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活动三 七彩染坊【活动时间安排】2课时+课外3课时。【活动目标】1.通过制作染料的实践活动,了解许多植物的花、茎、叶都可以用来制作染料。2.通过学习制作染料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动手制作的能力。3.通过试染实践活动,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培养乐于分享、虚心求教的品质。【活动准备】餐巾纸、剪刀、锅、白布;植物原料(如杨梅)。【活动过程】一、吃杨梅,激趣导入 同学们,昨天晚上老师去买水果的时候,看见水果店里的杨梅个大色红,非常诱人,忍不住买了一大袋。今天老师带了一些来,请同学们一起尝尝,怎么样?(请各组组长协助分发杨梅和餐巾纸,师生一起吃杨梅) (用纸巾擦去嘴角的杨梅汁,故作惊讶)咦,纸巾怎么变红色了?帮我看看,我的嘴巴哪里破了?(学生检查,表示不是血,而是杨梅汁)杨梅汁可以把纸巾染红,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杨梅来做染料呢?现在同学们穿的服装所用的染料,大都是用化工原料制成的,可是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据说,人们就是采集各种植物来制成染料的。究竟植物能不能制成染料?哪些植物适合做染料?同学们想不想亲手来试验试验?(想)二、了解染料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同学们热情都这么高,那我们就一起动手吧。不过别急,动手前老师想问问同学们知道怎么制作染料吗?(学生都摇头,表示不知道) 那你们能猜猜大概有哪些步骤吗?(学生回答)同学们说得不错,不过不够完整,我这里有完整的制作步骤,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然后对照这个制作过程回家后实践制作,填写好记录单。(出示植物染料制作步骤)学生阅读植物染料制作步骤,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三、学生实验学生采集认为可以制作染料的植物,然后制作染料。教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四、活动成果汇报1.展示作品。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请作品上染有图案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做法。(如果没有学生染出有图案的作品,教师可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染有图案的作品)2.根据学生的讲述,适时指导学生制作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事项。3.检验作品。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亲手实践找到了认为可以制成染料的植物,并制成了染料。但是,这些染料是不是适合做生活中的染料呢,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学生检验自己的作品:①把染色作品放到清水里浸泡5分钟,观察水的变化;在水里搓洗染色作品,观察水的变化。②把染色作品在溶有洗衣粉的水中浸泡5分钟,观察水的变化;在溶有洗衣粉的水里搓洗染色作品,观察水的变化。根据学生检验结果小结:染色后的作品浸入清水就褪色,说明所选择的原料溶于水,不适合用来做染料;染色后的作品在溶有洗衣粉的水里搓洗后掉色,说明原料的稳定性较差,也不适合用来做服装的染料。4.了解能制作染料的植物同学们通过实践证明不是所有植物都可以用作染料。那么,古人主要采集哪些植物来做染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出示相关资料)学生观看、阅读相关资料。五、拓展延伸植物世界的奥秘无穷无尽,还有许多不解之谜在等着我们去破解。有兴趣的同学回家后可以继续对学生用书中提示的植物或生活中的其他植物进行研究,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