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如歌的行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感兴趣,并乐意了解柴科夫斯基相关的音乐作品;2、能让学生背诵《如歌的行板》主题旋律;3、引导让学生用心灵感受音乐,引起共鸣与联想,能把乐曲忧伤、压抑、冥想的情感,通过各种形式(包括形体、动作、语言、音色、乐器、绘画等)表现出来。教学分析:1、《如歌的行板》是一首非常典型的俄罗斯作品,它不仅是一个比较有深度、难度的内容,而且它那悠长缓慢、情感真挚的旋律非常富有内涵。2、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教师应更多的引导学生静静地聆听音乐,感受作品触及灵魂深处的真挚情感。3、《如歌的行板》宛如一副美丽、忧伤的风景画,教师如果借助于俄罗斯的文学、美术等相关艺术内容,从多角度、多侧面丰富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性认识,并通过在反复的聆听中熟悉旋律,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重难点:通过调动学生一切能调动的感官,来挖掘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情感深度。教学准备:相关声像资料(或多媒体课件)、电脑平台(或声像播放机)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课前播放俄罗斯音乐,通过欣赏该音乐把同学们带到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氛围中。(二)导入师:“请同学们在老师钢琴的音乐(如歌的行板)伴奏下,欣赏几幅不同时期的油画,并说出钢琴演奏的音乐比较适合哪一幅画的意境?为什么?”欣赏油画:(1)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2)勃鲁盖尔《农民的婚礼》(3)莫奈《草地上的晚餐》(三)教授新课1、完整地欣赏《如歌的行板》师:“你们聆听到了什么,宛如看到了什么?”教师引用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感慨:“从这首乐曲里,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2、用呼吸来感受第一主题乐句(1)每个小节处呼吸的感受怎样?(呼吸比较顺畅)(2)每个乐句呼吸的感受怎样?(呼吸比较困难,时而气长,时而气短)3、唱、奏师:“请同学们跟着弦乐四重奏的音响唱会“主题一”音乐,并模仿小提琴的弓法来体会音乐的分句。”4、议、说学生熟唱“主题一”曲谱后并讨论:“主题一”的旋律和特点是什么?教师从音色的暗淡、乐句不对称美、主题后半部出现的变奏等特点来启发,让学生用美丽伤感的语言来表达一种音乐心境。5、听、动欣赏第二段音乐,找出由半音下行的固定动机和情绪变化。(1)固定动机表现了什么情绪?在学生的哼唱中,教师启发学生用左顾右盼的眼神、形体、和沉重的脚步来想象固定动机中所表达的一种不安、烦闷以及不可排遣的郁闷心情。(2)弦乐出现了明显的高音和新的素材,寓意着什么?与学生一起做张开双臂、仰天长叹的动作来感受向苍穹祈祷的心境。6、议、探(探讨第三段再现音乐的音乐形象)(1)播放第三段音乐(2)学生分组讨论,音乐第三次主题的出现带来了什么感受?熟悉的旋律再次出现犹如枯草欲生,封冻欲裂,冷寂的心要破解,我们再一次听到俄罗斯人民心底的呼唤。(3)总结小组意见并汇总(四)创编1、在第一主题的旋律上创作歌词;2、在主题音乐背景下创作抒发内心情感的优美散文,进行配乐朗诵;3、在音乐的伴奏下,用肢体动作来感受和表现音乐的旋律线条分句;4、用颜料、色彩表现音乐情绪的变化。课堂小结: 柴科夫斯基是用他的心灵来创作《如歌的行板》的,他丰富的内心表达赋予了作品丰富的情感变化,学生应将自身放在音乐中,仔细体会音乐中的情感变化。如歌的行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对室内乐作品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2、聆听《如歌的行板》,感受、体验乐曲音乐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3、能够用轻柔暗淡的声音、徐缓的速度,表现忧伤与思念故乡的音乐情绪演唱《夜曲》。教材分析:《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很多人把它称为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乐曲的素材是一首叫做《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全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演奏时,四件乐器通常都加上弱音器,从而使其音色都带有朦胧、暗淡的色彩。教学重点:体会第一音乐主题,感受乐曲素材的音乐特征并作出分析。教学难点:在音乐作品的学唱体验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大家熟悉的俄罗斯音乐,创设意境)问题一: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问题二:那同学们还有哪些会唱的俄罗斯歌曲呢?(请同学们哼唱)问题三:大家感觉俄罗斯音乐有什么特点呢?(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忧伤……)1、介绍作曲家:(播放视频资料,柴科夫斯基以及他的作品剧照)柴科夫斯基,俄国作曲家,生于贵族家庭。他是一个善良、忧郁的音乐诗人,被奉为世界级音乐旋律大师,也是浪漫乐派代表之一。他动人的音乐深深地打动了全世界人民,提到俄国音乐家,往往第一个就会想到他,可以说他是俄国民族音乐继承者与西方音乐的汲取发扬者。2、他创作的作品中,有大家所熟悉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和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悲怆》等。他的音乐充满内心情感和戏剧力量,不仅深为专业音乐工作者喜爱,而且也为广大群众所赞赏。3、要求同学们重点记住他的三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二)聆听音乐《如歌的行板》并作背景介绍1、背景介绍1869年,青年柴科夫斯基住在他妹妹的家里。一天忽然听到窗外粉刷墙壁的泥水匠在哼唱一支动人的民歌,柴科夫斯基立即被这支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的民歌吸引住了。第二天,他找到了唱歌的匠人,把民歌记录下来,配上和声,收进了他在这一年中编成的《俄罗斯民歌五十首》。两年以后,他在写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时候,又用这首民歌做为第二乐章的主题,这第二乐章就叫《如歌的行板》。2、聆听音乐,分析主题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三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的旋律用变奏的手法重复了一遍,这就是第一主题,也就是《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曲调,由四二拍与四三拍混合作成,但是过渡却很自然、流畅。(片段1)问题一:同学们,这段旋律给你怎样的感觉?(旋律委婉,给人忧郁、沉思的印象,情绪十分压抑。)第二乐段的旋律是第一乐段的变奏:此后,再重复第一乐段的内容。乐曲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第二主题,由两段旋律构成。(片段2)问题二:同学们,从这两段旋律中,你感受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特别注意大提琴的固定音型,制造了怎样的气氛?(前一段带有忧郁的情调,好像在祈求什么;后一段的情绪则悲伤而不安。特别是大提琴拨奏的固定音型及两个内声部的切分音伴奏,犹如沉重的脚步声和不断的喘息声,从而使忧郁不安的情绪更为鲜明地突显出来。)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它好像有说不完的痛苦,又好像在千方百计地寻找解脱痛苦的方法。3、全班讨论此曲的音乐特征和给大家心灵上的震撼作品色彩忧郁、朦胧、暗淡,旋律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似诉说、似哭泣、似叹息。这首《如歌的行板》,以轻吟低回、如泣如诉的琴声传达了沙俄时代专制统治下人民的悲惨生活与难言的苦楚,这就是让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并说:“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的原因。4、重点聆听第一主题音乐并学唱:(三)了解室内乐及其相关音乐知识室内乐原指在客厅、房间内演奏的“家庭式”音乐,以区别宗教音乐及交响、歌剧、舞剧音乐。现在的室内乐,是指各种器乐重奏曲及声乐中的浪漫曲、重唱曲。在室内乐作品中,弦乐四重奏具有重要的、代表性的地位。通常,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组成。(四)欣赏本课歌曲《夜歌》,并进行模唱刚才大家演唱了部分俄罗斯民歌,那你们听过这首歌曲吗?(播放歌曲《夜歌》)课本中《夜歌》的填词着重表现游子思念故乡的情怀。歌词的前半部分意在写景,以铺垫压抑、凄凉的气氛;歌词的后半部分是主题所在,即:游子孤独地流落异乡,落叶归根的强烈思绪促使他产生回归故乡的强烈愿望。(同学们先跟音乐模唱,后纠正不准确的地方)课堂小结:《如歌的行板》旋律深沉、婉转、凄美,体现了作者对人生艰辛的感悟,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和无可奈何,一首音乐能让我们感受如此深刻,带给我们这么多震撼,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共17张PPT)第五单元金色乐章第一课时《如歌的行板》——柴科夫斯基俄罗斯的民歌即是俄罗斯劳动人民世代传唱的歌曲,它的旋律深沉、质朴,具有丰富深刻的音乐内涵。夜歌一般指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旋律优美,富于歌唱,常用慢速或中速,总的表现意境是夜的沉静与人的内心抒发。1、浪漫乐派作曲家,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2、在父亲影响下,早年从事律师工作。3、22岁时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4、梅克夫人经济资助13年,音乐创作达到鼎盛时期。5、1893年死于一场突发的疾病。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音乐风格特点旋律优美,通俗易懂,其中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沙皇统治下的无奈,哀伤,忧郁,消极的音乐情绪。前期—表现对光明欢乐的追求和信心。后期—表现深刻的悲剧性。柴科夫斯基作品柴科夫斯基创作体裁十分广泛,包括:交响曲、芭蕾舞剧、歌剧、交响序曲、协奏曲、声乐浪漫曲、音乐会序曲、管弦组曲、室内乐等等。《g小调第一交响曲-冬日浮想》《c小调第二交响曲-乌克兰》《f小调第四交响曲》《曼弗雷德交响曲》 《e小调第五交响曲》《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降E大调第七交响曲》其他交响乐作品《命运交响诗》《暴风雨交响幻想曲》 《斯拉夫进行曲》 《诙谐圆舞曲》 《弦乐小夜曲》《意大利随想曲》 《音乐会幻想曲》 《忧伤小夜曲》《洛克克变奏曲》管弦乐组曲《D大调第一管弦乐组曲》《C大调第二管弦乐组曲》 《G大调第三管弦乐组曲》交响序曲《暴风雨交响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协奏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G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交响曲器乐作品室内乐《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一号》(《如歌的行板》)《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号》《a小调钢琴三重奏—为纪念一位伟大艺术家而作》《降e小调弦乐四重奏第三号》《佛罗伦萨的回忆弦乐六重奏》室内乐:原指室内演奏的“家庭式”的小型重奏曲,后引伸为在比较小的场所演奏的音乐。弦乐四重奏是室内乐的重要形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1件组成;弦乐重奏与管弦乐合奏不同,前者每一声部由1人演奏,后者每一声部则由多人演奏。分析乐曲《如歌的行板》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演奏时,4件乐器通常都加上弱音器,使音色带有朦胧、暗淡的色彩。情绪:哀伤,忧郁,无奈。abaaba’b’复三部曲式ABA’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三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的旋律用变奏的手法重复了一遍。音乐情绪,舒缓,哀伤的。这个主题的反复加强了沉重压抑的感觉,这段委婉的旋律,给人以忧郁、沉思的印象,情绪显得十分压抑。第二乐段的旋律是第一乐段的变奏:旋律逐渐上扬,像是在质疑。第三乐段,再重复第一乐段的内容。乐曲的第二部分由两段旋律构成,是对第一乐段的继续和变形。 其一:带有忧郁的情调,好像在祈求着什么。在乐章的中间部份,大提琴以固定音型拨奏成为背景,烘托出阴郁气氛,第一小提琴则奏出了虔诚祈祷和倾诉的主题,音乐表现出热望与哀告。其二:力度加强,层层递进;音乐情绪显得悲伤而不安,中提琴对第一小提琴的模仿、交替增强了感染力,并带来祈求,疑问的音调。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音乐情绪激愤,就好像有说不完的痛苦,又好像在千方百计地寻找解脱痛苦的方法。最终,在长大的尾声中,祈求的旋律再次出现,好像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了宗教上,以两个平静的和弦结束。从这首乐曲里,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列夫·托尔斯泰下课(共5张PPT)如歌的行板——俄国柴可夫斯基1877年,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一部音乐作品后,竟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乐曲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让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的乐曲——《如歌的行板》。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两大音乐主题 第一部分音乐主题:忧郁、沉思,压抑 第二部分音乐主题:忧郁、悲伤、不安乐曲分析乐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乐段的旋律用变奏的手法重复了一遍,这就是第一主题,也就是《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曲调,由四二拍与四三拍混合作成,但是过渡却很自然、流畅。乐曲分析在幽静的切分音过门后,引出第二主题,这一曲调的感情较为激昂,钢琴伴奏以固执的同一音型连续着,却并不给人以单调的感觉。此后又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题,后来又反复第二主题,但存在变化。③乐曲的结尾是第一主题的片断,有如痛苦的啜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如歌的行板 教学设计 (1).doc 如歌的行板 教学设计 (2).doc 如歌的行板 课件.ppt 《如歌的行板》完整版.mp3 《如歌的行板》小提琴独奏.rmvb 《如歌的行板》音乐分析.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