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罗马帝国的兴衰》学教设计 学教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运用年代尺等方式整理归纳罗马帝国兴衰的重要史实; 2、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运用已学知识对罗马帝国的扩张、政治体制的转变,衰亡等历史事件进行历史解释,历史推理,历史比较,发现历史相似之处,从中懂得要历史地看问题; 学教重点 对罗马帝国的扩张、政治体制的转变,衰亡等历史事件进行历史解释,历史推理; 学教难点 对罗马政治体制的转变的历史理解;发现历史的相似之处; 学教方法 综合探究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设计意图 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综合探究。从相似的历史事件导入,在复习巩固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看待历史的方法,发现历史规律。再此基础上,探究新的历史事件,印证得出的历史结论。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提供素材,引导学生学会提取素材有效信息,并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去进行解释、推理,从而达到深刻学习,深度理解的学习目的。 学教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导入: 1、展示《亚历山大帝国地图》, 2、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历史地图?你是怎么判断的?亚历山大帝国有怎样的特点?它是怎么做到的?是因为它的文明最先进吗? 为什么你这么判断?这能说明什么?武力征服是否等于野蛮摧残?你怎样证明你的观点? 3、小结:在古代,落后不一定挨打,往往落后文明凭借野蛮和强大的武力却可以征服先进文明。同时战争和征服还会对文明的交流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历史事件的影响,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 读图,从中提取有效地理、历史信息。 思考、回答问题 从学生已知出发,激活旧知,并要求学生论从史出,利用已知为解决新知做准备。同时注重学生地理空间意识和历史意识的综合的看待。历史有没有它的相似之处?引出罗马,用罗马历史来证明我们刚才得出的观点。 培养的实践; 新课教学: 活动一:自学动手梳理基础知识 安排学生阅读课文,绘制年代尺梳理重大事件,尝试总结出影响罗马兴衰的一些重要因素; 阅读,绘制,梳理,尝试总结; 学生会学、能学的让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历史学习方法动手动脑; 活动二:探究罗马因何而兴 1、提问:罗马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壮大的?靠的是什么?说说它的军事强大的表现? 2、呈现材料,提问:这与军事强大有关系吗?这说明罗马在哪个方面的因素也是罗马强大的原因? 3、讨论:老师进行概念解释,请同学们结合图文材料说说你对罗马政治特点的理解; 4、思维拓展:有强大的军事和独特的政治体制外,要保证罗马在对外扩张占据优势还需要哪些条件? 5、观看视频:描述罗马对外扩张的经过; 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历史推理,历史解释; 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考察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 活动三:探究政治体制为何而变 1、提问:帝国扩张带来的成果是不是都是甜蜜的?有没有苦涩的果实? 呈现材料,结合材料说说扩张还带来怎样的后果? 2、提问:罗马统治危机此起彼伏,农民生存状况尚且如此,那最困苦的人们呢?发生了什么大事? 3、提问:扩张的后果不仅如此,还有更大的问题产生,这能说明什么? 呈现材料; 罗马将如何选择? 4、小结:虽然罗马最终能幸存,但这件事充分证明了罗马旧的共和制在新形势下已不合时宜了,是时候该改变了。 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利用史料,让学生从史料中得出结论,同时丰富的史料对于学生理解难点有很大帮助 活动四:探究帝制有何影响 1、讨论:罗马由共和制转变为帝国专制,你认为这是历史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请用史实来证明你的观点; 2、思维拓展:除了政治,经济外,还能从别的方面来证明你的观点吗?阅读教材P25-26。 思考、讨论,调集材料,阅读教材 要求学生调集运用材料说明论证自己的观点,既强调学生的思辨能力,又强化论从史出的学科素养,同时也考查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运用能力;同时体现了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活动五:探究帝国因何而衰 1、小结承转:罗马的改变是在尊重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制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推动社会发展,带动国家走向强盛。但帝国后来的命运?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能说明什么道理?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推理并进行历史解释,为发现历史规律做准备; 课堂小结 1、探讨:通过学习罗马帝国的兴衰史,你能发现历史有哪些相似之处? 当然历史不是像简单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的,历史是复杂的,我们要历史地看待问题,把历史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看待和理解。我想这应该是我们这节课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吧。 思考、讨论,进行历史比较; 学生通过历史比较,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理性看待历史,发现历史规律,培养历史意识; (板书) 罗马帝国的兴衰 共和国----帝国 武力征服 地跨三洲 衰亡 《罗马帝国的兴衰》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一)学教设计上体现了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这节课的设计强调学生对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深度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等历史核心素养的表现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对学生地图信息提取能力、历史知识运用能力、历史评价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复习了旧知,学会总结出一定历史规律,还知道了一些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 2.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的培养。在学习中对每个历史结论、历史观点,我都要求学生进行推理、举证。引导学生运用浅表的基础知识论证历史观点,既培养了学生基本的历史意识和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也体现了对教材基础知识创造性地利用。 3.问题设计具有思维挑战性,问题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逻辑自然清晰。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的问题没有浅表的基础性问题,所有的问题指向都是要求学生进行历史解释和说明,推理和分析,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问题间过渡自然流畅,问题串联起知识的逻辑,体现了我对学生历史意识、历史思维素养培养的别有用心。 4.平面地图,动态地图的大量运用体现了我对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空间感知能力的重视和培养。对历史地理的重视和有效利用也体现本学科综合学习的学科特征,符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5.能充分利用好生成性资源,善于对学生的引导。这节课的学习,由于思维含量大,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会产生许多和成性资源。在学习中我能针对学生的理解和表述,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澄清观点,达成共识。 (二)学习方式上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特点。 这节课在学习上,我坚持学生能学的、会学的、浅表的、基础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学习,不讲或略讲。重点放在解释、推理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将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设计为系列探究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要动手又要动脑,既要调动已学知识,又要推理新学知识,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理念。 (三)教材处理上体现了灵活性、创造性,教材为学习服务的理念。 在这节课中,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处理,对学习内容进行一定调整,将基督教的内容没放进这节课,增加了罗马文化的内容,这样处理的原因就是在于紧紧围绕“罗马帝国的兴衰”这个主题,为这个主题服务,在教材内容详略的处理上也是围绕探究活动而进行的。同时,在学习中我还为学生补充了一定的史料,用以攻破重难点,效果也很好。 二、不足之处 1.整节课的思维要求对学生来说还是有点过高,问题的难度有点大,特别是对一些思维拓展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有点跟不上,学生对于这样探究课的适应能力还需要进行培养。 2.学生在这节课中,没有能自己提出问题,学生的思维一直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运转,这说明我在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 欠缺。 三、再教设计 1、可针对不同的学生水平选择导入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手表数字导入,展示手表上一般是阿拉伯数字和罗马数字,说明这是两种具有世界影响的数字,由学生对罗马数字的陌生导入新课。这种方式能改变原导入环节理性有余,趣味不足的问题。 2、学生自学后,可以实行小组汇总的方式,要求学生提出自己自学后还不明白的问题,教师再进行探究。这样能更好体现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体现对学生学习的尊重。 3、对补充的史料进行删减,简化,对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删除,这样可以适当降低材料阅读量,也一定程度降低问题难度。 4、在时间许可,学生能力水平可行的情况下,可适当进行历史对当今意义的探讨活动 课件10张PPT。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罗马帝国的兴衰第三课 西方古典文明罗马帝国的兴衰 罗马在征服意大利半岛后,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部分公民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 古罗马的共和制度元老院 元老院的成员从原高级官吏(执政官、监察官、大法官等)里的最优秀的人物中选出。这些高级退职官吏政治经验丰富、社会威望甚高。 执政官,一年选举两名,他们一般出身富有的贵族家庭。负责统帅军队,主持元老院会议,执行元老院通过的法令,并在外交事务中代表国家。许多小农由于汉尼拔多次征伐所造成的破坏,以及战争期间长年在海外服役,而遭到破产。廉价谷物和成群奴隶又源源不断地从征服地流入罗马,故农民们不得不把自己的土地出卖给新的极其富有的阶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指挥官的任期渐渐延长,军队沦为了将领的私人工具。 最初,罗马只在意大利本土进行战争,一年的时间足够打完一场战争,这个时候这个制度可以说是非常完美。但是随着罗马疆域的扩大,战线空前的扩大,一场战争一两年内不一定打得完……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罗马帝国的兴衰》学教设计 .doc 罗马帝国的兴衰.pptx 罗马帝国的兴衰.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