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之《二十四孝故事》——开篇课标分析【三维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不孝敬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长辈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力目标——能辨证分析孝敬父母长辈好处和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中华传统文化之《二十四孝故事》教材分析1、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孝敬父母,这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孝是对子女而言的,慈是对父母而言的。父慈子孝是传统亲子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孝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现实社会中,孝是稳定社会很重要的手段。本课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孝文化的精髓,树立良好的“孝”观念;不断提高“孝”的境界,从思想情感上去热爱、尊敬父母;将“孝”的内涵扩大到社会和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深切理解中国孝道在现实中国社会的积极意义。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向学生介绍我国儒家“孝文化”的基本内容,《孝经》、《弟子规》、《中国二十四孝故事》中那些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优秀品行,那些是需要摒弃的糟粕;中国孝文化的现实意义。难点:让学生通过对案例思考,学习应该如何去孝敬父母,如何通过提高自己“孝”的道德品质,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创建和谐亲情、获得人生的成功。中华传统文化之《二十四孝故事》——开篇学情分析 在多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我越来越感觉到,现在的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即便是其中的主流精髓文化也了解不多,这让我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同时也坚定了我上好本校本课程的决心。 孝敬父母,这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中国孝文化是中国儒家思想和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受时代环境等因素影响,很多学生孝观念淡薄,存在对孝认识不足甚至是不孝敬的行为,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孝敬父母的自觉性,纠正各种不孝敬父母的思想和行为,在生活中能将爱戴父母落实到行动中。中华传统文化之《二十四孝故事》——开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方面:通过二十四孝故事教学使学生懂得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懂得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思想感情上的深情爱戴,然后在具体行为上要有孝行。2.情感方面: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对父母的亲情和孝敬父母的真情。3.行为方面: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孝敬父母的自觉性;纠正各种不孝敬父母的思想和行为;在生活中能将爱戴父母落实到行动中。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故事激发学生对父母的亲情,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行为。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谈话法四、课前准备:了解二十四孝的故事。教学构思: 古语有云:“百行孝为先”,可见“孝”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 讲孝敬父母有几个难处,一是学生从小到大已经多次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对正面的说理易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是“老一套”、“背时”,没新意;二是父母天天在自己的身边,已习惯于接受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许多生活上的角色也基本成型;三是初中生独立意识的增强,与父母关系呈现出新特点,少了崇拜的眼神,多了审视的目光,叛逆性特强,;四是父母疏忽了孩子的成长,一味要求孩子读好书,对孩子其他的需要关心不够,与孩子之间矛盾突出。 为此教学设计主要着重于建立父母与子女“重新”认识、沟通的桥梁,缓和矛盾,在感情上唤起积极的回忆,从而使学生能调整心态,客观地评价父母,体会父母的可敬、可亲、可爱。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孝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主要包括“孝”和“悌”。“孝”是指尊敬长辈、“悌”是指友爱同辈。我们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孝文化,首先必须要了解我国千古传颂的一些孝敬父母的故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些中国优秀文化中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孝”的精髓。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布置“预习”1.课前布置学生了解父母的职业,具体的工作时间、内容、工作强度、压力,他们忧虑的、高兴的是什么;向父母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特别记取印象深刻影响较大的一些片段。2.让每一位同学给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写一封信,内容要求:一是表示感激,二是谈谈自己的心里话,对父母的看法,对自己的认识等,三是对父母的祝福或期望。统一由科代表寄出后,要求每一位家长收信后给孩子回信,并请学生带到学校,挑一些典型的在班级进行交流。 第二步: 讲解新课:紧紧围绕学生课前的调查所得进行引导、阐述,共同讨论(一)为什么要孝敬父母?1.父母是社会主义劳动者2.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3.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讨论现实生活中我们与父母之间交往特点:排斥、逆反、顶撞(二)怎样孝敬父母?1.尊敬和爱戴父母从现在做起(1)听从父母的教导:在父母教育我的时候,要认真听讲,虚心接受父母的意见,牢记父母的话。(2)关心体贴父母:在父母工作的时候,不吵不闹,不打扰父母工作和学习,父母在休息的时候,走路要轻,说话要低,不妨碍父母的休息;父母干活累了,要给父母倒水喝,给父母捶背在吃东西的时候,要把好的东西先给父母吃,让爸爸妈妈高兴......(3)尊重父母的意见:听到父母讲话;便有礼貌地认真地听,也不插嘴;当父母批评我的时候,我不要生气,因为这是为我好。不能与父母顶嘴。2.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长大后应尽的责任(1)物质上的赡养(2)精神上的关心第三步:和学生一起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对孝的理解。第四步:一起欣赏二十四孝第一孝《孝感动天》的故事并讨论。第五步:实践活动(1)了解《新二十四孝》;(2)搜索并观看央视《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3)根据对“孝”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编纂出你心目中的《中学生二十四孝》。六、总结:孝是一种美德,孝是一种风尚,孝道不仅是每个家庭应有的美德,还是一种社会文化,让孝永留我们心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