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胶纸圈大变身教案(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双面胶纸圈大变身教案(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资源简介

双面胶纸圈大变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利用双面胶的过程,提高学生利用简单工具动手操作的能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观察、思考、假设、验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感悟科学的奥妙,激发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玩纸圈的过程中体验纸圈的变化莫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探索纸圈剪开后为什么会变成正方形。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剪刀、尺子、白纸、铅笔、胶水
2、 教师准备:剪刀、尺子、白纸、铅笔、胶水。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和剪纸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纸圈,让这些纸圈超级大变身。
引出课题:双面胶纸圈大变身
二、制作、探究“交叉圈”
(一)制作、探究垂直外交叉圈
1、复习。取出两圈,上下平面交叉,沿中线剪开后变成两个完全的相同的图形。
2、想象垂直外交叉圈。刚才这两个圈在同一平面上,现在我把其中的一个圈转动一个方向,得到一个图形,你觉得它像什么?看看谁的想象力丰富?
3、猜想结果。如果我沿着它的中线剪下,会变成什么呢?大胆猜想。
4、动手实践剪剪看。
实践出真知。你也学着做一个这样的圈,并沿中线剪开,看看变成什么。 (视频示范制作和剪法)
5、师巡视指导。
(巡视指导之间与学生作简单交流,如,你剪出的结果是什么?原先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你剪断了?找到原因了吗?)
6、交流反馈。
7、探究原因。
启发:回想下,你刚才是怎么剪出来的?能回到原来的图形吗?
认真观察正方形的四条边与圈有什么关系,粘胶水的地方是正方形的哪一部分。
谁有什么发现?
(一个圈变成两个圈,剪开后就变成了正方形的两条边,粘胶水的地方正是正方形两条边的交点。)
(二)制作、探究垂直内交叉圈
1、过渡:(一边说一边拿圈比划)太神奇了,两个圈垂直外交叉,沿中线居然会剪出一个正方形。
2、现在我把两个圈交叉套在一起。它像什么?
3、猜想结果。如果我沿着它的中线剪下,会变成什么呢?
启发:前一个图形是怎么变成正方形的?这也有一个交点,剪开后会是什么
样子呢?
4、动手操作。一边剪一边继续猜想结果。
5、谈感受,小结:这两种纸圈是用交叉组合的方法剪成的,我们叫交叉圈。 板书:交叉
三、学做“扭转圈”
1、过渡:交叉圈,剪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下面我们再认识一个更有趣 的圈。
导读:2、出示扭转圈,比较与学过的圈有什么不同。(板书:扭转)3、教学生做一个扭转圈。4、观察扭转圈的交点处,谈发现。5、动手操作。沿中线会变成什么图形呢?先从正面有中线的部分开始剪,一边剪一边观察,看有什么新发现。师巡视指导。6、交流反馈。你得到什么图形?你是怎么剪的?你扭转了几次?7、小结:这个神奇的圈有个名字叫莫比乌斯圈,是一个德国的数学家在玉米地里意外发现2、出示扭转圈,比较与学过的圈有什么不同。(板书:扭转)
3、教学生做一个扭转圈。
4、观察扭转圈的交点处,谈发现。
5、动手操作。
沿中线会变成什么图形呢?先从正面有中线的部分开始剪,一边剪一边观察,看有什么新发现。
师巡视指导。
6、交流反馈。
你得到什么图形?你是怎么剪的?你扭转了几次?
7、小结:这个神奇的圈有个名字叫莫比乌斯圈,是一个德国的数学家在玉米地里意外发现的。它在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呢。
欣赏图片
四、拓展创新
这个扭转圈还可以怎么玩呢?
预设:扭转两次甚至三次剪开。画两条三条甚至更多的线剪开等。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一节课,我们来尝试创新剪纸圈。
五、小结,谈收获与感受。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与感受,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