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雄伟的昆仑山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知道昆仑山宏伟壮观,乔戈里峰是世界第二高山峰。2.收集有关昆仑山的传说和故事与同学交流。 课前教育:热爱美丽的家乡。德育目标:教学重点:理解图意,能说出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教学难点:感受昆仑山的高大,宏伟。教学准备:教科书,课件,课 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图片,你见过这里吗?这是哪里? 二、进入新课: 教师说明本课内容: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它山势陡峭。昆仑山口位于昆仑山中段,格尔木市区南160公里处,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因山谷隘口而得名,亦称“昆仑山垭口”,海拔4767米(又海拔4837米),相对高度80-100米,寒冻风化剥蚀作用强烈。昆仑山口地势高耸,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生态环境独特,自然景色壮观。这里群山连绵起伏,雪峰突兀林立,草原草甸广袤。尤其令人感到奇特的是,这里到处是突兀嶙峋的冰丘和变幻莫测的冰锥,以及终年不化的高原冻土层。冰丘有的高几米,有的高十几米,冰丘下面是永不枯竭的涓涓潜流。一旦冰层揭开,地下水常常喷涌而出,形成喷泉。而冰锥有的高一二米,有的高七八米。这种冰锥不断生长,不断爆裂。爆裂时,有的喷浆高达二三十米,并发出巨大的响声。昆仑山口的大片高原冻土层虽终年不化,但冻土层表面的草甸上却生长着青青的牧草。每到盛夏季节,草丛盛开着各种鲜艳夺目的野花,煞是好看。 教师与学生共同说出书中的图片内容: A. 第一幅图:这是慕士塔格峰的航拍图,像一位圣洁的少女。 B.第二幅图:是宝石,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上的金镶玉中的宝石就来自昆仑山。 C.第三幅图:是昆仑山的远景图。昆仑山一片青色,寸草不生。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离昆仑山口不远的东西两侧,玉虚峰和玉珠峰亭亭玉立,终年银装素裹,云雾缭绕,形成闻名遐迩的昆仑六月雪奇观。玉虚峰,位于昆仑山口东面。峰顶高耸巍峨,山体通坡冻封雪裹,山腰白云缭绕,看上去犹如一位银装素裹,亭亭玉立的女子,昂然挺立在群山之上。玉虚峰相传为玉皇大帝的妹妹玉虚女神居住的地方。传说,当年玉皇大帝见昆仑山雄伟高大,气势轩昂,景象万千,且离天庭很近,便在昆仑山顶修建了一座轩辕行宫。玉帝的妹妹玉虚得知后,很不服气,说玉帝霸占的地方太多了 ,不仅占了天上,还要把地上的好地方也据为己有。玉帝没有办法,只好把其中的一座山峰让给了玉虚。玉虚便在这座山峰上为自己修筑一座冰清玉洁、俏丽奇美的行宫,而且经常带着众姐妹到此游玩,所以,这座山峰就叫玉虚峰。 ????昆仑山山口是青藏公路穿越昆仑山脉的必经之地,咽喉之所,是世界屋脊汽车探险线的必经之地,昆仑六月雪观光的重要景点。许多过往行人来到这里后,都要在此驻足观赏一番。1956年4月,陈毅副总理在前往西藏途中路过昆仑山时,激情满怀,诗兴大发,当即写了一首《昆仑山颂》。诗中写道:????峰外多峰峰不存,岭外有岭岭难寻。????地大势高无险阻,到处川原一线平。????目极雪线连天际,望中牛马漫逡巡。????漠漠荒野人迹少,间有水草便是客。????粒粒砂石是何物,辨别留待勘探群。????我车日行三百里,七天驰骋不曾停。????昆仑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驱遣江河东入海,控制五岳断山横。执教修改:作业设计:你觉得昆仑山是个怎样的地方?板 书:4.雄伟的昆仑山1956年4月,陈毅副总理在前往西藏途中路过昆仑山时,激情满怀,诗兴大发,当即写了一首《昆仑山颂》。诗中写道:峰外多峰峰不存,岭外有岭岭难寻。?? 地大势高无险阻,到处川原一线平。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