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4:土的乐趣活动目的: 1.通过玩泥巴,发现土的乐趣,并初步感知了解事物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泥土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活动分析: 儿童有着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天性,面对自然中的泥土,孩子们无不表现出想要接触、玩耍的愿望。本活动是一次室外活动,主题是让孩子们通过“看、认、说、玩、试”这样一个由感知、体验到探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泥土的作用,得到科学素养的培养,进而产生对土地的情感。课时建议: 本活动建议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教学步骤: 1.看一看。这个环节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泥土,教师可提供多色土的样本或图片,如果能实地观察不同种类的土就更好了。土为什么有不同的种类和颜色,教师不必讲得十分细致、专业,只要让学生明白:因为各地环境不同,所以土壤的颜色不同。 2.认一认。室外考察,引导学生通过感官接触周围的土。闻闻泥土的气味;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泥土的表面;用手拍一拍泥土,听听发出的声音;向泥土里倒一点水,看看水去了哪里。孩子们对于泥土的热情会很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用铲子挖开泥土,切出一个“横切面”,以便更清楚地观察泥土中有些什么。通常会出现诸如草根、小石子、小昆虫的巢穴等等。 3.说一说。原地休息,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交流对泥土的认识。可以不拘泥于形式,自由畅谈。 4.玩一玩。可以用泥土和着水捏泥玩具,也可以让孩子们滚泥球,挖泥洞,总之让孩子们玩得尽兴。 5.试一试。分组(个人)进行这项活动。教师可以就种植的方法和浇水的时间等问题作必要的指导,但要提出明确要求,种植、养护等活动学生必须亲历亲为。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把他们的“成果”带到学校来,让大家欣赏。 6.写一写。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可以用文字配合图画(拼音)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感受。二、注意事项 1.注意卫生和安全。玩土时不用手揉眼,游戏后洗手;玩泥土前教师要清理场地,以免有危险物品而发生意外等等。 2.学生用泥土种植,并不一定都能成功,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种植较易萌发的植物,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发现原因,及时鼓励。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情景导入 各小组的同学把你们收集的泥土展示给你的组员看看,并向他们介绍你对你收集的泥土的认识。这个环节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泥土。 二、小组合作交流 1、 土为什么有不同的种类和颜色?(教师不必讲得十分细致、专业,只要让学生明白:因为各地环境不同,所以土壤的颜色不同。) 2、 各小组合作一起闻闻泥土的气味;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泥土的表面;用手拍一拍泥土,听听发出的声音;向泥土里倒一点水,看看水去了哪里。 3、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交流对泥土的认识。可以不拘泥于形式,自由畅谈。只要学生回答了,就予以肯定,增强其自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学生对泥土应该很感兴趣,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玩土时不用手揉眼,游戏后洗手。 四、小结 幼儿阶段是最接近自然本性的时期,他们眼中的世界美好、灿烂,他们对任何事物、现象都感兴趣,他们喜欢新鲜的、自然的事物。泥土当然也是他们的好朋友、好玩伴了。 三、作业 1、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泥土和着水捏泥玩具,或者是滚泥球,挖泥洞。 2、试一试。(教材第9页)教师可以就种植的方法和浇水的时间等问题作必要的指导,但要提出明确要求,种植、养护等活动学生必须亲历亲为。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把他们的“成果”带到学校来,让大家欣赏。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