展。2008年2月16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