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楷书的结构原则(二)
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楷书的结构规律,并运用到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中
教学重点:楷书的结构规律,并分别使用钢笔、粉笔、毛笔实践
教学难点:楷书的结构规律,并分别使用钢笔、粉笔、毛笔实践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具体讲授:
一 、穿插与避让、向背与包裹(结合学生训练)
书写楷书时,所有的笔画均须有序地凝聚在字的中心,即“中宫收紧”。所谓“中宫”是练毛笔字的衬格“九宫格”的中心一格。凡左右两部分组成的字,要往中心靠拢,使之融为一体,在靠拢时又须互为揖让。“揖”是打躬作揖,“让”是谦让。在书写时左右两部分要体现团结、服从的精神。欧阳询《三十六法)中称:“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须彼此相让,方为尽善。”21*cnjy*com
1、左小右大
左右结构的字如果偏旁部首在左边,而且比右边小叫左小右大。如颜体“挍”(校)字,左边三分之一,右边“交”三分之二。从左边偏旁的短横看左长右短,竖钩明显往右挪移,是向中宫靠拢的表现;右部的“交”尽情发挥,这是小让大,次让主的典范。 可见,我们在写字时要十分小心留白,不使其过于闷塞。21cnjy.com
再如柳体的“教”字也是左右均等的字。“孝”的上部占五分之三宽度,“文”头占五分之一定度;为了均等,“孝”下部让了“文”。左右两边既争又让,却不碰撞。另外“教”字的三撇很有意思。“孝”的长撇挺直而长,反文上撇为短撇,下撇为弧形的柳叶撇,起笔、收笔不同,曲直不同,粗细不同。特别是柳叶撇,用在此处既可减轻重量,又可与反文的短撇不至重复。这些细微的不同之处都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www.21-cn-jy.com
2、左大右小
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所占比例大,右边所占比例小,叫左大右小。如 “額”(额)字(柳体),“页”分为辅占三分之一,“客”部为主占三分之二。“页”的上横缩短让左部的宝盖;“客’部的掠改变为长点,也作出让右的表现。此类写法也是互为揖让。再如“知”、“弘”一类右部小的字,右部往往居中或略下靠。【来源:21cnj*y.co*m】
3、左右向背
字的左右两部分往往有相向、相背或同向之别。但这些只是象征性的一种感觉而已,很难直喻。
a、相向。“拥向”指左右两部分“面对面”。古人将这样的结构称“合如对目”,即左右相合加四目对视。日95中颜体“幼”字左“幺”的上提,让“力”的长撇插入,使它们亲密无间。柳体“端”字左“立”的上仰右靠,右上部“山”的斜置而左移,似乎倚在“立”的上横,犹如相依而立的一对恋人。但相向的字仍要注意互相避让并不碰撞。
b、相背。“相背”指左右两部分互为相背。古人称“分若抵背”,两部分背靠背、例如额体“兆”字和柳体“雕”字。“兆”字左下点的挑出,锋向直指右部竖弯钩的起笔处,互为呼应,故虽背而并未分离,仍有内在的联系。“雕”字左“周”虽然顾左,但右“隹”却紧紧依靠在“周”的背上,特别是“隹”的长竖支点偏右,重心势必左靠,是背而不离的范字。欧阳询《三十六法》中称这种背而不离现象为“粘合”,“字之本相离开者,即欲粘合,使相著顾揖乃佳”。
3、包围结构
包围结构是指字的周边有围框或局部围框箍住的字。全围住的称全包围结构,局部围住的称半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又分上包下、下包上、左包右、右包左四种。21·cn·jy·com
二 、排叠与顶戴、各尽其势(结合学生训练)
1、排叠与顶戴
凡上下结构的字,除了上下均须往中间靠以外,还有上覆下和下承上及两者兼而有之的情况。
a、上欲覆下。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字,上部能将下部全面覆盖住的,称为上欲覆下。上覆下的字,上部要宽一些、粗重突出些。如颜体“宗”字的“宝盖”,与柳体“會”(会)字的“人头”均称“上欲覆下”。
b、下欲承上。凡上下结构的字,下大上小,下部能托住上部的称为“下欲承上”。下承上的字,下部要宽一些,主笔应该突出些。如颜体“忠”字的心底和柳体“集”字的“木底”。但隶书“集”字有点例外。这是汉代隶书《华山碑》上的字,主笔在上,上覆下,虽然妙趣横生而且“隹”部左竖拉长略起支撑作用,但下面的小“木”要支撑住上面的大“隹”十分吃力,这只能说明汉代隶书还有不成熟之处。我们学楷书时不可盲目仿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上下承覆。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还有在一个字里既有上覆下,又有下承上,两者兼而有之的情况。如颜体“宣”字和柳体“置”字,就是一个字内既有覆下又有承上的范例。“宣”字上有宝盖的覆下,下有长横的承上,“置”字也类似。2·1·c·n·j·y
2、各尽其势
汉字的大小态势是因字而异的,这就像人的高矮胖瘦.各不相同一样,因此要量体裁衣,不能穿同一尺码的衣服。汉字亦如此,不能写得一样大小,要各尽其势。21教育网
a、疏密大小。“疏密”指字内笔画之间空隙大小。空隙大为疏,空隙小为密。字有疏密也有大小。笔画多的字密一些、整体大一些,笔画少的字疏一些、整体也相对小一些。如。柳体字 “川”字的疏。“嚴”(严)字的密、 “驚”(惊)字的大、“日’字的小。字的大小疏密不一,就叫各尽其势。书写时,笔画多的字要注意写大一些、点画略细些,写得干净些,结构的搭配连接处要松灵些,多留些白的缝隙,这样可以使密的字不致过闷。如“嚴”字,双“口”与“厂”、“敢”各不相沾,“敢”内也互相脱开。此字笔画虽多,但双“口”较疏,故笔画粗重,疏中见密。“敢”字较密,故笔画较细,密中显疏。此字是疏中有密,密中有疏处理方法之典范。笔画少的字,要写得小一些、粗壮些使其质重一些、紧一些,视觉效果不是太小。可见,楷书字不能写得一样大小,而要各尽其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长短偏科。汉字楷书每个字的态势是各不相同的,这就像人一样,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换言之,各字有各字的“生相”,若不注意其“生相”,随手写来,就很不得体。 “肩”字(柳体)的体势长、“四”字(柳体)体势短、“也”字(柳体)的重心偏、“多”字(颜体)的体势斜,各有各的态势。如果都写成同样的方正,瘦个子穿了大袍,矮个子穿上长衫,显得很不相称,很不美观。因此,我们书写时不能机械地按格子大小写满。21·世纪*教育网
c、孤单重并。“孤”是“画孤”,“单”是“体单”,“重”是重叠,“并”是并列。“孤单”,是画孤和体单的字。
所谓“画孤”,即笔画比较少的字。如“十”、“一”、“ 二”等字。所谓“体单”,即体势窄长单薄的字。如“月”、“身”等字。隋,智果《心成颂》是篇言简意赅的论书短文,其中有“孤单必大”之句,凡遇到画孤、体车之字要写得大一些。这“大”也是相对而言的,可以满一点格,但不要超出格子。如“一”、“十”笔画少的字,要写得丰实些、厚重些。如“月”、“身”体长而又瘦削的字,要写得长些。这样才不至于显得单薄。www-2-1-cnjy-com
“重并”,是指重叠和并列的字。隋·智果《心成颂》在“孤单必大”下面紧接着是“重并仍促”。是说重叠并列的字要相互催促。
“重叠”,指一个字的上下由相同的两个部分重叠组合而成。如 “昌”(柳体)、“多”(颜体)是上下重叠的字,须下大上小。古人有“重者下必要大”之说,也称“上促之令小”。上小下大是为了重心平稳,若反之就会有一种危险感。另外也为了分清主次。【出处:21教育名师】
“并列”,指一个字的左右由相同的两个部分并列组成。如 “林”字(颜体),是左右并列的字,左小右大。古人有“并者右必用宽”之说,也称“左促之令小”。“林”是双木,主笔在右木,故右必大,反之必左右分离。再如 “羽”字(柳体)左小右大,若反之极不协调。 左低右高是楷书结体的一般规律,横画书写也是左低右高。这可能与右手执笔有密切的关系。2-1-c-n-j-y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