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试卷一、选择题1. 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周制”与“秦政”分别指的是A.分封制,中央集权制 B.分封制,暴政C.禅让制,中央集权制 D.郡县制,暴政2. 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用于监督官员的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3.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4. 如果编演电视剧《秦始皇》,秦始皇要在中央设置官职,应该不包括(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司隶校尉5. 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构成秦朝完整的政治制度体系的制度不包括( )A.皇帝制度 B.中央官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6. 秦朝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朝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7. 秦始皇下令修筑驰道的出发点是( )A.为了统一车轨 B.为了方便到南方游玩C.为了发展经济 D.为了加强对全国的军事控制8. 秦朝统一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秦始皇嬴政在地方设立的政府职位是( )①太尉 ②丞相 ③御史大夫 ④郡守 ⑤县令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③④⑤9.下列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咸阳的白某及其后世子孙发迹的故事,你认为不可能的A.因在战斗中杀敌有功,政府赏赐给他三十亩土地B.通过他四年的辛勤耕种,粮食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应服的徭役C.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购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D.他的后世子孙卖掉土地去经商,受到政府鼓励,最后成了大商人10.130年后,白某的第八代孙白小某的生活可能是①乘坐统一车轨的马车奔驰在驰道上 ②在长安城的太学里学习儒家经典 ③因为吏治能力突出担任南海郡郡守 ④在市集上用圆形方孔的“五铢”钱购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 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说明秦朝政治的本质是A.君主专制 B.任免官吏 C.思想控制 D.言即法律12. 国人喜欢把“秦皇汉武”并称,其主要原因是①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②都采用创新的制度加强中央集权③采用的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并对历史起了推动作用④都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⑤都推崇儒学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13.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记功石刻描述的是A.周武王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C.秦始皇统一文字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14.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推行世袭制 B.设立郡县制 C.推行分封制 D.废除郡县制15. 某同学利用下面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夏朝王位世袭制的开始 B.西周分封制的推行C.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实现二、材料解析题16. (2017年嘉兴中考卷)(10 分)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 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 县令或县长。21cnjy.com——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2 分)材料二: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 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4 分)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 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 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 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远追唐宋承元制......www.21-cn-jy.com——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4 分)17.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的制度创新体现了中华民族高超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观察下面示意图(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材料二 观察下面示意图(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期中的哪一制度影响最为深远?材料三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3)依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指出?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又有哪些创新措施?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并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第二年,两个术士候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秦始皇的这项措施,加强了思想控制,巩固了统一。但也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主张,该主张的内容已不同于先秦儒学。而是融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它有利于西汉巩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为西汉中央集权的巩固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秦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实行什么制度(2)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回答这一事件有什么影响(3)阅读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董仲舒的主张是什么(4)儒家思想创始人是谁?儒家思想在哪一朝代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试卷答案1.B 2.B 3.D 4.D 5.D 6.C 7.D 8.C 9.D 10.B 11.A 12.B 13.B 14.B 15.C 16.(10分) (1)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各1分)(2)国家统一(2分);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2分)(3)对秦朝:巩固中央政权。(2 分)对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础上不断完 善、创新的;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2分)17. (1)制度:分封制。影响:控制地方,稳定政局,扩大统治。(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3)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18. (1)郡县制。 (2)焚书坑儒。影响:加强了思想控制,巩固了统一;但也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分)(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孔子;西汉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八上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设计课题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八年级上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认识楚汉之争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理解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重点 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难点 通过对秦始皇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来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古 风 李 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诵读《古风》,思考这首诗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以诵读古诗联系历史事件引起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习惯,掌握更多学习历史的方法。讲授新课 秦国为什么能扫灭六国,完成统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灭六国的条件。材料 1:李斯建议秦王政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楚)魏不能独立,荆(楚)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材料2:西汉人严安说,秦统一全国使“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①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日益增强,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②材料1表明秦国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各个击破,统一全国。③材料2表明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另外还可以启发学生从秦国的地理位置、从秦孝公以来的历代秦国君主的雄才大略等考虑)总结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客观上的需要:结束诸侯割据局面是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实际的可能:秦国实力最强;秦王有雄才大略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秦朝的疆域四至:西抵陇西、北达长城一带东到东海、南至南海秦统一全国的重要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秦朝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知识拓展:“专制主义”是指皇帝(或君主)独自掌握国家权力,实行专断统治的一种国家制度。与民主相悖,最终要被历史淘汰。“中央集权”是指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指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这是需要加强的,有利于国家统一。阅读课本p50页,想一想如果你到不同地区游历,所到之处“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你会遇到哪些问题或困难?会有怎样的感受?去各地看无法交流,看不懂下发的诏书。寸步难行。秦始皇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的?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成为全国规范的文字有利于政令的推行和各族文化的交流。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意义: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规定车轨间距离,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史记》中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执,书同文”的文字描述,请你说说这句话的大意。它指的是发生在什么时代的历史事件?这时国家的发展其有什么重要意义?(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对国家的管理)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形制和统一文字等;它指的是发生在秦朝的事。这些措施巩固了秦朝的统一。车辆畅行无阻,交通便利,加强了各地的交流)完成统一后不久,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前六国的贵族们猛烈抨击秦的统治。 思想上:焚书坑儒 联系实际,想一想,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哪些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甚至有些是我们今天还能感受的。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实行郡县制;确立统一的疆域;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等。拓展讨论: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著名的皇帝,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个暴君。那么,你的看法呢?(在书本中找找秦始皇的功与过)。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分为二、全面评价;主要看他的行为是否推动了社会发展。)功:秦始皇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础;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弛道,开凿灵渠,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等,促进了社会发展,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过:秦始皇统治时,滥用民力,赋税沉重,法律严酷,焚书坑儒,使中国古代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秦国为什么能扫灭六国,完成统一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秦朝的疆域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秦统一全国的重要意义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秦朝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 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哪些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甚至有些是我们今天还能感受的。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以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著名的皇帝,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个暴君。 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课堂小结 秦始皇在地域上统一了全国,而且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大一统的局面。 学生通过对比地域统一、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高度集中来理解大一统的涵义。 理解大一统不仅仅是地域上的统一,使学生理解秦始皇的“开创”之功。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第三单元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人教新目标版《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新知导入古 风李 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诵读《古风》,思考这首气势磅礴的诗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新知讲解材料 1:李斯建议秦王政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楚)魏不能独立,荆(楚)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材料2:西汉人严安说,秦统一全国使“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秦国为什么能扫灭六国,完成统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灭六国的条件。新知讲解②材料1表明秦国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各个击破,统一全国。③材料2表明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①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日益增强,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新知讲解(另外还可以从秦国的地理位置、从秦孝公以来的历代秦国君主的雄才大略等考虑)新知讲解秦阅读图册P30,明确秦国在前230—前221十年间灭六国的顺序。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新知讲解北达长城一带西抵陇西东到东海南至南海秦朝的疆域:新知讲解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统一全国的重要意义:新知讲解秦朝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1)、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创),包括:皇帝制度(创)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创)郡县制(推广)新知讲解“专制主义”是指皇帝(或君主)独自掌握国家权力,实行专断统治的一种国家制度。与民主相悖,最终要被历史淘汰。“中央集权”是指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指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这是需要加强的,有利于国家统一。知识小链接:新知讲解政治上2:(法律) :颁布律令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律令为有效管理国家,秦朝还颁布了大量的律令,如田律、盗贼令,并通过文书的上传下达来执行。这一整套制度此后长期沿用下来。新知讲解阅读课本p50页,想一想如果你到不同地区游历,所到之处“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你会遇到哪些问题或困难?会有怎样的感受?秦始皇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的?新知讲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成为全国规范的文字意义:有利于政令的推行和各族文化的交流,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新知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商) (周) (秦) (汉)楷书 → 行书(魏晋) 草书新知讲解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原因: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问题:什么是“度量衡”?为什么要统一度量衡?新知讲解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意义: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新知讲解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规定车轨间距离意义: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车辆畅行无阻,交通便利,加强了各地的交流。新知讲解《史记》中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执,书同文”的文字描述,请你说说这句话的大意。它指的是发生在什么时代的历史事件?这时国家的发展其有什么重要意义?(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对国家的管理)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形制和统一文字等;它指的是发生在秦朝的事。这些措施巩固了秦朝的统一。新知讲解完成统一后不久,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前六国的贵族们猛烈抨击秦的统治。秦始皇的政治措施不符合旧制,我们应该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我们这些六国贵族就丧失了以前的地位,我们要复国!新知讲解思想上:焚书坑儒焚 书 焚六国史书、民间诗、书、百家书。(医药、卜筮、种树之书除外)。新知讲解坑 儒 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术士与儒生),皆坑之咸阳。新知讲解联系实际,想一想,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哪些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甚至有些是我们今天还能感受的。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实行郡县制;确立统一的疆域;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等。(县制、长城、灵渠、铜钱、隶书、度量衡……)新知讲解组别 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交通文化经济思想法律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大修驰道,排除路障,统一车轨统一文字——小篆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颁布大量的律令课堂练习“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秦王赢政的历史功绩是( )A. 开发灵渠B. 兼并六国,完成统一C. 修筑万里长城D. 统一文字B课堂练习李白诗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指谁?( )A. 秦始皇B. 刘邦C. 汉武帝D. 孝文帝A课堂练习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史。”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郡县制 B. 实行分封制C. 建立君主专制 D. 修筑长城A课堂练习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周制”与“秦政”分别指的是( )A. 分封制,中央集权制B. 分封制,暴政C. 禅让制,中央集权制D. 郡县制,暴政B拓展提高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著名的皇帝,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个暴君。那么,你的看法呢?(在书本中找找秦始皇的功与过)。(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分为二、全面评价;主要看他的行为是否推动了社会发展。)拓展提高功:秦始皇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础;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弛道,开凿灵渠,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等,促进了社会发展,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过:秦始皇统治时,滥用民力,赋税沉重,法律严酷,焚书坑儒,使中国古代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课堂总结秦始皇在地域上统一了全国,而且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大一统的局面。统一巩固措施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交通:大修驰道,统一车轨思想:焚书坑儒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统一国家秦朝嬴政 公元前221年板书设计统一巩固措施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交通:大修驰道,统一车轨思想:焚书坑儒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统一国家秦朝嬴政 公元前221年作业布置作业1、利用网络查询对秦始皇的不同评价。2、收集秦长城修筑的史实资料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试卷.doc 第三单元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教学设计.doc 第三单元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