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把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区域及其变化;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地理位置。 2.结合图文,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起的作用,l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 2.难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初识春秋战国】 初识春秋战国,说说你对春秋战国的直观感受;除了同学们的这些感受之外,春秋战国是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对这一时期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观赏视频,积极说出对春秋战国的感受:铁血柔情、烽火四起······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及思维发散能力。 目标一: 春秋五霸 出示《春秋形势图》和导学案,引导学生思考: 1.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两种说法都认可的霸主是哪几个? 2.从形势图上指出春秋五霸的位置; 过渡语:在诸侯国闹春秋的混乱时代,你若是当时其中一个诸侯国,哪些条件有助于你称霸呢?最先争霸的又是哪个诸侯国? 观察春秋形势图并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观察春秋形势图,情境体验: 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案任务一。 围绕春秋形势图,同桌之间相互说说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一图抵千言,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情境体验,让学生置身之中。 目标二: 战国七雄 过渡:春秋后期,大国争霸犹如强弩之末,在这竞争激烈的时代。诸侯国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称霸。 出示春秋形势图及战国形势图, 1、对比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圈出战国七雄; 结合导学案任务二思考: 1、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进行的征战活动在意图上有何不同? 2、推测战国时期战争可能具有的特点? 归纳:称霸诸侯 一统天下 在群雄争天下的角逐中,想要站稳 在图中圈出战国七雄,准确指出它们的位置; 完成导学案任务三。 体现史地结合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 脚跟就要变革。 目标三: 商鞅变法 过渡语:为了富国强兵各国大兴变革,观察图册,说说哪些国家兴起了变法?其中比较有名的有:魏国李俚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今天我们以商鞅变法为例一起感受下这大变革的时代。 结合课文以及导学案任务三,同桌讨论分析: 1、商鞅变法的内容 指导记忆: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建立县治。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3、综上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阅读课本,读出商鞅变法的内容; 同学讨论商鞅变法的原因及其影响。 通过阅读和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学生手头的现有资料,提升对资料的利用率,并能通过实例理解论论史出的道理 目标四: 生产变革 过渡语:在政局动荡巨变的时代,此时社会老百姓的生活又是怎样的? 呈现图片思考: 1、假设你是当时的农民,你会选择哪一生产工具?为什么? 2、除了选择铁农具之外,你还会运用什么技术? 3、铁农具和农耕技术的使用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 情景体验,比较分析: 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仅引发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同样使社会关系也发生了改变。 情境体验,让学生置身之中,感受当时的社会的改变。 课堂小结 引用《》三字经》中“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 根据课堂板书将知识串联成图 读经知史,通过知识梳理和知识构建,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导学案自主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概况1、春秋五霸据图1-20春秋形势图找出“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 最先称霸是哪一诸侯国? 2、战国七雄(1)据图1-21战国形势图找住“战国七雄” (2)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是哪一国家? 二、任务一观察春秋形势图并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材料1:齐桓公即位前与其兄公子纠争夺君位。纠的部下管仲曾领兵拦截他,一箭射中其衣带钩。齐桓公即位后誓报一箭之仇,但他的臣下极力推荐管仲,说齐国要称霸,非用管仲不可。管仲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并尊称其为“仲父”。材料2:司马迁曾说:“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小提示:从地理位置、齐桓公的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任务二:结合春秋、战国形势图及表格,思考下列问题。分期政治目的作战兵种作战人数作战时间春秋争霸车兵几万一天至数天战国兼并车兵、骑兵、步兵几十万数天至数年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进行的征战活动在意图上有何不同?推测战国时期战争可能具有的特点?任务三:讨论分析下列问题。材料一:a.平民弃农经商,土地荒芜,粮食歉收。 b.奴隶主残酷剥削,奴隶消极怠工。 c.奴隶主无功受禄,士兵无升迁机会。 d.因权力过大,各地贵族叛乱经常发生。 1.商鞅在秦国变法是如何解决以上社会状况的?材料二: 立木取信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综上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当堂练习1、“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伟业。”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2、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 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政治篇】材料一 (1)材料一中二在则史料依次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二次政治改革,其中第一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依据材料二内容,思考此次改革对秦国有何历史意义。(2分)【经济篇】材料二 如下图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 穿有鼻环的牛尊(2)从材料二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2分)课件10张PPT。1、初识春秋战国,说说你的直观感受;2、此时期为什么战争频发?战争的主角是?他们争什么?战争过程形成了怎样的政治格局?第二框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齐桓公宋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1、春秋五霸两种说法都认可的是哪几个?春秋五霸首霸2、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完成导学案任务一)春秋形势图材料1:齐桓公即位前与其兄公子纠争夺君位。纠的部下管仲曾领兵拦截他,一箭射中其衣带钩。齐桓公即位后誓报一箭之仇,但他的臣下极力推荐管仲,说齐国要称霸,非用管仲不可。管仲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并尊称其为“仲父”。材料2:司马迁曾说:“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善于用人——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改革尊王攘夷管仲变革(1)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军事)(2)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政治)(3)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经济)(4)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经济)富国强兵 有人说“春秋无义战”。你是如何看待春秋争霸这一历史现象的?星星论坛三家分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对比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战国七雄分别指哪些国家?并在战国形势图圈出它们。东南西北在中间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战国七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建立县制,原有村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派官吏管理影响: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从根本上改变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增强国力。——公元前356年 更加全面、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废除贵族特权,极大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加强中央的管理,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富国强兵增强国力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一周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战国策》)结合书本和材料一、二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材料一:立木取信(提示:社会背景;商鞅;民众;秦孝公等)春秋时期铁犁头牛耕示意图骨耜(河姆渡遗址出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劳动效率提高,促进生产力发展大量开荒(土地私有)新兴地主个体农民进入封建社会奴隶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教学设计 .doc 导学案.doc 春秋战国.mp4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