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资源简介


综合实践教案
(四年级上册)
学校:
班级:
教师:
安全教育:上学路上保安全
单元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珍爱生命。
2、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学习与人交往,尝试记录信息,并在体验活动中把信息转化为行动和经验;能够针对上学路上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识记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了解交通安全常识,掌握与自己有关的交通规则;学会基本的防范技能。
主题一 一路安全伴我行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的情感。
2、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了解它们的意义和作用,知道上学途中应该遵守的交通规则,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
3、针对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制订防治措施,学会如何面对潜在的安全隐患,掌握相应的自护和防范技能。
4、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能运用合适的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重点:通过活动,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的情感,知道上学途中应该遵守的交通规则,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出处:21教育名师】
难点:针对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制订防治措施,学会如何面对潜在的安全隐患,掌握相应的自护和防范技能;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能运用合适的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课时安排:4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确定活动主题
教师引导:通过同学们的调查研究,我们了解了在我们上学和放学途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安全隐患,它时刻威胁着同学们的安全。我们也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到一些发生在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事故,一桩桩血淋淋的事实让我们触目惊心。同学们也许会发现,这些 大多是因为我们的不小心、不注意、不重视造成的。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或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呢?
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们纷纷表示要遵守交通规则,远离危险区域,学会自我保护,于是生成了“一路安全伴我行”的活动主题。
(二)制订活动方案
教师启发:要做的快快乐乐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我们先要了解相关的安全常识。如: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知道它们代表的意思,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并能按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自我防护的本领。同学们准备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这些知识和经验呢?
学生经过思考,确定通过观察、上网收集、请教老师和家长、访问民警叔叔等方式去获取信息。
教师针对访问活动进行技术指导,提示学生注意访谈礼仪,事先拟好访谈提纲,并传授多种记录的方法。
之后,教师出示活动方案样例,学生分组制订活动方案,设计活动记录表。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方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修改完善活动方案。
二、第二阶段:收集信息
(一)收集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
学生分别通过路边观察、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常见的安全警示标志,用拍照、剪贴、绘画、复制的方法把收集到的标志进行保存。之后,教师指导各小组把收集到的标志进行归类,并布置在展板上,在标志下边标注名称和标志的含义。
(二)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走访交警队,观看交通事故图片展览和录像;了解上学途中应该遵守的交通规则;学做小交警,向民警叔叔学习交警指挥操,认识交通指挥中各种手势的含义;聘请交警叔叔作现场模拟活动的指导教师。
(三)寻找上学、放学路上的危险因素
通过上网收集或采访警察、老师、家长等方式,了解面对不法分子的诱惑应该采取的对策,上学、放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要远离哪些危险区域。
(四)整理资料
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并选择适当的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三、第三阶段:内化体验
(一)展示成果
1、分组展示介绍收集到的安全警示标志和交通标志
2、各组交流调查结果。。
(二)知识竞赛
采取对抗赛的形式,首先在教师协助下制定比赛规则,然后分组拟定题目,选择对抗组,进行竞赛。
竞赛内容:
(1)辨认各种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并说明它们表示的意思和看到这些标志应该怎么做。
(2)基本的交通规则。
(3)步行、乘车、家长接送上学、放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模拟体验
教师吧学生带到操场上,请民警叔叔协助设计各种情境,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际演练:
(1)横过马路。
(2)路过施工现场。
(3)路过电缆分接箱旁。
(4)乘车上学、放学
(5)遇到陌生人的诱惑和跟踪。
民警点评并现场指导。活动结束时提出建议:
(1)在街上和马路上行走时,不要埋头看书或玩耍追跑。
(2)乘坐校车或公共汽车时,不要在车厢内跑来跑去,汽车行驶时不要将头和手臂伸出窗外。
(3)上学时戴上小黄帽,这样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从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4)不满12周岁不能骑车上路。
四、第四阶段:总结拓展
(一)总结交流:
教师引导: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收获,清同学们认真总结一下,然后与大家共同交流分享。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认识了各种安全警示标志,知道了应该遵守的交通规则,增强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并且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拓展延伸
教师启发:通过研究,大家不仅发现了上学路上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且学会了怎样避免这些意外伤害。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把我们了解的安全常识让更多的同学知道呢?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向全校同学宣传。
单元活动追记反思:
活动方法导航:访谈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逐步掌握访谈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技能。。
2、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学会将访谈的技巧运用到实践活动中。
活动课时:3课时
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
(一)创设情景,确定主题
1、教师谈话引入:前几天,我听见学校内的老师同学都在谈纶我们学校六年级的陈佳楠同学设计制作的电脑机器人在省里比赛获得金奖了。我们身边除了这位同学,还有许多的能人,我们一起来对他们进行访谈吧!
2、教师指导学生选择、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访谈对象、主题、内容等。
(二)访谈准备,学习技巧
1、引导学生根据想要了解的问题确定访谈的对象。
2、组织学生根据访谈对象分成若干小组,并分别制定访谈计划。
3、指导学生与访谈对象预约,让学生了解:为了不打扰访谈对象的工作、生活,我们应该事先与他进行联系,讲清访谈的目的等。
4、学习访谈技巧
(1)让学生课前观看电视采访节目。
(2)课上通过播放访谈的实例、介绍学生以前访谈失利的经过。
(3)让学生现场模拟演练。
(4)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访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讲究礼仪;运用访谈技巧;认真倾听记录。
二、访谈实施阶段:
1、在实施访谈前,教师要提出相应的要求,:
(1)建议学生准备好访谈工具。
(2)提示学生围绕研究主题,按照原定计划和访谈提纲进行访谈。
(3)注意倾听,准确捕捉信息,认真记录,及时收集有关信息,不随意打断访谈对象的谈话。
(4)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完成任务。
2、教师鼓励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树立自信心,灵活运用访谈技巧。
3、教师注意跟踪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三、访谈总结阶段:
1、组织学生对反弹获得的信息及时进行整理和归纳。
2、启发学生对反弹过程进行反思梳理,依据活动开展的程序回顾自己的探究历程,归纳访谈的步骤、方法、技巧和要注意的问题,总结自己的访谈经验。
四、作业布置:
在此次活动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问题继续进行访谈。
活动反思与追记:
单元主题 我们的学习用品
单元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用品的珍爱之情,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能力目标
在收集资料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参观、调查、汇报、交流、展示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在设计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www.21-cn-jy.com
3、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有关学习用品的材料、功能、样式、特点等相关知识,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初步掌握设计和改造学习用品的方法。
主题一 文具的调查与设计
主题活动目标:
1、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文具的知识,认识到现代文具种类更多,功能更全。
2、通过调查发现文具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3、通过对文具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与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课时安排:4课时
一、准备阶段
(一)引入:
师:“学习用品是我们的好伙伴,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们。它们有哪些功能?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这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准备研究的问题
1、开拓思路:
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关于学习用品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如何选择文具、文具的调查与设计、设计我的小书包……
2、确定主题:
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确定小组活动的主题。教师要提醒学生在确定主题时一定要先想想这个主题我们是否有能力和条件来研究。
3、制定活动方案
组织学生讨论活动安排,指导学生制订活动方案,如图:
小组活动方案
奥妙的活动主题:
我们要准备:
我们调查的时间和地点:
我们调查的方式:
我们的分工:
我们的设计步骤:
我们要注意的问题:
二、实施阶段:
1、交流: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用过或知道的文具有哪些,并将交流结果记录下来,如图:
我知道的文具
铅笔
功能
2、查资料
组织学生查阅文字资料,了解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文具有哪些种类?它们的功能有什么不同?文具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有哪些新研制的文具?并将自己查阅到的资料记录下来。21*cnjy*com
3、参观文具店
(1)先让学生讨论参观文具店要调查的内容,制订3一个调查表,如图:
文具调查表
项目
内容
品牌
价格
材料
款式
实用性
……
(2)带领学生(或者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去)参观文具店,进行调查,并填写调查表。
(3)完成参观调查后,分析调查到的情况,如下:
通过调查,我了解到的信息:
1、 文具最畅销,因为 。
2、 文具最难卖,因为 。
3、小学生最喜欢的文具有 。
4、统计;
(1)指导学生根据填写的调查表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可以用表格、图形、数据来呈现。
(2)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
(3)让学生思考:根据同学们调查统计和讨论的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并做相关记录。
5、设计;
(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精心设计或者改造一件自己喜爱的学习用品。
(2)指导学生做好设计,可以用设计图的形式展现,如图:
我的文具设计图
文具材料
文具功能
文具样式
设计亮点
备注
三、总结与交流阶段
(一)总结与交流:
1、组织学生将活动中的调查与设计跟小组同学交流。
2、根据展示交流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做记录,可以有以下两种总结形式,如图:
图一
多功能文具推荐卡
1、
2、
图二
使用文具建议书
1、
2、
(二)收获和反思:
1、与小组同学讨论:通过这次活动有什么收获?
2、将活动的收获或者反思记录下来。
主题二 设计我的小书包
主题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与调查,发现并收集有关书包使用中的问题与改进意见。
2、了解更多的新型书包的特点。
3、启发学生思维,动手设计书包,提高动脑和动手能力。
活动课时安排:3课时
一、准备阶段
(一)猜谜:
1、师说谜语:“它是我的好朋友,每个同学全都有,笔墨书本帮我拿,可我还得背它走。”
2、学生猜出谜底:书包
(二)准备研究的问题
1、开拓思路:
展示不同的书包及其功能,,引起学生对书包的关注与思考:我们的书包合适吗?有哪些问题?能不能改进一下?什么样的书包受欢迎?我们能设计自己喜欢的书包吗?2·1·c·n·j·y
2、确定主题:
引导学生带着以上的问题,自由分组,共同探讨,确定小组活动的主题。教师要提醒学生在确定主题时一定要先想想这个主题我们是否有能力和条件来研究。www-2-1-cnjy-com
3、制定活动方案
组织学生讨论活动安排,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二、实施阶段:
1、交流: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自己使用书包的体会和想法,并做简单记录。
2、调查:
组织学生针对发现的问题开展调查活动,活动内容如下:
调查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学校同学喜欢的书包,以及目前书包存在的问题。
调查活动二:调查市场上书包的情况,并填写以下表格:
市场上的书包调查表
品牌
价格
样式
颜色
材料
功能
最受欢迎的书包
优点
3、讨论:
(1)先让学生展示调查的结果。
(2)组织学生交流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并做相关记录
(3)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录下来。
4、设计:
(1)师提出要求: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书包的知识,也看到了目前的书包存在的问题。让我们开动脑筋设计一款最棒的书包吧!大家可以和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也可以独立设计。
(2)指导学生设计新书包,要求学生做好设计图,如下:
我设计的书包(设计图)
设计说明:
三、总结与交流阶段
(一)展示:
1、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新书包设计图展示给同学们看,并做简单介绍。
2、进行“最佳书包设计”擂台赛,评选出“最佳书包奖”。
(二)收获和反思:
1、与小组同学讨论:通过这次活动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2、将活动的收获或者反思记录下来。
四、单元凭借与拓展:
1、评价;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活动进行总评,并做好记录,如下:
自我评介: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家长评价:
2、拓展:
(1)引导同学们讨论:在活动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拓展的问题
(2)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继续进行研究。
单元活动追记反思:
单元主题 吃的学问
单元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调查、采访、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科学饮食的重要性,树立科学饮食的意识。
2、能力目标
通过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搭配饮食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采访、交流、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21cnjy.com
3、知识目标
学习掌握科学饮食的有关知识,了解吃早餐的重要性,认识偏食、吃零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初步了解并尝试调查和竞赛的方法。
主题一 早餐研究
主题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早餐的营养及早餐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知道应该吃什么样的早餐。
2、以丰富的活动内容,多样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策略,提高研究的水平。
3、让学生用活动所得指导自身生活,能主动为自己或者父母做一次早餐,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活动课时安排:4课时
一、准备阶段
(一)引入:
师:“我们每天都要吃早餐,它让我们身体健康、精神饱满。那么早晨到底吃什么好呢?”
(二)准备研究的问题
1、开拓思路:
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关于早餐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如:为什么要吃早餐、早餐的搭配、制作营养早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确定主题:
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确定小组活动的主题。教师要提醒学生仔细想想,围绕主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需要做哪些准备。
3、制定活动方案
组织学生讨论活动准备,指导学生制订活动方案,如图:
小组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活动准备:
研究内容:
1、早餐的搭配 2、早晨的量
研究方法:
1、调查 2、讨论 3、查资料
成员分工:
注意事项:
二、实施阶段:
1、收集资料:
(1)组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早餐的相关知识。
(2)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好后,和同学交流。
附问题表:
早餐应该吃什么?
2、早餐的重要性。
3、合理的早餐时间。
2、调查
(1)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调查早餐食谱的科学搭配,并自己制定一周早餐食谱,表格如下:
一周早餐食谱
星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早餐
食谱
牛奶
鸡蛋
油条
(2)组织学生向同学、老师、家长等做“我们的早餐科学吗?”的调查,并填写早餐情况调查表。表格如下: 2-1-c-n-j-y
早餐情况调查表
你每天都吃早餐吗?
你一般吃什么早餐?
你一般在哪儿吃早餐?
你重视早餐吗?
你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
3、统计:
(1)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做统计。
(2)提醒学生统计结果可以用表格、图形、数据来呈现。如图:
我们的统计结果
4、讨论:
(1)组织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和调查统计结果进行讨论:我们发现到什么?吃早餐重要吗?应该怎样吃早餐?吃早餐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让学生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3)引导学生把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5、模拟配餐
(1)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根据前期的调查和讨论,设计一款营养美味的早餐。
(2)指导学生做好设计,提醒他们早餐设计的原则是“主幅相辅,干稀平衡、荤素搭配”。
三、总结与交流阶段
(一)展示:
1、组织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好的营养早餐,要求做简单介绍。
2、引导学生对同学设计的营养早餐进行互相评价。
3、选出“最营养的早餐设计奖”。
(二)宣传
1、指导学生写下有关早餐的建议。
2、组织学生把自己的建议介绍给同学和家长。如图:
给不吃早餐同学的建议
给家长的建议
(三)收获和反思:
1、与小组同学讨论:通过这次活动有什么收获?
2、将活动的收获或者反思记录下来。
主题二 偏食的危害
主题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饮食习惯的调查、统计,了解偏食的危害,引发思考。
2、结合采访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挑食、偏食现象,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活动课时安排:4课时
一、准备阶段
1、学生自由组成主题活动小组,推选组长。
2、了解和分析研究主题的内容,制订活动方案。教师要针对探究方案提出问题、意见和建议。
3、小组成员具体分工:
(1)上网查询有关偏食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的资料。
(2)调查同学挑食、偏食的情况,采访医生、家长,了解挑食、偏食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3)实地拍摄有关挑食、偏食的照片。
(4)交流汇总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如何合理饮食。
(5)每人写出一份活动的收获和活动反思。组长执笔撰写主题活动调查报告。
4、教师整体协调,适当指导。
二、实施阶段:
1、学生收集关于挑食、偏食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的资料。
2、学生采用问卷、采访、实地观察等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同学挑食、偏食的情况。
(1)调查小组
任务1:实地调查本校同学挑食、偏食情况。
调查对象:本校同学
调查地点:学校食堂
任务2:问卷调查本校同学偏食、挑食情况及他们对挑食、偏食的认识。
调查对象:四、五、六年级的学生
(2)采访小组
任务:了解不同人群对挑食、偏食的看法和控制策略。
采访对象:在校学生、家长、医生。
采访医生的问题:青少年偏食、挑食对身体有什么影响?青少年为什么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怎样合理膳食?
采访同学的问题:你有否挑食、偏食的现象?原因是什么?你现在的身体情况任何(如身高、体重、体质等?)
采访家长的问题:您的孩子有否挑食、偏食的现象?身体情况如何?应该怎样合理膳食实现营养均衡?
(3)摄影小组
拍摄内容:拍摄本校同学偏食的特写镜头;记录实践活动的主要过程。
(4)采编组
上网收集饮食与健康的知识;去阅览室查阅有关内容。
三、总结与交流阶段
1、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体会:
(1)在采访调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2)通过活动,你了解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新的发现?
(3)你认为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任何?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4)这次活动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说一说你感受最深的事情,它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
2、将活动的收获或者反思记录下来。
主题三 零食与健康
主题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零食的作用,知道一定量的零食对身体发育和健康有积极作用,但过量食用零食就会给身体发育带来危害。21教育网
2、通过到超市调查,引导学生学习甄别零食的种类、成分,能够初步对市场上类型各异的产品做出科学的判断。学会合理选购。21·cn·jy·com
活动课时安排:4课时
一、准备阶段
1、创设情景:播放课件,情景引入:“大家好,我是零食宝宝,大家对我都不陌生吧!同学们都吃过零食,甚至每天都在吃零食。零食的种类很多,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你们想更加了解我们吗?那就在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好好地研究一下吧!”【来源:21cnj*y.co*m】
2、确定主题:与学生一起明确主题:零食与健康
(1)确定子课题:引导学生针对主题提出各种问题,并从这些问题中选择子课题,如:零食的种类、零食的营养等。【版权所有:21教育】
(2)成立研究小组,选出组长,分配好每位组员的任务,制订小组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
1、调查:
(1)谈话导入:“大家都喜欢吃零食,我们的父母、老师以及其他同学他们对零食有少年看法?让我们一起去调查吧!”
(2)调查前的准备:
A、确定调查主题;B、选取调查对象;C、制订调查计划;D、准备好调查工具,如:各种工具书、照相机、录象机等。
(3)实施调查:引导学生按照资源包中提供的调查样卷或者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4)分析调查结果:指导学生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2、考察:
(1)谈话引入:“老师和家长都认为零食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又很不卫生。现在我们就到小卖部、小吃店实地考察一下吧!”
(2)分析考察的结果:引导学生汇总考察的情况,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3、走进超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超市走走,了解零食的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资料,分析零食对人体的益处及害处。
4、查资料:组织学生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等查找零食对我们身体影响的资料。
5、访问专家:带领学生采访医院或者学校内的医生,让专家告诉学生怎样吃零食才是健康、合理的。
三、总结与交流阶段
1、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体会:
(1)在采访调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2)通过活动,你了解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新的发现?
(3)你认为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任何?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4)这次活动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说一说你感受最深的事情,它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
2、将活动的收获或者反思记录下来。
四、单元凭借与拓展:
1、评价;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活动进行总评,并做好记录,如下:
自我评介: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家长评价:
2、拓展:
(1)引导同学们讨论:在活动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拓展的问题
(2)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继续进行研究。
单元活动追记反思:
单元主题 声音与生活
单元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2、能力目标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和表达的 能力;通过体验、观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 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1*cnjy*com
3、知识目标
了解声音和 噪音产生的原理以及爱耳护耳的科普知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用心学习的好习惯。
主题一 生活中的声音
主题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采访、调查与人交往的能力。
2、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兴趣。
3、意识到劳动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4、了解声音的有关知识。
活动重点: 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采访、调查与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难点:意识到劳动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活动课时安排:2课时
一、准备阶段
(一)确定主题:
1、教师:“同学们,今天你们上课真准时,为什么我们全班同学能够按时回到课室做好上课准备呢?”
学生:因为上课的铃声响了。
2、教师:老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地听一听以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的几种声音,想一想这些声音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看谁听得最仔细,知道得最多。(教师播放声音:闹钟的 响声、手机铃声、门铃声、玻璃瓶摔碎的声音、笑声、掌声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教师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同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
4、教师指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并生成研究问题:你们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各小组讨论后确定研究的主题,并说明理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制定活动方案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活动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份活动方案样例,供学生们参考。(图从略)
3、教师指导要点:
(1)确立方案时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方案的可行性;二是方案的有效性;三是方案的时间性;四是要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2)活动方案的内容:主题或者课题、活动内容、具体目标和任务、活动时间、活动过程、任务分工、保障条件等。
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确立方案时要注意的问题论证活动方案的合理性。
(三)开展实践活动
1、调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教师组织学生到不同的地方听一听、找一找各种声音。
教师对活动提出要求:同学们在寻找声音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2、分类
(1)教师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声音按照不要不同的地点分类。在分类个过程中,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过程和情况,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21·世纪*教育网
(2)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展示图片、播放录像资料等方法,加深学生对活动内容的理解。
3、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哪些声音对我们有利?哪些对我们有害?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们呢?”
4、制造声音:
(1)请学生准备一张纸。
(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甩炮”。
(3)教师引导:你还能用纸制造出哪些声音?要求制造出声音要有创意。
5、查资料: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查找有关声音的作用以及危害的资料。
(2)学生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声音的不同作用、人们是如何利用声音的以及声音对人们的危害等方面查找资料。
(四)成果展示
1、教师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例如演讲、表演、演示等。
2、在学生展示的过程种,教师要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及时的评价。
三、总结评价
1、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刚才的汇报情况进行相互评价,并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指导。
2、评选出“最佳合作奖”、“最佳创新奖”、“最佳进步奖”。
四、家庭作业:
1、继续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向父母展示自己用纸制造出的声音以及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主题二 感受无声世界
主题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无声世界有一个大体的感知,初步感受无声世界的痛苦和生活的不便。
2、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残疾人产生关爱之情,并进一步感受爱耳、护耳的重要性。
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护耳、爱耳的方法,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并开展宣传活动,使更多人受益。
活动重点:使学生对无声世界有一个大体的感知;了解护耳、爱耳的方法,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活动难点:开展宣传活动,使更多人受益。
活动课时安排:3课时
一、确定主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天天听到各种声音,如果有一天,在你们的世界中什么声音也没有了,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那就让我们感受一下无声的世界吧!”
二、开展实践活动:
(一)讨论什么是无声世界
1、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直接对无声世界的认识。
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有声的世界里,时时处处都 能够感受到声音,那什么是无声世界呢?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2、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无声世界的理解。
3、教师总结。
(二)感受无声世界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感受:
(1)请学生吧耳朵捂上,听教师讲课。
(2)请学生不出声说话,只能够用手势进行交流。
3、体验后,让学生总结活动的感受。
(三)走进聋哑学校
1、教师事先联系好聋哑学校,让学生到聋哑学校里了解那里的孩子是怎么上课、怎么听课、怎么回答问题,课间做什么,怎么交流等。
2、教师提醒学生在采访时要注意不要提及涉及别人隐私或令人难堪的话题。
3、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无声世界的 痛苦,学习聋哑孩子不怕困难、坚韧刚强的精神。
(四)学习简单的手语
1、教师示范讲解一些简单的手语。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并练习。
3、请个别学生表演自己学到的手语。
(五)了解、宣传爱耳、护耳常识
1、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怎样才能不生活在无声世界里。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耳朵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了解耳朵的构造。
3、让学生交流爱护耳朵的知识。
4、师生一起总结耳朵的方法
5、宣传爱耳、护耳常识:教师根据学生的 特长,指导学生组成宣传小队,制订爱耳宣传计划,选择合适的形式,在校内、社区或其他公共场合宣传爱耳、护耳常识。
三、总结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活动体会。
2、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四、家庭作业:
1、开动脑筋,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继续研究。
2、向父母表演自己学到的手语。
主题三 自制乐器
主题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乐器发声的基本原理和制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2、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动手制作小乐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重点:了解乐器发声的基本原理和制造的基本方法。
活动难点:动手制作小乐器。
活动课时安排:2课时
一、确定主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天天听到各种声音,如果有一天,在你们的世界中什么声音也没有了,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那就让我们感受一下无声的世界吧!”
二、开展实践活动:
(一)讨论研究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乐器发声的原理是什么?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准备制作什么乐器。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别的同学描述自己的设想时,可以互相讨论,提出改进的合理建议。
(二)查找资料
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阅资料,了解乐器的制作方法。
2、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补充、完善自己的设想。
(二)设计制作
1、在学生研究、查找资料之后,让学生利用自己带来的工具与材料现场制作小乐器。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独立或小组合作制作不同的乐器。
3、学生在制作时,教师进行相应指导。
三、总结交流
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交流各自的经验与教训。
2、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四、家庭作业:
1、写一篇作文《第一次自己制作乐器》。
2、向父母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
五、单元凭借与拓展:
1、评价;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活动进行总评,并做好记录,如下:
自我评介: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家长评价:
2、拓展:
(1)引导同学们讨论:在活动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拓展的问题
(2)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继续进行研究。
单元活动追记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