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一、 坚持改革开放二、 走向共同富裕学 习 目 标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对待改革的态度如何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二、 走向共同富裕为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板块一:改革进行时思考并回答:观看材料和视频,说一说我国经济发展的喜与忧?导入活动:阅读课本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服务业发达。 但脱贫攻坚仍然艰巨! ②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但污染现象仍然存在! ③“互联网+”促进经济发展,但传 统产业面临转型! 一、改革进行时1.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改革开放。(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3)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2.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和目标: (1)内涵: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指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 (2)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紧紧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等六大改革主线,涵盖15个领域、包括60个具体任务。《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3.如何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挑战和对策)(1)挑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 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二)习近平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中国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仍将保持在7%—8%的中高速。与以前年年均增长9.9%的高速增长阶段相比较,年均增长速度大概回落2--3个百分点。但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这一增长速度仍处于领跑状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4年10月的最新预测,2014—2019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将为3.9%,其中发达国家为2.3%,新兴经济体为5%。 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结构发生变化。生产结构中的农业和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前三个季度,这一比例继续上升到46.7%。需求结构中的投资率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内需与外需结构发生变化,内需占比增加。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自2006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从2014年前三个季度数据看,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8.5%,又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四大阵痛1、钢铁、水泥、造船电解铝等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制造业要“去产能化”;2、中国地方政府负债率较高,金融要“去杠杆化”;3、房地产调整阵痛;4、环境的要求,环境要“去污染化”。3.如何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挑战和对策)(1)挑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对策: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新发展理念:五个方面的内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了具体的思想指导。什么是新发展理念? 供给侧主要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需求侧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方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供给侧是什么意思?▲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集中在炼钢、炼铁、水泥等为代表的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环境为主的工业上。通过优化经济结构,降低这些工业的比重,淘汰落后的、产能过剩的,同时提高生物、互联网、新技术、新能源等高产值、低污染等产业的比重,达到优化经济结构!答案与解析:从技术创新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社会责任来看,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思考并回答:请你从技术创新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说说,国家电网公司为什么主动进行调整、转变发展方式?2017年中国城镇化率58.52%。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2)挑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等现实挑战。 对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将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如何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挑战和对策)(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2)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什么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它为我国解决好“三农”问题创造了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板块二:共享发展成果2、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把共享作为发展理念?2、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把共享作为发展理念?P11-13二、共享发展成果▲ “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正式提出: 第一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为实现共同富裕,党和政府主要 采取了哪些措施?P122.如何“共享”发展:(怎么办)(1)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健康中国战略”: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2)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精准扶贫,就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等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上。精准脱贫,就是通过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和重点贫困县退出机制,精准摆脱贫困,防止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做脱真贫、真脱贫。本课小结:▲ 本课重难点:1.改革的目标是走向共同富裕,全面深化改革是做法,共享改革成果是内容,实现共同富裕是目标。2.面临新的挑战,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把握三个挑战和三个对策。3.坚持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成果,推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是重要保障! 1、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这些做法( )①能彻底消除城乡差别 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③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 ④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A 2、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要看( ) ①经济发展 ②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 ③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④人民的学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A 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近几年的新年贺词中都重点提及“改革”。贺词中持续传递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不仅在国内引发了强烈关注,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之所以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因为( ) 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②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③改革能改变社会主义制度④我国经济发展进人新常态,需要全面深化改革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 ② ④D4. 2018年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近2万字的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97次,透露 出不少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信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是我国的立国之本B.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 要求C.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D.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CB5.B 材料一:从1978年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加强与各国的交流沟通以来,我们书写了精彩的”中国故事”,创造了发展的“中国奇迹”,塑造了新的“中国形象。 材料二: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事,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事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格方向稳步前进。(1)为了创造更多的”中国奇迹”,中学生应怎样做?(2)请你就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提出建议。 ①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③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做创新型人才。 ④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⑤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④(1)为了创造更多的”中国奇迹”,中学生应怎样做? 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2)请你就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 .wmv 你好,我是中国!.wmv 走向共同富裕.ppt 配套视频7:热词解读-五大发展理念.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