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导学案【学教目标】1.理解“驱除鞑虏”出现的历史背景和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转变的原因及影响。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史料获取和分析能力。【重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过程;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转变的原因及影响【难点】探究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转变的原因及影响一、回顾知识1.列举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事例。2.回顾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入侵的史实。战争名称 发生时间 参与国家 签订条约 影响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二、问题探究材料一:图一 图二材料二: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时期的旗帜?2.这两面旗帜分别有什么内涵?3.旗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4.根据材料二分析分析孙中山的民族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三、练习巩固1.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 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间目的是( )A. 救亡图存 B. 巩固清朝统治C. 向西方学习 D. 发展资本主义2.中国是礼仪之邦,提出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的改革是( )A. 商鞅变法B. 北魏孝文帝改革C. 齐桓公改革D. 戊戌变法3.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A. 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B. 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C. 大力倡导实业救国D.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4.徐中约曾说: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这里的“它”是指(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5.同盟会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说:“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后来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民主主义成了正统”与近代哪一人物有关( )A. 康有为 B. 李鸿章 C. 孙中山 D. 毛泽东四、拓展提升“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总理衙门原函》(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李鸿章所搞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和之路】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参考答案:一、1.举例1:北魏孝文帝改革: 说汉语、通汉婚、穿汉服、习汉制……极大地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举例2:少数民族的胡床、方凳、圆凳等家具传入中原,受到汉族的喜爱。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2.战争名称 发生时间 参与国家 签订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 1840-1842 英国 《南京条约》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英法联军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甲午战争 1894-1895 日本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英、俄、美、日、法、德、意、奥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1.图一是湖北军政府成立时期的政府旗帜;图二是中华民国建国初期的旗帜。2.图一的内涵:用武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属于汉族人的政权。图二的内涵: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3. 标志着“五族共和”代替了狭隘的汉族立场。4. ①推翻清政府后,中国面临分裂割据的危险。②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③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三、1-5ABBCC四、(1)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应该否定.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而且其军事企业仍为封建的官办工业,主观上洋务派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其官办民营(封建买办性)的特点对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是不利的;应该肯定: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3)1912年 袁世凯材料一: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开始一步步独揽大权,中国历史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材料二: 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导学案【学教目标】1.理解“驱除鞑虏”出现的历史背景和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转变的原因及影响。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史料获取和分析能力。【重点】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过程;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转变的原因及影响【难点】探究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转变的原因及影响一、回顾知识1.列举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事例。2.回顾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入侵的史实。战争名称发生时间参与国家签订条约影响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二、问题探究材料一:图一 图二材料二: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时期的旗帜?2.这两面旗帜分别有什么内涵?3.旗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4.根据材料二分析分析孙中山的民族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三、练习巩固1.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 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间目的是( )A. 救亡图存 B. 巩固清朝统治 C. 向西方学习 D. 发展资本主义2.中国是礼仪之邦,提出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的改革是( )A. 商鞅变法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齐桓公改革 D. 戊戌变法3.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A. 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 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 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4.徐中约曾说: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这里的“它”是指(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5.同盟会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说:“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后来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民主主义成了正统”与近代哪一人物有关( )A. 康有为 B. 李鸿章 C. 孙中山 D. 毛泽东四、拓展提升“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中体西用】 ????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总理衙门原函》(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李鸿章所搞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 【共和之路】 ????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参考答案:一、1.举例1:北魏孝文帝改革: 说汉语、通汉婚、穿汉服、习汉制……极大地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举例2:少数民族的胡床、方凳、圆凳等家具传入中原,受到汉族的喜爱。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2.战争名称发生时间参与国家签订条约影响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南京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甲午战争1894-1895日本《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英、俄、美、日、法、德、意、奥《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1.图一是湖北军政府成立时期的政府旗帜;图二是中华民国建国初期的旗帜。2.图一的内涵:用武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属于汉族人的政权。图二的内涵: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3. 标志着“五族共和”代替了狭隘的汉族立场。4. ①推翻清政府后,中国面临分裂割据的危险。②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③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三、1-5ABBCC四、(1)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应该否定.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而且其军事企业仍为封建的官办工业,主观上洋务派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其官办民营(封建买办性)的特点对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是不利的;应该肯定: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3)1912年 袁世凯(共18张PPT)综合探究一从“驱逐鞑虏”到“五族共和”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你知道代表“中国” 的别称有哪些吗?辛亥革命,使“中国”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名称。中国什么时候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名称?华夏中华九州四海神州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讲解历史上大约有160个民族56个民族这么多的民族哪儿去了?民族融合一、感受“多元一体”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中华民族的形成华夏族中华中华民族夏商周三代(先秦时期):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中华”一词出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交流汇聚,不断融合,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共同的中华民族。梁启超,首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从“多元”走向“一体”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民族融合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请例举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史实。少数民族的胡床、方凳、圆凳等家具传入中原,受到汉族的喜爱。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语、通汉婚、穿汉服、习汉制……各民族相互交流、不断融合,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共同的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然而,清朝后期,列强入侵中国,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从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回顾已学知识,梳理近代史上,列强入侵中国的史实。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战争 时间 国家 条约 影响1840~18421856~18601894 ~18951900 ~190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英日英俄美日法德意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在你看来,哪一场战争对中国人的冲击特别大?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日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为什么?1.从历史上看,中日之间一直都是日本向中国学习,日本却打败中国。2.从影响上看:甲午战争后,列强由原先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并且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时 间 国家 主要 主要侵略活动1903-1904年 英国 入侵西藏,企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1905年 日本 俄国在日俄战争战败后,将租自中国的旅顺口、大连湾及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全部转让给日本1910年 俄 国 煽动部分蒙古贵族和活佛,酝酿叛乱“独立”为什么在这一时期会出现列强对中国频繁发动侵略战争、试图分裂中国的事情?(1)中国处于清朝末期,政治腐败、国力衰弱(2)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积极地对外扩张和掠夺民族危机极大地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1.资产阶级维新派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也。甲午战争后,保国保种的呼声高涨。1898年,康有为等发起成立保国会,并在成立大会上痛陈民族苦难。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2.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民族富强,必须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它的诞生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历史背景:20世纪初的中国,不仅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还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这使得人们对以满族为主体的清政府不满情绪愈加强烈。上述革命纲领意在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二、探究“驱除鞑虏”如何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汉族人的共和国。这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不仅不能团结各民族力量推翻君主专制制度,还会导致国家的分裂,是不可取的。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梁启超提出了小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说说你的理解。小民族是指在国内,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分;大民族主义,是指对国外各民族而言,中国各族是一个联合起来的整体。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三、走向“五族共和”从孙中山的这番话中可以看出革命的对象是什么?清朝专制统治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族的看法有哪些共同点?中国各民族是一个整体,不能将汉族与其他民族对立起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各民族团结一致才能御侮。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更不是要灭尽满洲民族。……在腐败的封建专制制度下,不仅满人为君主的清朝要反对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到了哪两个统一?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绝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民族统一和领土统一(2)什么是民族统一?什么又是领土统一?民族统一:汉、满、蒙、回、藏各族联合起来,统一于中华民国领土统一:内地和边疆的蒙古、西藏等统一于中央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旗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到“五族共和”从“驱除鞑虏”标志着“五族共和”代替了狭隘的汉族立场。孙中山的民族观念为什么会产生变化?请阅读书本P25资料1和资料2,说说这两面旗帜分别是什么时期的?分别有什么内涵?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材料一: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开始一步步独揽大权,中国历史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材料二: 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根据材料,分析孙中山的民族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1.推翻清政府后,中国面临分裂割据的危险。2.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3.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探究: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板书设计感受“多元一体”感受民族多元感受民族一体探究“驱除鞑虏”列强的入侵驱除鞑虏口号的提出走向“五族共和”民族的看法五族共和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孙中山民族观念的转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课件18张PPT。综合探究一 从“驱逐鞑虏” 到“五族共和”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你知道代表“中国” 的别称有哪些吗?辛亥革命,使“中国”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名称。中国什么时候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名称?华夏中华九州四海神州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讲解历史上大约有160个民族56个民族这么多的民族哪儿去了?民族融合一、感受“多元一体”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中华民族的形成华夏族中华中华民族夏商周三代(先秦时期):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中华”一词出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交流汇聚,不断融合,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共同的中华民族。梁启超,首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从“多元”走向“一体”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民族融合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请例举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史实。少数民族的胡床、方凳、圆凳等家具传入中原,受到汉族的喜爱。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北魏孝文帝改革: 说汉语、通汉婚、穿汉服、习汉制……各民族相互交流、不断融合,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共同的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然而,清朝后期,列强入侵中国,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从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 回顾已学知识,梳理近代史上,列强入侵中国的史实。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英、法 英日英俄美日法德意奥《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在你看来,哪一场战争对中国人的冲击特别大?为什么?1.从历史上看,中日之间一直都是日本向中国学习,日本却打败中国。2.从影响上看:甲午战争后,列强由原先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并且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为什么在这一时期会出现列强对中国频繁发动侵略战争、试图分裂中国的事情?(1)中国处于清朝末期,政治腐败、国力衰弱(2)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积极地对外扩张和掠夺民族危机极大地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1.资产阶级维新派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也。 甲午战争后,保国保种的呼声高涨。1898年,康有为等发起成立保国会,并在成立大会上痛陈民族苦难。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2.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民族富强,必须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它的诞生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 民国,平均地权”历史背景:20世纪初的中国,不仅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还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这使得人们对以满族为主体的清政府不满情绪愈加强烈。上述革命纲领意在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二、探究“驱除鞑虏”如何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汉族人的共和国。这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不仅不能团结各民族力量推翻君主专制制度,还会导致国家的分裂,是不可取的。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梁启超提出了小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说说你的理解。小民族是指在国内,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分;大民族主义,是指对国外各民族而言,中国各族是一个联合起来的整体。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三、走向“五族共和”从孙中山的这番话中可以看出革命的对象是什么? 清朝专制统治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族的看法有哪些共同点? 中国各民族是一个整体,不能将汉族与其他民族对立起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各民族团结一致才能御侮。 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更不是要灭尽满洲民族。……在腐败的封建专制制度下,不仅满人为君主的清朝要反对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到了哪两个统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绝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 民族统一和领土统一(2)什么是民族统一?什么又是领土统一?民族统一:汉、满、蒙、回、藏各族联合起来,统一于中华民国领土统一:内地和边疆的蒙古、西藏等统一于中央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旗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到“五族共和”从“驱除鞑虏”标志着“五族共和”代替了狭隘的汉族立场。孙中山的民族观念为什么会产生变化? 请阅读书本P25资料1和资料2,说说这两面旗帜分别是什么时期的?分别有什么内涵?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材料一: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开始一步步独揽大权,中国历史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材料二: 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根据材料,分析孙中山的民族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1.推翻清政府后,中国面临分裂割据的危险。2.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3.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探究: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板书设计感受“多元一体”感受民族多元感受民族一体探究“驱除鞑虏”列强的入侵驱除鞑虏口号的提出走向“五族共和”民族的看法五族共和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孙中山民族观念的转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导学案.doc 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