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

资源简介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2006—2007学年教学工作总结
教 务 处
一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为依托,以“课改”为契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发挥教务处指挥、管理和指导职能,提高管理效益,推进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下,学校积极探索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取得了良好效果,形成办学特色。
一、“三个机制”求创新
优质的高中教学质量要有优质的教师做保证,我校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的80%以上,在队伍建设中,我们倡导三种精神,即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以身作则的表率精神,弘扬良好的师德师风。强化四种意识,即学习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奉献意识。是一支富有进取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的教师队伍。启动“三个机制”(1)启动评价机制。学校建立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即建立在在线管理、线学习、在线评价、在线教科研和教师成长资料袋。为教师评价提供了丰富的信息。(2)建立激励机制。为了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为了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本着科学、规范、公正、绩效、激励的原则,制定了《福州金桥高级中学内部运行机制试行方案》,包括高三毕业班的奖励方案、会考奖励方案等。(3)出台用人机制。积极培养青年教师。对他们思想上要求严格,工作上信任,生活上关心,积极造有利于教师迅速成长的环境,积极支持青年教师在职进修,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级的教研活动。学校还出台了《福州金桥高级中学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例(暂行)》,有六位教师被破格提拔为中学一级教师。队伍建设,要理念创新,要方式创新,更要机制创新。我们用制度管理人、事业吸引人、感情凝聚人、待遇留住人。
二、三个课题促变革
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开展课题研究对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一年来,我们以教科研为龙头,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推进新课程实施,学校目前有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常态化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承担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旨在探究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目前学校还承担市级教研课题《网络环境下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与管理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性学习是我校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特点,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了解大千世界的一个途径和窗口。课题研究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新课程理念。三个课题围绕一个主题: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三、三个探索创模式
(一)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课堂,因此要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围绕新课程改革,围绕课题,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开展“情—导—探—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准备和课堂教学活动这两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在课程改革中实现了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个性发展的引导者,思想品德的塑造者;学生地位的转变,即学生由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教学手段的转变,即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手段转变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
(二)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模式
课改催生了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扎实开展又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为了让校本教研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我们探索出一条“自主—合作—互动”的校本教研模式,走一条“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1、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指示剂”
(1)外向型校本教研——请进来,走出去
(2)课题式校本教研——求变革,探模式
(3)学习型校本教研——常充电,炼内功
2、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1)团体式校本教研——聚合力,共成长
(2)专题式校本教研——定主题,求实效
(3)研讨式校本教研——沉下来,推出去
(4)案例式校本教研——重提升,促发展
(5)网络式校本教研——搭平台,同切磋
3、实践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清醒剂”
(1)个性化校本教研——话反思,谈得失
(2)会诊式校本教研——群言谈,升内涵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科研论坛”上我校向参加论坛的领导、专家作《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汇报,受到了领导、专家肯定。
“校本教研”创造了一种学习型的校园文化背景,创建的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氛围,极大地激励着教师潜能的发挥,使教师实现行为和理念的双面提升,校本教研成为促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校建设的一项长期的基本的治校方略。
(三)积极探索教学管理模式
为了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促进新的教学理念得以贯彻,促进教学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逐步提升,发挥教师间合作互动的优势,特提出加强我校三级教研网络管理的意见,构建“学校—教研组—集备组”三级教研管理网络。
四、三个亮点呈特色
亮点之一:博客教研
网络教研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它是对校本教研的补充和完善、创新和发展。
学校现有电子备课室2间,73台电脑;多媒体实验室6间,网络合作教室1间,24台电脑;多媒体通用教室3间;计算机教室2间,107台电脑;多媒体教室23间。先进的教学设备为网络化的校本教研提供了物质保证,学校建有教研组、年段、班级网站,实现了办公、教学、管理信息化。学校要求教师利用网络备课,将自己的课件、教案等上传到教研组的网站上,06—07学年上传教案数达5242篇,实现资源共享。
最近根据形势发展,学校倡导新的教研方式——博客教研,要求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网站,组建教师博客群,把自己平时教学的经验、反思、教学案例上传到教研组网站,与同行共同分享、共同切磋、共同成长,博客教研改变了传统的定点、定时、定人教研方式,变形式单一为形式多样,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博客教研使教师在思维碰撞中成长。
亮点之二:网络教学
学校领导把目光投向现代教育技术,自觉地把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推广与应用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在学校信息化的平台上,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创新,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水平不断提高,仅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总时数就达32654学时,教师自制课件量达4128课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
亮点之三:在线学习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学习的时代。学校数学组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学生学习的新思路,构建新的教学平台——在线学习,在全校率先建立了高中数学同步学习课堂,“在线学习”也称之为“网上课堂”,高中数学同步学习课堂的开设是学生学习在内容上、形式上、管理上的创新和突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上网学习,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值得倡导和学习。
五、三种资源巧整合
1、站资源
学校全面建设校园局域网,建有教研组网站,年段、班级网站,实现了办公、教学、管理信息化。为了促进网站建设,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共享信息资源,教研组加大了网站建设的力度,充实网站栏目与内容,提高校园信息更新率,提高教研信息化管理、教育教学和资源共享水平,形成特色品牌。网站建设重视科学性,设计规范;时代性,彰显特色;艺术性,制作精美;丰富性,风格独特。学校网站点击率综合评价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省市名列前茅。
2、教师成长资源
为了引导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实施教师专业成长资料袋制度,把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之中,帮助教师规划职业生涯,促进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教师成长记录袋包括课件库、课题库、教案库、学习库、成果库、反思库,教师成长记录袋是教师“教学—反思—提高”的有效载体,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是教师成长历程的过程性评价机制,是捕捉实践智慧的需要,是实现多元评价的需要,是教学问题诊断的需要,也是形成教师风格的需要。
3、选修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是依据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而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了国家课程的门类、总课时和课时分配,同时又为地方、学校开发或选用课程留出了课时,校本课程其实就是三级管理体制中学校一级的课程。在进入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中,学校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充分尊重每位学生选学的自主性,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及今后专业、择业取向自主选择报名,班主任、年段长汇总,教务处审核、调整、编班。开设了《学习方法指导》、《古典诗词积累与鉴赏》、《旅游地理》等38门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校本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可供不同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汇编了《开发与探究——校本选修课程规划》。
学校校本选修具有“两性”,一是延伸性,即选修课是在必修基础上的延伸、拓宽、加深;二是开放性,即内容、时间、空间等方面都是开放性的。校本选修具有两化,一是个性化,即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二是时代化,即用时代的观念选择时代的内容,符合时代的发展。校本选修课程的开设,既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六、四个环节保质量
先进理念要和科学方法相结合,先进理念要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学校以全新的教学观念指导新课程改革与教学,开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问题研究为途径,以教学方式转变为突破口,围绕课改热点开展专题研究,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课改新思路、新方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年来学校组织了九次见习期教师、中青年教师公开课、优质课、复习研讨课和汇报课活动,共开课163节,听课4846节,为了引导广大教师提高课堂的实效,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研究课活动,依据课题,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1、备课环节,变封闭为开放。我们以集备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定人、定时、定点、定内容,从三维目标的确定到师生互动的设计都纳入集体备课范畴。
2、上课环节,变个体为群体。我们开展同题研究,由于教师对文本的不同解读,加上各自的教学风格,即使是同一内容,课堂也显得异彩纷呈。
3、听课环节,变盲目为自觉。听课前要求教师提前熟悉教材,自觉地将自己的设计意图与授课者的教学方案做比较,避免了听课的盲目性和被动性。相互听课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4、评课环节,变随意为集中。因为听课前教师能自觉地熟悉教学内容,并作自我假设,评课中就能设身处地替对方考虑,以一种平等身份、商量的口吻与对方切磋,评课时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开展评课,评课从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情境的激励性,结构的有序性,活动的民主性,反馈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评议,这一种评课目标集中定位准、效率高,授课者从中获得启发,评课者也从中获得提高。
七、四个层面见成效
1、市级活动崭头角
5.16—5.18福州金桥高级中学举办了以“教与学方式变革的研究”为主题的市级公开教学活动,这次活动共有语文、数学、英语等13门学科,22位青年教师开课。来自43所兄弟学校的近400名教师参加了公开教学活动的听课和评课活动。评课中专家、教师对青年教师变革教学方式的胆识给予了肯定,公开教学活动期间,学校还举办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科研论坛”,陈雷鸣常务副校长作《从零开始的发展》的讲话,教务处杨主任代表学校作了《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汇报,论坛着重研讨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在“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指引下,探索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做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科研论坛”上有省普教室、省市民办教育协会,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及兄弟学校近70名领导、专家参加。“博客教研”,“网络教学”,“在线学习”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国家督学、省民办教学协会会长马长冰、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张大展在发言中指出:福州金桥高级中学用三年的时间探索出了有民办校特色的教学和培养新教师的路子值得肯定和推广。
福州市教育局郑勇副局长参加了教科研论坛并做了讲话,在讲话中对金桥高级中学的校本教科研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并指出激活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要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一种行动,就是要研究《课程标准》和学情,开展校本教科研,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提高教学的有效度。这次活动有关媒体做了专门报道:东南快报以《金桥高中信息化教学成典范》、福州晚报以《网络教学受好评》做了专门报道,《福建高中新课程》新闻中心刊登了我校《直面高中新课改,开展校本教科研》的活动报道,第27期福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简报报道了我校公开课情况。
2、学科竞赛上水平
学生杨聪等4人通过市级选拔赛后参加由省教育厅、省科协举办的2006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杨聪同学获得省级三等奖。由省教育厅委托省电教管组织的第八届福建省中小学生电脑制作评选活动,我校十个作品参加评选,其中高中学生李翔睿(指导老师陈源泉)的电脑动画《光线的折射》和初中学生柯一峰(指导老师陈丽萍)的电脑动画《焰火》分别获得省高、初中组三等获。高一年段参加市数学学会第十七届“希望杯”数学竞赛,孙杰萍同学获第十七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高一年段三等奖,物理组组织参加我国初中应用物理学科竞赛和“高中航天知识”竞赛;英语组参加英语学科风采赛;政治组组织高二年段林茜等五名学生参加市教院举办的学生小论文征集活动,其中高一(1)班李榕华同学和高二(1)班金慕思同学获表扬奖;。语文组“嫩竹文学社 ( http: / / www.:8013 / nzwxs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第四、五届武汉大学“写作杯”作文竞赛,成绩斐然,有4人获一等奖,5人获二等奖,13人获三等奖,20人获优秀奖。在陈奕良老师推荐下朱虹同学作文《那片残阳》在省《中学生语文板》上发表。吴秀琴老师指导的李圣洁同学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少年“黎明之声”作文大赛福州赛区的比赛中,获高中一等奖,10个学生作品推荐参加第八届省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体艺组组织静物素描、人体雕塑、招贴设计六幅作品参加福州市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展,其中四幅作品被选入参加福州画院举办的画展。学科竞赛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特长得以发挥。
学校老师26个课件参加福州市优秀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评选活动,政治组陈剑萍老师参加市教院举办的说课比赛获优秀奖,邓金秀老师获论文评选高中组二等奖,艺欣组游吉丽教师参加市第三届中小学音乐教师系列教学竞赛,获教案、论文、优质课三个二等奖。
3.心理教育上轨道
学校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突出对师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作为实施新课改、加强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重要内容,学校成立心理教育研究室,开设《心理教育》校本选修课程,心理咨询活动深入开展,吸引了不少自觉光临的学生,共接待学生1456人次,促进了健康心理的调节。学校还在心理教育网站——《心灵绿洲》中开辟了《心育精品屋》、《心育智箴言》等10余个栏目,利用信息网络和同学们进行QQ及电子邮件交流,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心理转化、身心健康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体艺活动上台阶
(1)学校重视体育活动开展。以小型多样的形式和“短、平、快”为特色,每年都在市体育中心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在福州市第43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成绩喜人:我校代表队获市羽毛球锦标赛团体第六名,市中学生足球运动会团体第六名,高二男子组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4×100米团体第五名。李远同学获初中男子铅球第四名,学生叶嘉辉参加高中男子200米比赛中获第一名,被福州市体育局授予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高一(5)班郑腾超和高二(24)张建禄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市中学生运动会获市高中组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第二名和第八名的好成绩。初二(1)班董星宏和初一(2)班陈曦同学,分别获市中学生运动会初中乙组100米第五名和400米第二名的好成绩。
(2)学校经常开展文娱活动。以“憧憬·成长·收获”为主题的2007年元旦汇演,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为了办好这场汇演,主创人员组织强大阵容精心策划、精心设计,从布景到灯光,从舞美设计到音响效果都进行了精心的策划,文娱汇演,从节目上看,有歌舞、话剧、相声等,从形式看,有学生和老师同台演出,师生同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节目健康活泼、贴近师生、贴近生活,为汇演增添了亮点。配合红五月活动,学校开展“班班有歌声”的大型歌咏比赛,高二(3)等9个班级获一、二、三等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年来我们的课改因为“潮平”、“风正”,没有偏离航道。今后我们将走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竞赛扬校之路。相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方式和高效的教学模式,学校教学质量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
PAGE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