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题四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了解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了解传统文化节日的由来和传说、 传统的习俗和意义, 并学会围绕文化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和传承祖国文化的使命感。教学重点:了解传统文化节日的由来和传说、 传统的习俗和意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和传承祖国文化的使命感。课时:共一课时课型:活动课教具:课件,教科书教学方法:动手活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一 ) 发现问题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参考教材案例, 结合生活实际, 通过小组讨论等方法去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帮助和鼓励他们拓宽思路, 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比如说让学生想一想自己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想探究关于这一节日的什么问题? 打算怎样开展活动? 这样开展活动的理由是什么? 这项探究实践活动的价值有哪些? 注重在问题的筛选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创新, 帮助学生最终确立研究课题。( 二 ) 活动准备1.组建研究团队教师根据学生确立的研究课题, 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 强调参与和合作。在本课例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明确这次实践活动包含了端午节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 访谈、 包粽子实践体验、 端午诗歌朗诵会、 活动展示等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因而在人员分工方面要充分考虑这些内容。2.制订活动计划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确立的研究及实践主题及参考案例, 通过小组讨论,从时间、 地点、 条件、 人员分工、 具体任务等方面安排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制订清晰、 可行、 比较周密的研究步骤或活动过程并给出建议。 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可能解决的途径、 周边可利用的资源、方案的清晰、 具体化程度, 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并尝试提出改进建议。( 三 ) 实施阶段1.收集资料和信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上网”、 “多途径阅读” 、“ 多层次调查” 、“ 访谈” 、 “实践” 等方式开展研究。在本课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书籍、 查阅文献资料、 网络浏览、 访谈等方式收集和筛选资料。从端午的风俗、由来、 传说、 诗词文化方面收集资料, 资料可以是文字、 图片、 视频、 音频或体现端午文化的具体实物。 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 注意提醒学生养成归类整理的良好习惯。2.动手实践参考案例中的这一环节是亲自体验包粽子, 开展这一活动可以采用教材中的方法, 也可以采用多种体验方式, 如和班里的同学一起包粽子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如何合理安排体验活动的方式, 制订实践活动计划, 提出活动要求。( 3 ) 汇报与展示帮助学生了解成果展示的不同方法,指导并建议学生采用多元方式展示成果。如: 过程实录手册、 研究报告、 幻灯片、成果发布会等。协助学生制订展示方案,并为学生的成果展示提供帮助。( 五 ) 评价与反思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客观公正地对活动做出评价, 提出合理化建议。板书设计:主题四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这一单元主题内容主要以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为核心开展探究实践活动, 选取传统文化节日中的端午节为案例, 指导学生通过采访、 参与实践、 信息搜集与处理、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 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开阔视野, 进一步掌握这一领域中探究与实践的方法,增强探究与实践的能力, 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作业; 背诵并写一写我国的传统节日教研组组长意见: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