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73张PPT。第四单元 第二课
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隋的兴亡576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1.建立改革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澄清吏治,消除民族对立的因素,发展经济,并打败突厥。改革作用:稳固了后方,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 统一589年,隋朝灭亡陈朝,统一全国。影响:
结束了长达四百多年的南北分裂的局面,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2.统一开皇之治3.隋朝的繁荣粮仓丰实人口激增垦田扩大隋文帝时期国家统一安定的局面得到维护,人民负担减轻人口增长,经济繁荣。制度创新隋文帝——三省六部制隋炀帝——科举制隋炀帝(604─618),姓杨名广,隋文帝次子,仁寿四年(604年),文帝猝死,相传为杨广所害。后杨广即位,改元大业,是为隋炀帝。1、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2、读图4-18隋大运河示意图,找出:一个中心、两个端点、四段运河、沟通五大水系,历时六载。隋朝大运河二、京杭大运河北京杭州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605年起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杭州),北到涿郡(北京),隋朝开凿大运河全长2700公里,经过今天的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七个省市,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1、隋文帝在位20多年里,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和天然河道为基础。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合作探究:大运河的作用及评价积极:①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②对于巩固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③直到今天,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水路运输的作用。消极:
征发了大量的民工,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但隋朝的灭亡不能说是因为开凿了大运河,而是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残暴统治。正确评价隋朝开凿大运河: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但是他滥用民力,加重了百姓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八月起,杨广三次通过大运河到江都巡游,他乘着长二百尺,高四十五尺,上下四层的大龙舟。 随行的嫔妃、王公大臣、僧尼道士分别乘几千艘华丽的大船,首尾相望,绵延二百多里,拉船的纤夫就有八万多人,两岸还有骑兵护送,沿途五百里以内的百姓,被迫奉献食品。珍贵美味的食品吃不完,开船时就挖一个坑掉了事。许多百姓被弄得倾家荡产。三下江南三、暴政 杨广迁都洛阳。每月役使200万人营建洛阳。又征集各地的奇材异石,运送洛阳。农民被迫运输,千里络绎不绝,使许多人活活累死在路上。 杨广先后三次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仅第一次隋军一百多万人分海、陆两路进攻高丽,大败,只有2700人逃回。 战事耗费颇大,激起人民的反抗。 大业元年至六年,先后役使约300万人修建运河,男丁不够,就以妇女充任。暴政:
1.好大喜功,大兴土木;
2.多次攻打高丽;
3.民间饥馑遍野;
4.百姓为躲避徭役、兵役,自断手足。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人民不堪忍受,各地反隋势力纷纷崛起,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覆灭。四、灭亡历史上与隋王朝有着惊人相似是哪个王朝?这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两个王朝都结束了分裂,开启了统一:秦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对峙;秦朝之后是强大的汉朝,隋朝之后是强大的唐朝。
(2)都短命,历二世而亡:秦朝存在15年;隋朝持续37年。
(3)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筑长城,修建骊山陵等;隋修运河,营建东都等。
(4)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5)都因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的暴政引起农民起义而亡。秦朝大 唐 帝 国唐朝(618—907年),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一、建立617年,隋朝贵族李渊在太原起兵,攻下长安。
618年,唐朝建立。李渊就是唐高祖。二、贞观之治1、贞观是唐朝哪位皇帝的年号?
2、材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景象?
3“贞观之治”出现原因?资料1.贞观初年,洛阳以东至沿海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卷二)
资料 2.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 “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三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正确
处理君民关系。1.措施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2)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作用:有利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促进社会安定,增强了国力
要想当好君主,必先安定百姓;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正自身。安定百姓,就要轻徭薄赋;正自身,则以清心寡欲和虚心纳谏为要。
(3)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作用: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保证政治比较清明
唐太宗李世民时,宰相房玄龄与杜如晦
共掌朝政,唐朝之规章法典皆多为其所制。
房氏多谋略,杜氏善决断,是以人称之为
“房谋杜断”。唐太宗时与之商谈国事时,
房氏常出谋划策,但优柔寡断。而杜氏果断
立决,取拾得当。二人齐心协力,搭配
得宜,佐唐太宗治天下。“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1)唐太宗的这番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这番话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风范?唐太宗把魏征比作镜子,通过魏征来了解自己的得失。反映了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以铜作为镜子,可以整理衣冠;以历史作为
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我常常通过这
三面镜子,来防止自己犯错误。魏征死了,
我也失去了一面镜子。(早朝后,唐太宗回到后宫)
唐太宗(盛怒未息):“迟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皇后(急忙):“陛下要杀谁呀?”
唐太宗 :“魏征总是当面侮辱我,不给我留情面。”
皇后 :“君明则臣直,魏征忠直,敢于犯颜直谏,说明你的圣明大度,真是可喜可贺啊!”
唐太宗(怒气渐消):“哦!”(想起魏征的为人处世,肃然起敬)“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妩媚。”黄河发大水了!1、分工明确、相互合作
2、相互牵制
3、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4、提高了行政效率执行诏令审核诏令草拟诏令土木工程审判刑罚 军事警备 祭祀教育 户籍管理 任免官吏(4)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大厦云构,非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 (5)沿袭和完善隋朝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改变了隋朝以前主要依赖荐举和凭借家庭出身来做官的惯例。(1)科举考试后,唐太宗得意地说:“天下英雄,都在我的掌握中了。”对统治者来讲,唐朝完善科举制有何作用?
(2)你认为唐朝完善科举制还有什么作用?网络人才,扩大了唐朝统治阶级的基础,维护了统治阶级利益。 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人才。 唐朝的科举制在当时还影响到邻国,一些外国留学生也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吸取隋亡教训,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继续完善隋朝的科举制度




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促进社会安定,增强了国力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爱戴,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洽使政治比较清明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2.结果(表现)3.启示唐太宗的治国措施给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启示①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
②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
③实行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
④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唐太宗死后,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多病,武则天代他处理朝政,唐高宗去世后不久,她把持朝政,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67岁的武则天废睿宗称帝,改国号“周”,定都洛阳。武则天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位女皇帝,武氏病死,年八十二,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武则天继承了贞观之治局面,并为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曌三、贞观遗风 唐太宗去世以后,经过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发展,国力进一步增强。
负面: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大肆修建庙宇,晚年奢侈腐化,导致社会动荡不安。1.措施:
唐玄宗重视地方吏治,亲考县令政绩;
唐玄宗励精图治、选贤任能;
虚心求谏,坚决抑制奢靡,提倡节俭;四、开元盛世2. 总体表现(结果)
 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3. 具体表现:
农业①:伴随着大量荒地的开辟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各地修建了许多大型粮仓。
农业②:改进生产工具,使用曲辕犁和筒车,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①:丝织业
唐朝手工业发达,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丝织业技术高超;
手工业②:陶瓷业
唐三彩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
唐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多表现中亚、西亚商人模样。巧夺天工的瓷器商业城市繁荣: 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繁华的长安西市长安城规划有如棋盘,十分整齐,坊和市界限严格。扬州是全国货品的集散地和国际商品的转运中心。唐玄宗的统治前期 ———— 开元盛世后期 ———— 安史之乱五、灭亡907年,节度使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都开封。
唐王朝 618 年建国到 907 年灭亡,历时 289 年,就这样悲惨地结束了。渐趋衰落恢复并走向强盛小结:五代是指 907-959 年间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还有十个国家,称为十国。
这一历史时期合称为五代十国,持续了50多年。六、五代十国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请描述唐朝的大致疆域范围。一、唐朝的民族关系东到_____,
西达_____、
_____,
北抵_____,
南及_____。大海安西葱岭蒙古高原南海说一说当时唐朝周边有哪些政权?1.唐朝疆域图4-28开元29年唐朝疆域图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资治通鉴》天可汗思考:这句话什么意思?体现怎样的民族政策?开明、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2.唐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松赞干布(617-650年,)吐蕃王朝建立者,统一青藏高原。公元640年,以大臣禄东赞为首的吐蕃王朝使团带着无数珍宝从吐蕃出发到长安求娶公主。
到了长安城后他们发现到唐朝来求婚的不是吐蕃一家,还有来自天竺、大食等国的使者也带了丰厚的礼物希望能娶到美丽贤惠的公主,长安城内一时热闹非凡。3.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朝国力强大,文化发达,与唐朝联姻,有助于建立友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文化。①文成公主入藏贞观十五年隆冬,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送嫁队伍在礼部尚书李道书的带领下护送文成公主进藏,他们带着丰盛的嫁妆,经甘肃到青海,过日月山向西南前行,裹着西域的黄沙,披着高原的风雪,文成公主踏上了漫漫的和亲路。①文成公主入藏请结合P92阅读卡内容,说一说文成公主出嫁吐蕃,主要带了哪些嫁妆和随从? 释迦牟尼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烹饪事物,各种谷物、蔬菜种子等,营造与工技书籍60种,4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四种,医疗器材6种。以及各种工匠和乐队。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的粮食共有三千八百类,
给西藏的粮食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手工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给西藏的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的牲畜五千五百种,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感谢你啊!
汉藏友好的使者——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啊!
你就是藏族人民永远的圣神!①文成公主入藏历经整整三年,文成公主终于抵达拉萨,她瘦弱的双肩能挑起唐朝和吐蕃友好邦交的重任吗?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直到今天仍然深受西藏人民的爱戴。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称:
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文成公主之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此后一百多年时间里,双方使节往来频繁,唐蕃关系日益密切。②金城公主入藏4.唐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联系也很密切。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800多个府、州、县。二、唐朝的对外交流1.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世界各国交往2.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行《玄奘取经图》
——榆林窟第3窟(西夏) 玄奘在研究佛教经典时,感到说法纷纭,无法解答,于是产生了去天竺求法的念头。后历经磨难达到那里,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那烂陀寺游学。中文名:玄奘(602—664)
国籍:
民族:
职业:
信仰:
主要事迹:
佛教玄奘西行思考:从遥远天竺回来的玄奘,带回了什么?唐朝汉族僧人,翻译家,旅行家1.携带大量佛经回长安,翻译了许多佛经。2.《大唐西域记》玄奘的贡献3.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①日本派遣唐使来唐学习3.唐与日本的关系“一提起鉴真,日本人的眼泪就要流下来!”
——日本佛学家上山大峻(当代)√佛经
佛像
佛具能工
巧匠中医
书籍、
用品经典
书画……鉴真东渡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②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知识,留有《鉴上人秘方》一卷,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奈良唐招提寺王羲之《丧乱帖》真迹到达日本后,在鉴真的指导下于东大寺毗卢遮那大佛殿前筑了一座戒坛,确立传戒法规,是日本律宗之祖。鉴真不仅在日本传播佛教,而且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等知识介绍到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学习佛经传授佛法天竺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日本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放进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对比表贡 献到达地方目 的优秀品质探究:唐朝对外交流活跃的原因?开放强大辽阔便利很高重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
拥有开放的心态,注重对外友好往来,反对敌视和战争行为等。探究: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
留给我们什么历史启示?1.唐朝民族关系融洽,唐太宗被称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主要原因是(  )
A.唐朝势力强大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太宗本人的素质  D.唐朝繁荣的经济
2.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①和亲联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BA3.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在央视《玄奘之路》纪录片中的是(  )
A.促进中印文化的交流  B.写成《大唐西域记》C.带回佛经657部     D.修建唐招提寺D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雕版印刷是在印章和拓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雕版印刷术一、科技文化雕版印刷术的三个步骤 把字写在纸上,反贴在木条上,然后雕刻成阳文。用刷子蘸上墨汁,将字刷黑,然后把白纸贴上,同时用干净刷子在纸背上刷,既完成。将印好的纸装订成册。雕版印刷的方法: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868年)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大约在7世纪,中国人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意义: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雕版印刷有什么缺陷吗?后人是怎么改进它的?刻版费时费力;
刻错不易修改;
雕版易遭虫蛀,损坏、变形。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缺陷:改进:2.火药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现的副产品。 火药是由硝石、木炭、硫磺三种物质构成。 炼 丹 爆 破 图 史料一: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番“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
——北宋路振《九国志-郑番传》飞火:指火炮、火箭。用火药制造的燃烧性的武器。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 二、文学——唐诗繁荣唐朝-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1.原因科举考试重视诗赋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诩《沧浪诗话·诗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lǐn)俱丰实。
——杜甫 《忆昔》唐代社会经济繁荣2.特点:李白杜甫“诗仙”“诗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3.代表人物: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诗仙:李白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圣:杜甫 盛唐由盛转衰既豪迈又奔放,既清新又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浪漫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 唐朝诗人贾岛有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各韩愈交上了朋友。小故事说明了什么?唐朝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做事应反复推敲。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三、时代风尚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的频繁,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礼宾图》胡饼①饮食一些少数民族的食品如胡饼,成为普遍流行的名食寄胡饼与杨万州 【唐】白居易
胡麻饼样学京都,
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予饥谗杨大使,
尝看得似辅兴无? 2.表现女子穿胡服②服饰唐人爱穿少数民族的服饰,连妇女也常穿胡服,并以穿男装、戎装为时尚。唐代女子打马球图马球也称“击鞠”,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来的竞技运动。参与者骑在马上,以杖击球,以进球多少定输赢。③娱乐唐朝社会特征:博大开放,容纳百川,充满创新活力中西互通:如唐代流行打马球的游戏,这种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多民族交融:如唐人爱穿少数民族的服饰,连妇女也常穿胡服。3.特点中西互通,多民族交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