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37张PPT。考一考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城市?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步辇图》局部(唐·阎立本) 画面描写了吐蕃使者、宰相禄东赞拜见唐太宗,请求唐蕃联姻的情景。找一找:吐蕃在哪里?《步辇图》局部(唐·阎立本) 画面描写了吐蕃使者、宰相禄东赞拜见唐太宗,请求唐蕃联姻的情景。唐太宗禄东赞译员唐朝官员《步辇图》中哪一位是吐蕃使者?为什么? 想一想:唐太宗为什么会同意吐蕃的求亲?思考:文成公主入藏带来哪些影响?(提示:从国家统一、民族交往、边疆开发等角度进行思考)金城公主,唐中宗养女。710年远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尺带珠丹开元十八年,尺带珠丹给皇帝上书。9世纪初,唐蕃会盟,用汉藏两种文字将盟文对照刻石立碑,成为汉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思考:唐蕃关系的发展体现了唐朝对少数民族采取怎样的态度?1.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3.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提示:可从国家统一、民族交往、边疆开发等角度进行思考) 合作探究:唐朝时期,以唐太宗为代表的唐朝统治者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这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西突厥部落唐初在黑水靺鞨居住地区设黑水都督府 唐玄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聚居区唐高宗设单于都护府管辖东突厥旧部 《旧唐书》记载,唐政府先后在东北、北方、西北和西南边疆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府、州、县,以少数民族首领、酋长为都护、都督,可以世袭,还可以保留本部落原有的军队。 思考:唐朝在治理边疆少数民族方面有什么特点? 唐太宗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爱戴,他们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可汗”是西北各少数民族部落对君主的称呼,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就是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历史档案图4-28开元29年唐朝疆域图大海南海安西、葱岭蒙古高原蒙古高原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P94,从时间、到达国家、目的、贡献等角度介绍玄奘西行玄奘西行 自主学习教材P94,从时间、路线、目的、贡献等要素角度介绍玄奘西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这首诗中,大家能够获得哪些有关于鉴真的信息?鉴真坐像城市建筑唐代长安慈恩寺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服饰唐代服饰日本和服钱币唐朝“开元通宝”(621年)玄奘西行鉴真东渡自主学习:结合教材P94-95,从时间、路线、目的、贡献等要素角度介绍学习佛经传授佛法天竺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日本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放进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贡 献到达地方目 的优秀品质取送学习佛经传授佛法天竺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日本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放进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贡 献到达地方目 的优秀品质取送唐太宗时期唐玄宗时期学习佛法传授佛法天竺日本学习佛法、翻译佛经、撰写《大唐西域记》,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传播佛教、将盛唐的先进知识和技术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思考:共同体现了唐朝怎样的对外态度?取送敦煌结合上面的玄奘西游图,从时间、路线介绍玄奘西行,从中你感受到玄奘身上的哪些品质?正式遣唐使是12批……遣唐使每次一般在长安学习一年……学问僧﹑留学生在长安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化与佛法,吸收天文、历法、音乐、美术、雕刻以及生产技术……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遣唐使:公元7-9世纪日本派往唐朝学习的官方使节。遣唐使: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思考: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来中国? 日本遣唐使来唐给日本带来什么影响?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促进日本经济文化发展,加强中日文化交流城市建筑唐代长安慈恩寺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服饰唐代服饰日本和服钱币唐朝“开元通宝”(621年)图中的哪些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交往?长安伦敦唐人街悉尼唐人街巴黎唐人街旧金山唐人街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探究唐朝民族团结、对外交流发展的原因.(提示从国力、交通、统治政策等角度思考)论从史出材料一: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各国景仰向往中国文化,视中国为“东方文化大本营”。——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唐纪十四材料三: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一: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各国景仰向往中国文化,视中国为“东方文化大本营”。——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唐纪十四材料三: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探唐之民族政策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所以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爱戴,他们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可汗”是西北各少数民族部落对君主的称呼,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就是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历史档案1、材料中的“中华”和“夷狄”分别指什么?想一想:2、可见,唐朝时期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中华:中原的汉族夷狄:对少数民族的一种蔑称开明的、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寻唐之繁盛原因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探究唐朝民族团结、对外交流发展的原因.(提示从国力、交通、统治政策等角度思考)1、盛唐时期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昌盛、国力强盛,为唐朝处理民族问题和对外关系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2、唐朝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为各民族间的和睦相处提供政策支持;3、唐朝海陆交通便利,为唐朝民族的团结、对外交流的发展提供有利交通条件。唐之繁盛原因:史为今用 今天的中国同样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唐朝民族交往和对外交往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课堂小结唐朝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将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术和知识介绍到日本。玄奘西行天竺传播唐朝文化;学习佛教精髓;《大唐西域记》。对内对外民族和睦友好交流总体特征:比较融洽。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唐与吐蕃:文成公主入藏、 金城公主入藏、 “合同为一家”。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交流 雄厚的国力 先进的制度 智慧的管理疆域辽阔 国家繁盛 文明先进 开放大气请根据以上框架,谈谈学习本节课的启示。民族关系和睦享有国际威望《民族和睦和对外交流》教学设计 一、对应的课程标准 2-2-4 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故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2-7 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二、教学内容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三课时《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 阅读唐朝疆域图,知道唐朝疆域的四至点、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和邻国 ②?? 知道吐蕃的地理位置,能够列举唐蕃交往的具体史实 ③?? 知道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史实: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日本遣唐使来华等; 2、 过程与方法: ① 结合唐朝民族和睦的相关史实学习,理解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产生的意义 ② 通过学习唐朝对外交往的具体史实,理解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及其产生的意义 ③ 在利用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和自主归纳能力,增强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认识维护民族和睦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②?? 感受唐朝开放交流的对外态度和海纳百川的胸襟与见识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列举唐朝民族和睦和对外交流的史实,理解唐朝实行的开明、开放政策及其意义 2、 难点:理解唐朝形成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盛况的原因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上课之前,想先考一考大家:谁能够根据接下来的提示,猜出这是哪一个城市? 出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它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它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它是谁?——今天的西安,唐朝的长安。 【过渡】:历史上曾经有13个王朝定都于长安,唐朝也不例外。那么,大唐的长安城究竟是一番怎样的繁荣景象?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 师:一个城市的历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长安,透过长安城中的几则历史故事,一起探讨唐朝的民族和睦和对外交流。 (二)新课教学 一、来自高原的使者 师:公元640年,在唐朝长安城的大明宫里,有一位来自高原的使者,携带众多的黄金、珠宝,代表首领赞普松赞干布向唐朝求亲。唐朝阎立本所画《步辇图》,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 呈现图:《步辇图》 提问:1、这是来自于哪个民族的使者?吐蕃在哪里? (出示:唐朝疆域图,学生回答) 师:当时在赞普松赞干布的领导下,平定内乱,统一吐蕃,建立 起奴隶制的政权。出于对唐朝的仰慕,松赞干布派使者前来求亲。 2、被委以重任的使者是谁?图中哪一位是禄东赞?(追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3、面对吐蕃的请求,唐太宗是什么态度?图中能看出来吗?推测:唐太宗为什么同意吐蕃的求亲? 补充:唐朝疆域图 【过渡】:就这样,美丽的文成公主远离长安城,嫁入吐蕃,同时还带去了许多丰厚的嫁妆。 出示阅读卡: 问:1、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哪些陪嫁品?有什么特点? 2、文成公主入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提示:从国家统一、民族关系、边疆开发角度思考) 【过渡】: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70多年后,又是在长安城的大明宫,又一批来自高原的使者,再次向唐朝提出和亲。 师问:这次远嫁吐蕃的又是谁?此后唐朝和吐蕃之间形成了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师:正如尺带珠丹写给唐玄宗的信里所说得那样,唐朝和吐蕃关系日益亲密,俨然和同为一家。唐蕃会盟碑的建立,成为了唐蕃友好的历史见证。 思考:唐蕃关系的发展,体现了唐朝对少数民族采取怎样的态度? 【过渡】:除吐蕃外,唐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也很密切。 材料呈现:问:唐朝如何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管理?(可追问: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过渡】:正是由于唐朝中央与少数民族的和睦相处,使唐太宗赢得了少数民族的爱戴,被尊称为“天可汗”。 师:此后,唐朝的疆域一步步达到鼎盛时期。 出示:开元29年唐朝疆域 问:谁能来描述唐朝疆域的四至点?(东到大海,西达安西、葱岭等广大地区,北抵蒙古高原,南及南海) 师:当时的唐朝就此成为了亚洲最强大,也是世界上疆域辽阔、文明程度很高的国家,而长安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二、前往异域的高僧 【过渡】:同样在唐太宗时期,有一位得道高僧,从长安城出发,历尽千辛万苦,前往异域学习佛法。他是谁?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书本P94,从路线(到达地方)、目的、贡献角度介绍玄奘西行。 师:玄奘西行,开始于长安,最终回到长安,它见证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此后在唐玄宗时期,又有一位僧人也前往异域,传播佛教。 【过渡】:现代诗人郭沫若曾经这样写道:(出示诗歌) 问:大家能从中获得哪些有关于鉴真的信息?(目的?品质?贡献?影响?) 师:鉴真不仅在日本传播佛教,而且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等知识介绍到日本,成为中外交往中的一段佳话。 问:鉴真和玄奘同样远赴异域传播佛教,两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师:唐朝作为亚洲最强大的国家,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共同体现了唐朝怎样的对外态度?(开放、交流) 三、追逐梦想的使团 师:正是这种开放与交流,深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团,他们不远千里,跋山涉水,纷纷来到长安城学习、贸易。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日本遣唐使。 出示:图片和材料 问:遣唐使想要追逐怎样的梦想?(可追问: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师:事实上,遣唐使回国后,仿照唐朝进行改革,发展日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此后,日本文化中深深的渗透着中华文明尤其是唐代文明的印记。 那么除此之外,大唐还与哪些国家有着往来呢?结合图片,学生思考回答。 师:通过对外交往,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流传至今(各国华人聚居地区,习惯上被称为唐人街) 【过渡】:是什么原因促使唐朝形成民族和睦、对外友好交流的空前盛况呢? 合作探究: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探究唐朝民族团结、对外交流发展的原因. (提示从国力、交通、统治政策等角度思考) (材料呈现): 材料一: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各国景仰向往中国文化,东方各国尤其如此,他们视中国为“东方文化大本营”。——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三)课堂延伸: 当今的中国同样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唐朝民族交往和对外开放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或经验借鉴?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唐朝开明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正因唐朝国力强盛、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实行开明开放政策,才使得今天的我们在回望1300多年前的历史时,仍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盛唐之风。当然,我们在震撼于唐人胸怀世界,包容四方胸襟与见识时,更要从中不断汲取宝贵的经验,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七、学教测评: 一、选择题: 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他特别重视( ) A.对外交往 B.民族关系 C.任用贤才 D.虚心纳谏 2.吐蕃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领导吐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的赞普是( )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唐太宗 D.唐玄宗 3. 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 ) A.波斯 B.大食 C.大月氏 D.天竺 4.日本官方曾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是( ) A.建立外交关系 B.援助中国 C.征服中国 D.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5..唐太宗时期,历尽艰险,到天竺去研究佛经的是( ) A.玄奘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6..唐朝时天竺佛学最高的学府是 ( ) A.那烂陀寺 B.唐招提寺 C.大昭寺 D.千寻塔 7.下列不能反映唐朝时期中国对外开放交流的历史事件是( ) A.日本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文成公文入藏 8.下列最能见证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友好往来的是( ) A.大昭寺会盟碑 B.洛阳白马寺 C.西安大雁塔 D.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9.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 ①都是唐朝僧人 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不畏艰难的精神 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二、材料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玄奘,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极力宣扬我国文化…… 材料二: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如下)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玄奘西游的目的是什么? (2) 他所写的重要历史和佛学典籍是什么?这本书有什么影响? (3)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玄奘西游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提示:可从当时的国力、政策和外交角度思考) 12.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明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技术篇】 (1)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民族篇】 贞观15年(641年)……松赞干布亲自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2)材料中的松赞干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首领?“公主”指的是谁? 【外交篇】 世界上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新的高峰。 (3)依据材料,从范围、内容两个角度概况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朝的认识。课后反思 本课以唐朝都城长安城中的几则历史故事为线索,整合了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日本遣唐使来华等相关史实,引导学生在认识唐朝的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盛况的基础上,能运用丰富的地图、图片、文字、音像等资料,从国力、政策、交通等角度探究盛况背后的原因。成功之处:整节课的设计具有一定的逻辑严密性,注重强调学生论从史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训练;在运用电子白板等现代化信息手段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氛围浓厚,体现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建构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延伸环节,要求结合当前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现状,从唐朝的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中谈论历史的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和睦、保持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性,体现了历史学科鉴古知今的重要价值。 不足之处: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有些不尽完美的地方,如:电子白板功能的运用不够广泛;课堂的设问可以更简练、更有层次性;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盛况背后的原因探讨可以更广泛和深入等等,留待未来不断地琢磨和改进。再教设计:1、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可以在探究活动中,利用电子白板功能增加小组打分的PK环节;2、在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和睦、对外交流兴盛等史实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唐朝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襟和见识;3、在最后一个原因探讨的活动环节,在学生从国力、政策和交通三角度回答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社会风气、科技文化等其他角度进行发散性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avi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ppt 《民族和睦和对外交流》教学设计 .doc 课后反思.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