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南沙——主题生成课》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舌尖上的南沙——主题生成课》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舌尖上的南沙——主题生成课》 教学设计
学校
执教
班级
高一( )班
课题名称
舌尖上的南沙
授课时间
40分
课型
主题生成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简单知道食品的种类;
(2)初步掌握主题生成和分解的方法;
(3)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问题的提出,用讨论的方法找到小组活动的方向。
(2)通过优秀活动主题的学习,进行小组间的商确和修改,最终确定小组的研究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美食的文化传统,激发学生热爱美食,感受美食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热爱南沙,发挥主人翁精神,推介本地产品的责任感,从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习客观、公正地课堂评价或互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认识美食、推介美食;(2)领悟饮食文化、推广南沙。
2.难点:生成主题,细化主题并对子课题陈述。
教学内容
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选题的好坏直接决定研究是否能够进行下去。本课内容包括两部分:设置情景,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历把问题转化为课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课题意识。本课利用卡纸粘贴和小组讨论与评价,(看条件使用)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促进学习,锻炼学生的数字素养。“舌尖上的南沙”研究性学习主题生成活动的立足于本地沙田文化的背景,大部分学生比较了解,开展活动比较便利,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体验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实际可行的方式解决身边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透彻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
学习者特征
1. 一般特征
高一学生问题意识普遍不强,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本课的内容对高一新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以降低难度。
2. 对应教学法
鉴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本课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等教学方式进行讨论和评价。
卡纸粘贴选题,归纳总结大课题,小组挑选课题用概念图分析课题,最后进行课题评价。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
导入
①组织学生先了解南沙美食,猜猜农产品是什么?从哪里来? ②说说食物的分类,组织学生回顾自己或家人与南沙美食的经历③如果你担任南沙美食大使,为南沙推广各类美食。
①各小组写答案;
②学生观看图片、视频,交流感受。
通过有奖竞猜活动和回想自己或家人与南沙美食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更快进入情境。
生成
主题
①引导学生生成活动主题。最想研究这个美食的哪一类
②引导学生提炼活动主题
①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
②学生交流并提炼活动主题
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考,生成活动主题,完成“为什么研究”这一教学任务。
分解
主题
①组织学生提出问题;
②指导学生归纳问题;
③组织学生重新分组;
④引导学生初定方案(选组长、定组名、确定课题、陈述课题)。
①提出、交流、展示问题;
②小组讨论、归纳问题;
③学生根据兴趣重新分组;
④初定方案 (选组长、定组名、确定子课题)并展示。
通过小组学习,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食物的细化,完成“怎样做研究”这一教学任务。
拓展
延伸
①组织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畅谈收获并回顾本课型的活动过程
②布置课后作业
①学生畅谈收获并与老师回顾本课型的活动过程;
②根据自己小组研究的主题,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通过畅谈收获,总结归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强巩固,布置课后作业,为学生提供探究本课题的课外拓展与延伸。
教学流程图
教学评价
表现性评价
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对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表现进行评价,从而解决学习问题,调整学习策略,优化学习结果。
自我评价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