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探究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浙江省衢州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让课外探究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浙江省衢州市)

资源简介

让课外探究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内容摘要】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的核心是探究。现行的浙教版《科学》教材中安排了较多的探究活动,学生也表现出了高度的兴趣,然而目前在实施探究教学中仅限于课堂内,每次下课学生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能否将课堂上的探究教学延伸到课外,让课外探究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呢?为此,我就近几年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 探究 课外探究
(一)解读探究
《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初步的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培养学生怎样进行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方法与过程的理解。教材中每章都安排了探究内容,还有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以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为什么要开展课外探究
1、弥补课内探究时间不足的缺陷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二章第一节“观察蜗牛”。课前,学生已做了充分的准备,抓了好多蜗牛,期望着老师上课。课堂上,我让学生按照书本上的实验过程进行了实验。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对蜗牛表现出高度的关注,对于书本上的实验探究,还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蜗牛喜欢吃什么?” “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蜗牛是如何交流信息的?” “蜗牛是如何繁殖后代的,和我们人类一样吗?”等等问题。学生对蜗牛的兴趣这么高,可这些问题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看着他们一张张好奇的脸,又不能拒绝,怎么办呢?我们把课堂探究搬到课外,利用课余时间再来一一探究,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解决了课内探究时间不足的缺陷。
2、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喜爱。”只有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让他们带着兴趣,带着猜想、带着期望,进行积极自觉的观察,才能使他们获取正确的信息,延续观察的时间和次数,进而提高观察能力。
果不其然,学生在课外探究蜗牛的实践里,充满好奇,带着兴趣,经历了寻找、观察和猜想验证等活动,从中获得不少正确的信息,学生也亲身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是科学探究的小主人。
在科学学习中,相关的活动可以罗列很多,有些活动既有探究性又有趣味性,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劲头,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忘我地研究,这种学习状态就是“卷入”。 学生卷入后,对活动中的事物和现象才会全面关心,对其中的问题才会孜孜以求,才会不知疲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所以教师在这些地方要极尽所能地展开,要安排充裕的时空让学生去探究、去享受。所谓“探究意义的经历”或者说获取探究的经历和体验,便存在于此种境界吧!
3、课外探究给了学生一个化理论知识为实践行为的平台
目前课堂上的实验都给出了指定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而对学生犹如母亲对孩子的老师们,怕他们无从着手,怕他们损坏实验仪器,先把实验操作过程演示一遍,再让学生“依样化葫芦”,学生做的只是被动地重复老师的实验操作过程。这样的实验,不仅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标准》中指出:科学教材内容的呈现应当注意开放性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包括延伸到课外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拓宽知识视野(包括一些目前科学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有关科学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例如,关于塑料的利与弊,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核能的利用与安全。
课外探究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接受更多的知识,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化理论知识为实践行为的平台,从课堂中学习知识,又把知识用于课外探究中,从而又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如何开展课外探究
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
课外探究给学生的第一感觉是好玩、有趣,但要让学生明白我们是有目的的玩,要在玩耍中完成一定的任务,因而我们第一步要选好探究课题。选题时要有针对性:一、要贴近教学内容。刚刚开始开展课外探究时我们可以选一些难度低一点的、容易探究一点的课题,让学生初尝成功的喜悦,对于以后探究活动的开展是有好处的。二、要贴近学生实际。自然界中奥妙无穷,现在也还有很多的自然之谜没有揭开,因而在选题时不要漫无边际,应该贴近学生实际,从我们身边的资源入手,从我们实际生活入手。
如,在指导学生探究蜗牛时,课外探究的第一个选题是:“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农村初中具有丰富蜗牛生活场所资源,为探究蜗牛的生活环境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到校园里寻找蜗牛前,我们要先帮助学生制定一个计划。
2、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课外探究能把课内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学以致用。同时,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也会遇到一些科学教科书上没有学到的问题。此时,鼓励学生利用文献资料、互联网技术查找所需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查找资料的能力。这一点在我们的教科书上也明确要求学生能上网查找知识,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学习课外知识。同时,也可到校图书室查找资料。
3、撰写探究总结
课外探究结束了,学生从中也收获了知识,此时我们还有一件事情要做:撰写探究总结,把我们的收获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保存。每一个总结,就是一篇小论文。
教育学生是授之渔,而非授之鱼。科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让我们这些教育者,尽我们的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科学探究氛围,让课外探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课外探究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科学》教学参考书 浙江教育出版社
探究课题: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探究目的: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探究地点:学校校园
探究时间: 年 月 日放学后
需要准备的工具:纸、笔、温度计、PH试纸
收集到的信息:1、
2、
3、
………
信息整理:
记录者:
年 月 日
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烂物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宜的环境:温度16~30℃; pH为5~7。当温度低于15 ℃, 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
………
………
PAGE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