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西湖三杰 课件(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西湖三杰 课件(24张PPT)

资源简介

课件24张PPT。西湖三杰大家知道这美丽的地方是那里吗?这就是美丽的西湖!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岳飞你又知道他是谁吗?于谦,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你还知道他是谁吗?张煌言,南明儒将、诗人。字玄著,号苍水,汉族,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崇祯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西湖三杰西湖三杰: 是指岳飞、于谦和张煌言三人。三人均与杭州西湖结下不解之缘,故称“西湖三杰”。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抗金名将;于谦,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张苍水,名煌言,字玄著,浙江鄞县人,明末著名的抗清英雄,爱国诗人。西湖虽说是个极尽秀美之地,却有幸安葬了三位民族英雄。大家还了解岳飞、于谦和张煌言吗?岳飞
简介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抗金名将。其祖世代务农。家贫,力学,自幼喜读《左传》和孙武、吴起的兵书。后从军,屡破金军,以恢复中原为已任。历官荆湖东路安抚都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一年(1141),大败金兀术,进军至朱仙镇(在今开封南四十五里),大河南北闻风响应。正要乘胜前进,收复北方失地之时,宋高宗赵构采用秦桧奸计,一日之内发十二道金牌迫其退兵。至临安,以“莫须有”罪名为害。孝宗淳熙六年(1179)赐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追封鄂王。 岳飞生活在民族矛盾极其尖锐时代,所作诗文,充满抗金复国的坚强决心和激烈昂扬之感情,历来为人所珍视。这些作品,大都散见其孙岳珂所撰《金陀粹编》中。其词仅存三首,却广为传诵。其传详见《宋史》卷三百六十五,有《岳忠武王集》。于谦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张煌言张煌言(1620—1664),南明儒将、诗人。字玄著,号苍水,汉族,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崇祯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13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20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20年。至清康熙三年,见大势已去,隐居不出,被俘后遭杀害。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充分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西湖增辉在杭州西湖北山栖霞岭麓埋葬着宋代民族英雄岳飞和南山三台山脚下的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墓祠,两处墓祠遥相呼应,如双璧辉映,形成西湖南北两处胜景,故清代诗人袁枚说:“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如果再算上张苍水,又被世人誉为“西湖三杰”。他们的命运也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抗击外来的侵略,然而在腐败的封建社会,个人的命运似同草芥,即便他们奋不顾身,义无反顾地想扛起沉重的历史,却无力扭转个人的悲剧,扛不动名、利、势、欲的暗算,回想这样的诗句:“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结果张苍水求仁得仁,西湖上多了一个民族英雄之墓,西湖有了这三个坟,不仅使西湖山水生色,并且为民族增光,尤其是对于爱国主义教育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毕竟,社会是需要一种精神传承的,所以耿勇的“杭铁头”精神值得我们保持和发扬光大。做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舍生取义而不悔,这才是大丈夫所为。如文天祥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但他们的死重于泰山。想干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发扬先祖优良传统,首先要记住,千锤万击也罢,烈火焚烧也罢,对人生路上的种种挫折磨难,一定要坦然面对。正如在即将面临国破家亡的紧急关头,对故乡小家的深爱激发起了人们对民族国家的厚爱,同样在非典凌虐时期,我们亲身亲历了多少感动人心的场面:我们的白衣天使衣不解带、不顾危险地奋斗在第一线,社区干部带头通宵坚守在隔离区,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忘我的、一心一意地为群众工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岳忠武王祠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除夜宿太原寒甚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传世诗篇大家知道岳母刺字这个故事吗?关于岳母刺字的图片关于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于谦古诗
诗句
两袖清风
(明·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语短长。
赏析
(倡廉)于谦主张居官清正廉洁,不沾不贪,只求人民群众不指戳脊骨梁。用比喻的方法写得很生动。甲辰八月辞故里 明 张煌言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于谦祠 于谦铜像上面的牌匾 张公苍水墓道 张苍水坐像忠烈千秋请同学们观看关于西湖三杰的视频请大家看人·自然·社会第八课 西湖三杰第16页到第17页。等会,可要问问题哦!谢谢!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