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课件(30张幻灯片)+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1 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课件(30张幻灯片)+素材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关爱自然 关爱人类
第一节 共同的问题 共同的选择
衡中 liuguiyuan
1 在人类之初,人与自然曾经保持和谐的关系。
荷兰风车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2 随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力度加强,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生态危机,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暖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四)酸雨蔓延
(五)森林锐减
(六)土地荒漠化
(七)大气污染
(八)水污染
(九)海洋污染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 。
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
(七)大气污染
如此环境如何生存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水污染
如此水还是生命之源吗?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九)海洋污染
赤潮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率上升,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你还知道哪些严重的环境破坏事故或公害事件?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由于冬季燃煤排放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中积聚不散,造成12000多人死亡。
富山事件:发生在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因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和稻米,局面食用后中毒,1972年患病者258人,死亡128人。
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1986年,前苏联基辅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反应堆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上万人受到辐射伤害,直接死亡31人,13万居民被迫疏散,污染范围波及邻国,核尘遍布欧洲。
3 导致生态危机的原因:
(1)、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类过度开发自然、掠夺式样地利用自然造成的。
(2)、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
3、续写歌谣:
曾有一首歌谣描述上一世纪京杭大运河水质的变化:
50年代淘米洗菜,
60年代水质变坏,
70年代鱼虾绝代,
80年代洗不净马桶盖.
90年代身心受害!
(1)请你发挥想象,合理续写:
21世纪—————
(2)请结合所学的知识,解释你所续写的理由。
参考答案一:
21世纪:臭气熏天成公害
原因:由于人们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淡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没有引起沿岸居民的警觉,他们依然我行我素,向河中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以至于该河臭气熏天,成为公害。
参考答案二:
21世纪:清澈见底人人爱
原因:由于沿岸居民意识到环境恶化带来的危害,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 ,采取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措施,制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了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人人积极参加环境保护的活动,并积极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做斗争,使河流清澈见底,人人喜爱。
1、对沙尘暴问题,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沙尘暴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
重 ,它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
B、沙尘暴肆虐的重要原因在于人们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
C、解决沙尘暴的根本出路是放慢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
C
课堂达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