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罗马帝国的兴衰 课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2 罗马帝国的兴衰 课件+教案

资源简介

《罗马帝国的兴衰》教学设计
◆学教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罗马兴起、由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罗马帝国衰落的基本脉络;概述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描述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对外扩张和版图范围;知道屋大维在罗马帝国历史中的地位;了解基督教的产生背景和创立者。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神话、观察地图、研读史料等方式探寻“罗马帝国的兴衰”历史。尝试利用结构图、表格、年代尺等形式来梳理知识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罗马帝国的兴衰,感受历史的变迁,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

◆学教重、难点:
重点:罗马的兴衰过程。
难点:罗马的共和制度,罗马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的原因。

◆学教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各类除课本外的有效图片集文字信息,进行适当处理,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划出与罗马兴衰有关的历史事件及其时间;通过课外书、网络等方式了解罗马城的起源、罗马军团、恺撒或屋大维的生平等内容,初步了解古罗马的历史。

◆学教内容:
本课在课标中的要求是:2-1-5 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2-1-7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年代与地区,分述它们历史上的兴盛时期和影响范围。
课文依次讲述了“罗马共和国的历史”“罗马帝国的兴起及强盛”“基督教的兴起”以及“罗马帝国的灭亡”。关于“罗马共和国的历史”课文着重讲述了古罗马人凭借尚武的民族特性,不断进行对外扩张。扩张不仅使罗马版图范围逐渐扩大,而且也促进了罗马奴隶制的迅速发展,引起社会矛盾的加剧,动摇了共和国统治的基础。关于“罗马帝国的兴起和强盛”,课文着重强调了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的原因,描述其凭借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地理优势,成就局势安定、经济繁盛、交往频繁的“罗马和平”繁盛时期。关于“基督教的兴起”课文讲述了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的背景以及基督教的教义。最后,课文讲述了罗马帝国衰落和灭亡。

◆学教课型:新授课
◆学教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打开古代欧洲地图,在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环地中海一带,赫然屹立着一个强大的国家——古罗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带着课本参观“罗马微展厅”,我们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罗马,探寻“罗马帝国的兴衰”历史。
仔细聆听 开门见山,明确学习的内容;“罗马微展厅”的设计可以激发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古史传说 1.展现罗马地理位置的地图。 2.出示《母狼乳婴》图。 1.学生根据地图来描述罗马的地理位置。
2.根据课前预习,学生扮演讲解员讲述建城传说。
通过描述地理位置强化学生地理方面的知识。同时提供一个展示学生课前预习的平台,活跃课堂气氛。
共和时代 1.出示展现罗马共和制度的图表和文字资料 2.展示共和国时期的罗马疆域图,罗马军团图,雅努斯头像。 3.展示一段关于奴隶生产生活的史料,设计一组问题。 4.引导学生从时间、原因、结果、影响四个角度描述“斯巴达克起义”。 5.在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面前,共和制已无力维持,你觉得当时的罗马需要怎样的“新”制度? 请说明理由 1.结合图表和课本阅读卡来描述罗马共和制度,结合文字资料描述其特点。 2.根据图例概述罗马疆域的扩张过程,并通过图片和课前预习分析原因。
3.与老师就史料进行问答对话。 4.根据老师要求介绍“斯巴达克起义”。 5.自由发挥,可用自己的话表述。 借助图表、文字资料等形式,降低罗马共和制度的理解难度。
利用史料和师生对话,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到罗马扩张所带来的影响,为历史辩证意识形成打下基础。同时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变交代了背景,说明了原因,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帝国强盛 1.展示文字材料,就屋大维的这段话组织学生讨论,进行对话。 2.组织学生阅读课本,认识帝国强盛的具体表现。 3.提供罗马疆域图,组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如何理解这段话。 2.阅读课本,从不同
角度举例说明帝国强盛的表现。 3.结合地图和课本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认识、质疑,进一步认识屋大维时代的罗马帝制及其繁盛的具体体现。 基督教的学习也揭示了罗马帝国隐
织学生学习基督教的基本概况。 描述基督教产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 藏的危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帝国的
衰败的缘由。
危机四伏
展示《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图》,引导学生读图。 依据《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图》描述危机的来源及罗马帝国衰亡的过程 该环节培养学生从历史地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有效信
息的能力,知道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重
要性。
课堂小结(1)
强横一时的罗马帝国在内外危机的夹击下,像轻烟一样从欧洲的版图上消逝了,只留下历经沧桑的断壁残垣,诉说着古老帝国的昔日辉煌。
学教测评
强调教师板书;组织学生自己梳理知识;展示学生作业并点评。 动手写一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知识。 此环节属于学法指导,通过展示学生作业使他们认识到可以用多种方式梳
理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堂小结(2)
我们通过聆听神话、观察地图、研读史料等方式探寻了“罗马帝国的兴衰”历史。你们也正逐步学会合理利用结构图、表格、年代尺等形式来梳理知识结构。希望大家在历史与社会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仔细聆听 让学生意识到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途径是多样的,学会用合适的资料学习历史;同时明白要学会学习。 ◆板书设计
罗马帝国的兴衰
◆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举。
1.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层层深入。通过教师的精导妙引和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进行,力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获取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故此本节课课堂气氛轻松和谐。 2.学生虽然刚刚接触历史知识的学习,但是开始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的习得。新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地图描述历史现象;结合史料评价历史事件;用史实说明观点;学教评测阶段引导学生用年代尺、表格、思维导图等方式学会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二)不足之处。
1.在四人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存在以下问题:设问不够明晰,“如何理解这段话” 这样的设问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把握不住方向,讨论的效率就不高。师生对话时,只选择了一个小组,并顺着这组的思路展开,有以偏概全之嫌。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史料的理解。 2.学教测评环节用时紧张,老师直接把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应该有一个让学生阐述自己思路的机会。

导入新课
同学们,打开古代欧洲地图,在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环地中海一带,赫然屹立着一个强大的国家——古罗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带着课本参观“罗马微展厅”,我们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罗马,探寻“罗马帝国的兴衰”历史。
仔细聆听 开门见山,明确学习的内容;“罗马微展厅”的设计可以激发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古史传说 1.展现罗马地理位置的地图。 2.出示《母狼乳婴》图。 1.学生根据地图来描述罗马的地理位置。
2.根据课前预习,学生扮演讲解员讲述建城传说。
通过描述地理位置强化学生地理方面的知识。同时提供一个展示学生课前预习的平台,活跃课堂气氛。
1.出示展现罗马共和制度的图表和文字资料。 2.展示共和国时期的罗马疆域图,罗马军团图,雅努斯头像。 1.结合图表和课本阅读卡来描述罗马共和制度,结合文字资料描述其特点。 2.根据图例概述罗马疆域的扩张过程,借助图表、文字资料等形式,降低罗马共和制度的理解难度。
利用史料和师生对话,引导学生辩证
共和时代 3.展示一段关于奴隶生产生活的史料,设计
一组问题。
4.引导学生从时间、原因、结果、影响四个角度描述“斯巴达克起义”。
5.在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面前,共和制已无力维持,你觉得当时的罗马需要怎样的“新”制度? 请说明理由 并通过图片和课前
预习分析原因。 3.与老师就史料进行问答对话。
4.根据老师要求介绍“斯巴达克起义”。 5.自由发挥,可用自己的话表述。 地看到罗马扩张所带来的影响,为历史辩证意识形成打下基础。同时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变交代了背景,说明了原因,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帝国强盛 1.展示文字材料,组织学生讨论“从屋大维这段话中可以发现当时的政治体制正在发生
怎样的变化?具体是怎样体现的”。
2.组织学生阅读课本,认识帝国强盛的具体表现。
3.提供罗马疆域图,组织学生学习基督教的基本概况。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2.阅读课本,从不同角度举例说明帝国强盛的表现。
3.结合地图和课本描述基督教产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
学生通过合作学
习认识、质疑,进一步认识屋大维时代的罗马帝制及其繁盛的具体体现。 基督教的学习也揭示了罗马帝国隐藏的危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帝国的衰败的缘由。
危机四伏 展示《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图》,引导学生读图。
依据《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图》描述危机的来源及罗马帝国衰亡的过程 该环节培养学生从历史地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道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1)
强横一时的罗马帝国在内外危机的夹击下,像轻烟一样从欧洲的版图上消逝了,只留下历经沧桑的断壁残垣,诉说着古老帝国的昔日辉煌。
学教测评 强调教师板书;组织学生自己梳理知识;展示
学生作业并点评。 (1)动手写一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知识。
(2)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做简单的介绍。
此环节属于学法指导,通过展示学生作业使他们认识到可以用多种方式梳理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件11张PPT。罗马帝国的兴衰母狼乳婴 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由百人团会议从奴隶主贵族中选举产生,由两人担任,任期一年,退职后进入元老院,主持国家行政。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诸实行。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相结合的共和制度罗马军团雅努斯 奴隶劳动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大作坊和农业中。田间劳动的奴隶白天戴着脚镣种地,夜间被关在像地牢一样的屋子里;矿山奴隶系着铁链,在兵士的监督下劳动。角斗士则被驱进角斗场,或互相厮杀,或与猛兽搏斗,以生命为代价供奴隶主哄笑取乐。奴隶稍不如主人意就被施以鞭抽、拳打、铁烙。为防止奴隶逃亡,有的奴隶被戴上项圈,项圈上的字是“捉住我,不要让我逃走”。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川教版)屋大维 在我第六任和第七任执政官任期内(公元前28—公元前27年),在我平息内战之后,由于大家同意授予我绝对权力,我辞去行使的权力,并把权力交还元老院和罗马人民。根据元老院法令,赋予我“奥古斯都”的称号作为奖赏,从那时起,我的权力超过所有的人,但是我的法定权力,从未超过其他每个行政官员、我的同事的权力。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梳理这节课的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