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部分探究与实践一、运动与游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游戏和传统游戏的异同,理解游戏的传承性。过程与方法:了解家乡的传说故事,增进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游戏和传统游戏的异同,理解游戏的传承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准备:图片。授课类型:新授。教学方法:观察、调查、讨论。教学资源:教材与教师用书。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课展示。(一)、运动与游戏1、你知道吗?活动开始前,我们通过一段小资料,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游戏的起源,让学生对新疆民间游戏的产生发生兴趣,也暗示出游戏的互融性,从而为下面进行的体育与游戏的对比、游戏之间的对比打下基础。2、认一认。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并不熟悉新疆有哪些体育活动,所以我们在这里首先让学生感知一些体育运动。在开展活动时,要适当增加相应资料。把这项工作交给学生来完成,让学生自己查找的资料,他们的印象应该更深刻。另外,在学生观看图片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这些体育运动项目的起源是什么?它们和游戏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3、探讨。在完成上面的活动时,我们已经让学生开始思考游戏和体育项目的关系了,因此我们在这里提出的“你知道哪些体育运动是由民间游戏演变而来的吗?”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已经有铺垫了。这里我们不要求学生必须回答正确,也不要求全面,只是借这个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4、查询。关于新疆少数民族的民间游戏这个问题,目前是存在争议的。有的人认为娱乐项目,包括歌舞、音乐(如: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应该属于游戏范畴,至少它们都来自于游戏。也有人认为体育项目起源于游戏,应该属于游戏范畴。但更多的主流观点认为只有那些纯粹的游戏项目,比如“托包克”、“打嘎嘎”等才算是游戏。事实上,新疆的体育项目基本来自于传统的民间游戏,所以在区分时不要束缚于概念,因为有的体育活动,如“叼羊”,也是刚刚加入体育运动项目的,几年前还属于游戏范畴。通过活动学生能够了解这其中的变革就够了。5、整理。学会收集资料是第一步,将自己收集到资料整理出来是我们对学生能力要求的第二步。三年级以来,我们开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二)、神奇的传说1、收集。新疆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很多,各民族之间的故事也在不断地融合与发展。在收集这个活动里,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疆民间文学背景资料,以引起学生的关注。2、找一找。在这个环节里,我们要求学生查阅新疆的民间传说、故事、谚语,这一类的作品很多,教师应该关注的是:布置任务,检查任务的落实情况。3、整理。这个活动我们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制作谚语卡片。谚语卡片的填写项目:“谚语来源”、“谚语”和“我的解释”三类。“谚语来源”要求学生能够说明谚语的所属民族最好,如果不知道是哪个民族的谚语,简单说明从哪里搜集的也行。“我的解释”是对谚语的理解,可以填写谚语本身的意义,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表述学生对这条谚语的理解。这个活动可以是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分组完成。通过对白,有时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方法,有时提供了学习建议,有时提出了查找的线索,有时补充说明了上述活动的目的。希望通过这种活泼的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3、询问。这个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新疆风光无限,新疆的神奇传说也很多。任何一个地方的民间传说都离不开当地的风光与民俗。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查阅图书等形式了解新疆的传说与风景的关系。六、评价与拓展延伸1、总结评价。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关注活动的成果,但是综合实践活动更关注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知识能力与科学方法的习得,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体验和感受,在这里教师的指导不可或缺。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大,书面表达能力可能会有障碍,要求学生选择花絮记录,一方面花絮记录会吸引学生参与,二是花絮记录对文字没有太高的要求,基本能表达清楚就够了。2、拓展延伸。综合实践活动应当充分利用拓展延伸这个环节,生成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体验。因此,这里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希望学生能够把自己开发出来的游戏进行推广,在推广中检验游戏的可操作性。二是自己动手实践,写一篇神话小故事。板书设计:一、运动与游戏游戏与传说运动与游戏 神奇的传说作业:回家后学生观看运动图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这些体育运动项目的起源是什么?它们和游戏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教研组长审批意见: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