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信念铸师魂--论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我用信念铸师魂--论文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弘扬高尚师德,共铸伟大师魂”
师德征文参赛文章
题 目:我用信念铸师魂
作 者:冯乾远
联系电话:13568489593
单 位:四川省平昌县得胜中学
职 务:教师
通讯地址:四川省平昌县得胜中学
邮 编:636472
我用信念铸师魂
四川省平昌县得胜中学 冯乾远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当我拿起教鞭、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时,“教师”这个神圣的名字就在我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踏上讲台的那一刻,我心中便有一个坚定而又执着的信念: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潜心工作,开拓进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学生成人,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我已步入教坛二十多个春秋。在这二十多年里,心中的信念促使我牢记教师的天职,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作为自己的从教理念,认真教书育人。在这二十多年中,心中的信念不断鞭策我:扎实工作,勤奋学习,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在这二十多年间,心中的信念时刻警醒我:视教师为“船工”,顶风冒雨,引航开渡;视教师为“春蚕”,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视教师为“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视教师为“园丁”,培育新苗,打造自己。随着岁月的流逝,心中的信念愈益坚定,心中的信念不断促进我,促进我用坚定的信念铸就不朽的师魂!
为人之师,当率先垂范;栽培桃李,须辛勤耕耘。回想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二十多个春夏秋冬,我的青春流逝于三尺讲台,我的激情倾注于众多学生;无情的粉笔染白了我本乌黑的双鬓,沧桑的岁月写下了我奉献的足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为了心中那份执着的信念,为了祖国未来无数的瓦特、牛顿、爱迪生,我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将满腔的热情无私地倾注给我的学生。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学生共同进步,为了学生的茁壮成长,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心中有一个不灭的梦想,我心中有一份执着的信念。
上个世纪末期,受“务工”热潮的影响,一些学生辍学外出务工。眼看学生离我而去,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我的心在颤抖,我的心在流泪!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学生流失,稳定生源,我废寝忘食,努力工作。一边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前途、理想教育,一边积极与学生和家长交流、沟通。不厌其烦地进行家访,耐心细致地与家长交谈,苦口婆心地进行说服动员。冒酷暑,顶严寒,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不知摔伤了多少次手脚,不知花费了多少次口舌!荒山郊野映下了我的足迹,田间小径留下了我的身影,农家小院记下了我的话语。对一些“顽固”的家长或者学生,走访一次、两次未果,我就毫不犹豫的走访三次、四次、五次……一直到彻底做通他们的工作为止。慢慢地,我的执着与诚恳,使家长的思想疏通了;我的真诚与信心,使学生的顾虑打消了。学生们又陆陆续续重新回到了教室,甚至许多已经外出的学生也回来了。记得有一次,一个在广州务工的家长对我说:“冯老师,广州很多人都知道你的名字。”其实,他要表达的意思是“在广州务工的很多家长都知道冯老师”。虽然家长的话很朴实,但是,朴实的语言就是对我的最高褒扬。听着这些朴实的话语,我满足了,因为,正是这些最朴实的语言在激励着我,激励我更加坚定自己心中那份执着的信念。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新时代的教师,坚定信念,铸就师魂,使自己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做好教师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教师不懈努力、自觉追求的崇高目标。在此追寻过程中,更需要教师付出很多心血。教育工作,需要教师从细处入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对此,我更有很多切身体会。
进入本世纪,“留守学生”“学困生”大量涌现。这些孩子们的性情孤僻、感情脆弱、学习滞后、安全无保障、行为习惯差。集中表现为“三多”“三少”:违规违纪者多,品学兼优者少;挥霍浪费者多,勤俭节约者少;依赖他人者多,自主自立者少。他们是一个严重缺乏父母管理关爱的群体;他们是一个常常让老师伤神费心的群体;他们数量庞大,给教育者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为了做好“留守学生”“学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我呕心沥血,费尽心思。针对“留守学生”“学困生”的现状,我始终围绕“关爱”二字作文章,具体做到“五到”“四勤”“三细”,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同时,更注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化他们。因为,我深知,只有火才能点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2007年上学期,我所在班级的两个“留守学生”在课余时追逐打闹,一不小心,其中一个“留守学生”受伤了。当时,正值农忙季节,他们的监护人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挤不出时间来照顾伤者,甚至还拿不出医药费。我该怎么办 此时,我很孤独,很困惑,也很“无奈”,只好自掏腰包垫支医药费,亲自陪护受伤学生在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当时,医院的医生和病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奇怪,老师陪学生住院!有的甚至还误以为是我这个当老师的把学生“体罚”伤了,交不了差!当人们知道了事情真相,对我啧啧称赞时,我的心却格外沉重!因为,为了心中的信念,我需要付出很多很多。但是,我这一行动,深深感化了双方学生和家长。最后,这件事情处理得非常顺利,当事双方家长对我感激不尽。此时,我满足了,因为,在处理这一突发事件过程中,心中的信念成了我坚强的精神支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我时刻铭记陶行知先生的话。从教二十多年,我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时刻不忘责任,一心想着事业,唯独忘了自己、亲人和家庭。二十多年来,为了心中那份执着的信念,我潜心于三尺讲台,爱岗敬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把知识、智慧、爱心、时间乃至生命奉献给每一个学生。
2006年,我任教两个毕业班的课程,并任毕业班班主任,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这年腊月,我们还在上课。此时,父亲不幸病逝。虽然学校与我老家近在咫尺,但是,父亲临终前,我却未在他身边,未给他他人家“送终”,而是在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为了不耽误教学工作,我简单地安排了一下丧事的办理程序,委托亲戚帮忙具体操办,然后,匆匆地回到学校。为了不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我强忍悲痛,悄悄的把青纱藏在衣兜里,继续给学生上课。最后,在农村红白喜事大讲排场的背景下,我却给父亲办了个非常简朴的丧事!匆匆掩埋了父亲的遗体,便含泪回到了学校,回到了教室,回到了学生中。也许,在俗人眼中,我未尽到对父亲的那份应尽的孝心;但是,我却以实际行动在践行我心中的信念。
二十多年来,为了心中那份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我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5.12”特大地震灾难期间,我始终和学生在一起,积极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当时,我唯一的孩子在外地读书,因鼻窦炎复发,正在吃药、打针,我却未前往看望,因为我是老师,我是班主任,我实在抽不开身!我一直带领全班学生抗震救灾,以便学校尽快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在余震不断的日子里,白天,我始终和学生在一起,甚至吃饭时也要到食堂去看看学生;晚上,我和同事们一起,轮流巡查学生宿舍,给学生以精神支持,防止较大的余震给学生造成伤害。对于我自己的孩子,也许我未尽到父亲的责任;但是,对于我所教的众多孩子,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尽到了老师的责任。因为,我心中有不灭的梦想,有永恒的追求。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磨炼了我心中的信念,萃取了我人生的真谛,也让我看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源泉。峥嵘岁月,见证了我的成长与发展,见证了我的心血与汗水,见证了我的辛勤与奉献;春夏秋冬,我用自己的信念与渴望、用自己的坚韧与执著、用自己的敬业与奉献,不断诠释着教师的精神与风采,不断书写着事业的辉煌与壮美。我深知:教师,注定要走一条艰辛而多磨砺的路。尽管在这条路上,有荆棘,有坎坷,有困惑,也有挑战,但是我要说:如果我有追求和信念,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企盼和渴望,那就是我的学生。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我会永远镇守心中那盏希望之明灯;任凭青春流逝、容颜憔悴,我会继续用执着的信念铸就不朽之师魂!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