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7张PPT。俄国十月革命材料解读,分析背景一、十月革命的背景改革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俄国现状农业人口占全国的80%;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按人均计算,俄国的钢产量仅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5。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7。1903年外债30亿卢布,1914年达60亿卢布。 从以上材料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1914年—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大量的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了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农村丧失劳动力达47.1%,使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在莫斯科地区,1914~1916年,工人工资增长86%,但物价上涨达200% ~300%,消费必须品上涨4 ~5倍。至1917年,俄国约有17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200多万人被俘,200万头马匹被征调。 材料解读,分析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什么?材料解读,分析背景一、十月革命的背景经济相对落后一战前一战中俄国人民蒙受深重灾难伤亡惨重经济危机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回归教材,线索梳理二、十月革命的进程阅读书本28-30页,以时间为轴,梳理十月革命的进程,找出每个时间点事件经过、结果。(完成合作探究1)回归教材,线索梳理1917、3,彼得格勒罢工、起义,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4,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报告,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1917、11,第二次彼得格勒起义,攻克东宫,临时政府被推翻,革命胜利。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四月提纲二、十月革命的进程三、十月革命的结果1.成立了代表工人、士兵和农民的苏维埃政府。2.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3.颁布《土地法令》,把土地分给农民。4.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回归教材,线索梳理开拓思维,合作探究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成立。在国民经济初步恢复后,苏联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短短几十年间,苏联成为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强国之梦终于成为现实。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后,世界先后建立了20个社会主义国家或社会主义联盟:欧洲(东欧)8个、亚洲7个、非洲4个,拉丁美洲1个。比如: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中国、朝鲜……基于以上描述,你是如何认识十月革命的?1.对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其历史发展方向,俄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道路。2.对世界,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开拓思维,合作探究四、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彼得格勒两次武装起义 (完成合作探究4)领导阶级+任务“列宁的到来对于俄国革命来说,就像行驶在重重迷雾中的航船看到指航的灯塔一样,有了明确的方向”人物评说,提升认识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列宁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背景:进程:意义:对世界对俄国四月提纲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课堂小结社会矛盾激化结果:成立苏维埃政府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世界大战。7月,俄军前线进攻惨败,工人和士兵走上街头,举行游行示威,遭到临时政府的镇压。临时政府的措施:……当时民众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是停止战争和缔结民主和约,临时政府却坚持战争的政策;通过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法令,但要等到战争结束再实行;延迟解决土地问题,反对农民夺取地主的土地。 ——《俄国教科书》童年的列宁四月提纲《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受到了工人、士兵和水兵的热烈欢迎。在演讲的时候,喊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社会主义万岁”为什么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 (完成合作探究2)退出一战的态度;提出的纲领和口号充分考虑人民的需要;提出让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符合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列宁的口号 结束战争,土地归农民,权力归苏维埃,工作归失业者。工人、士兵向冬宫进攻冬宫,俄国沙皇的宫殿,在圣彼得堡,始建于18世纪中叶。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设于此。 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午夜,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用炮声发出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信号,为十月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现作为革命纪念物,停在圣彼得堡市内的涅瓦河畔。看视频和结合书本30页资料,思考,你能看出彼得格勒起义进程如何?分析说明为什么会出现霍布斯鲍姆说的这种情况? (完成合作探究3)进展十分顺利,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民很快攻占东宫,推翻临时政府。在起义中,人员伤亡小。1.得到人民和军队的普遍拥护和支持;2.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3.起义者手中掌握着武装力量,与临时政府的力量对比悬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