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活动二:制作沙包 一、教材分析 在活动一中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几种常用针法,本节课,我们就要引领学生制作沙包。知识学习部分向学生介绍了沙包的几种活动方法和沙包运动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沙包运动。制作沙包一是训练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针法,掌握缝纫的技巧;二是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变废为宝的意识。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制作方法后,可以引导学生创新,制作形状各异的沙包,开创不同的沙包运动。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沙包的起源、运动形式等基本知识。 2.复习缝纫的三种基本针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沙包缝制的过程中。 3.学会制作沙包,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并在劳动中自觉树立防护意识。 4.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变废为宝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灵活运用缝纫的三种基本针法,学会缝制沙包,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一是沙包的缝制技术操作;二是在制作沙包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操作中的困难教师可以给予个别辅导,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点拨指导的引导方式为学生打开思路。 五、课时数建议 建议本活动教学2课时: 六、教学建议 (一)知识学习 本次活动的知识点主要有两点:一是沙包的起源及运动方式,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小资料,然后归纳总结,也可以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沙包的运动方式的资料进行小组交流、汇报;二是沙包的制作及沙包运动的意义。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总结展示制作沙包的用料,对于沙包运动的意义,学生了解即可,重点是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调动学生参与沙包运动的积极性。 (二)制作建议 讨论: 教材第67页“讨论”中的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二种基本针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回针法”缝制沙包,运用“锁边缝”收口,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第二个是选择布料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要考虑劳动的效率,找比较结实的布料,以防使用时限过短,提升劳动的综合素养。 制作建议: 1.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集中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尤其是第五块布料的缝制,学生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可以重点帮扶,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2.制作时可以同座位的两个同学合作完成,既节省时间又培养合作意识。 3.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思考: 思考中提出的问题是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凸显了劳动与技术课的技术特点。 (三)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练习是鼓励学生在沙包的样式上能够有所创新,既是劳动技能的锻炼,又是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也是劳动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整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建议此部分用一课时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