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人文·社会主题三 我们身边的商业活动 一、单元活动设计思路 本单元以“我身边的商业活动”为主题,以“以物换物”为例,通过体验式参与的活动,引导学生们探究身边的经济现象,体验和感受我们身边的商业活动,关注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单元活动目标 本单元活动目标是通过本单元的实践,帮助学生在社会经济领域亲身参与实践,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经济、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知识目标: 1.能够对身边的商业活动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式探究。 2.学会根据内容设计一合理的调查间卷。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整理信息及解决间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3.培养学生真诚、友好、互助的情感。三、课时建议本次活动建议安排3个课时。选题活动、团队建设、方案制订:1课时资料收集、问卷调查、交流分享:1课时成果展示、评价与反思:1课时(注: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时安排)四、教学指导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活动的准备阶段 1.选题活动 本模块是人文社会模块,主要关注人文社会中的社会经济领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照所提供的案例进行实践研究,也可以参照所给的参考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确立相关主题。 (1)问题的提出 指导学生参考案例并结合生活实际,从身边一些社会经济现象中发现并提出与本模块主题相关的若十问题。 (2)问题的筛选 教师能指导学生立足自身条件和可能获得的资源,筛选研究相关的经济领域问题。 (3)问题的表述 协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将发现的经济类的问题简洁、明确地表述出来,判断问题研究的价值,说出简单的理由,以及问题提出的理由。 (4)课题的形成 组织学生在小组讨论或同伴评一议基础上,最终形成课题。 2.团队建设(I)建组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研究兴趣,协调组建活动小组,调控、弥补小组之问的差异。(2)成员分工教师对研究小组的分工予以指导,根据学生所选择的主题确立主要任务并合理分工。(3)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应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小组成员不仅能明确各自职责,而且乐意帮助同伴,民主平等地参与研讨,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建议小组成员在尽力完成自己任务的基础上,能主动承担公共职责,能根据承担任务的情况及同伴的实际表现,较公正地对自我、同伴做出合理评价。3.方案制订(1)方案的基本结构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并熟悉较规范的方案结构,根据确立的研究及实践主题通过小组讨论,完成方案的基本结构。(2)研究内容的确定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相关经济领域的研究内容,在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方面给出建议。(3)研究方法的选择指导学生了解相关经济领域主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指导学生通过上网、多途径阅读、多层次调查、访谈、实验等方式开展研究。(4)研究步骤的设计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下,能够从时间、地点、条件、人员分工、具体任务等方面安排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制汀清晰、可行、比较周密的研究步骤并给出建议。(5)方案的评价与调整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可能解决的途径、周边可利用的资源、方案的清晰和具体化程度,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并尝试提出改进建议。(二)活动实施阶段 1.资料收集处理(1)资料的收集 能熟练地运用“关键词搜索”、“多途径阅读”等方式,收集较多与研究活动相关的资料。(2)资料的分析处理学会运用“序列呈现”、“表格呈现”、 “图标呈现”等方式对资料进行处理。(3)资料的提炼运用能在资料中提炼出有助于解决研究问题的信息,并能根据成员特长,利用资料制作较高质量的手抄报、电脑小报、幻灯片等。2.活动实施教师根据学生所选的研究主题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活动,本模块涉及到的经济领域较多的采用开展问卷调查活动、采访活动、参与式体验与实践活动。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例如: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就活动开展过程提供帮助。 (三)活动总结阶段 1.成果展示 帮助学生了解成果展示的不同方法,指导并建议学生采用多元方式展示成果。如:过程实录手册、研究报告、幻灯片、小品表演、建议、倡议、书信、小论文、成果发布会等。并为学生的成果展示提供帮助。 2.评价与反思 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客观公正地对活动做出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资料库】 商业化交换网站兴起 近两年,美国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实现交换的物RpA总金额年均高达1亿美元,巨大的市场需求促使商业化的个人交换网站纷纷崛起,他们在运作上基本与Freecycle类似,不仅有简单的以物易物,还可以直接把交换的物品当二手商品出售。同时,除了摘掉了“非盈利”的帽子之外,商业化的交换网站也出现了明显的细分和差异化特征,知以时尚服装类物品交换为主的Swapstyle和交换二手汽车的carswappers等。 英国一名男子倡导“免费经济运动,” 2010年8月18日,据《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一名男子从2008年I1月至今没有花费一分钱,并且还过着安然闲适的生活。据悉,这位名叫马克·博伊尔的男子现年31岁,他是 “免费经济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所谓“免费经济运动”就是崇尚不花一分钱的自给自足和以物易物的生活模式。 马克·博伊尔近两年来一直居住在英国布里斯托尔附近小镇蒂姆斯伯瑞的一辆破旧宿营拖车里。在这里,马克利用木材燃烧炉和太阳能板供热洗澡,并为自己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充电(其中的太阳能电板是在他开始这种生活方式之前花费360英镑安装的)。他以自己种植的土豆和从超市垃圾箱检到的快过期食品为食。他的手机也只能接听电话不能打出。至于无线上网,马克则靠在附近餐厅或是工厂打零工来换取免费上网的时间。 马克还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鼓励人们参与“免费经济运动”,并在网上互相交换所需的生活物品。目前,马克的博客成员已有超过1.7万人。 德国一妇女坚持15年“换客”生活 2011年8月,69岁的德国老太太史维梅从未想过,自己可以在不花分文的情况下,度过这么长的一段时光。巧年前,史维梅展开为期12个月的实验,之后就开始过着不花钱的日子,成为“换客”代表。 上了点淡妆的史维梅,穿着淡粉红棉质毛衣,脖子上带着一串假的珍珠项链。她说,几乎想不起来上次花钱是什么时候了。 1996年开始,史维梅靠着以物易物的独特计划过活,这种生活方式让她获益良多。 史维梅不是虔诚的苦行者,也不是公社居民,她是生活在物质享乐主义社会的都市人。她说自己没有计划回到欧元的世界。她说:“舍弃掉金钱让我生活过得有质量,获得了内在财富及自由。” 史维梅亲身经历过战乱,因此背弃消费主义对她有极大的吸引力。史维梅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东普鲁士,孩提时代的她和大批难民一同遭到俄罗斯军队驱逐。她们全家抵达德国时,身上连一毛钱都没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