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同步练习一、选择题读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回答1-3题: 1.身毒大致属于今哪个国家????A.罗马? ??B.伊朗 ??C.伊拉克? ??D.印度2.同学们根据该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了讨论,下列说法符合历史的是 A.李同学:西域的人民大面积地种植橄榄、番茄、水稻。 B.王同学:骆驼队载运中国的丝绸、瓷器、香料运往西方。 C.程同学:该地图反映的史实最早在公元前138年D.庞同学:大秦即是古罗马帝国3.公元前后,在丝绸之路这条要道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重要的文明古国,它们分别是(???)A.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B.西周王朝和罗马共和国C.大汉帝国和古代希腊????D.东周王朝和雅典4.丝绸之路开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人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B.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 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D.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6.2016年1月19日至1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朗等三国进行国事访问。三国处于“一带一路” ??????????? 交汇地带,很早以前就同中国驼铃相闻、舟楫相望,历史、地理渊源决定了它们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 A.东端????B.西端????C.中端????D.北端7.2014年5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了中亚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代表土方赠送的一匹汗血马。如果沿汉朝丝绸之路送汗血马去中原,应走的路线是(??? ) A.西域——玉门关——河西走廊——长安 B.西域——河西走廊——阳关——洛阳 C.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西域 D.河西走廊——西域——阳关——长安8. 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 B.绒锦、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 C.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D.黄道婆改进制造技术9.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10. “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长安????B.洛阳????C.成都????D.杭州11. 西汉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形成了(???)A.和亲之路????????????B.张骞出使西域路线 C.反击匈奴之路??????????D.丝绸之路12. 下列我们熟悉的植物品种中,原产地不在美洲的是。 A.玉米????B.马铃薯???C.花生????D.葡萄13.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②丝绸之路开通????③隋大运河开凿????④郑和下西洋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14.郑和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下列各组关联可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 ? ) ①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疆域的扩大 ? ? ?②丝绸之路的开辟——汉唐盛世的出现③清朝的海禁政策——近代中国的落伍? ④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等国的崛起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5.从下图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②丝绸之路东起大秦,西至长安③丝绸之路极其漫长 ④丝绸之路的路线不止一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通商易货和文明交流之路①香料、药物、象牙、玛瑙: ▲ ②佛经、良马、核桃、葡萄: ▲ (1)上述物品主要通过我国古代哪条交流之路传入中国?(2分)?材料二:张骞,汉中人也。……汉方欲事灭胡,……欲通使,……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骞凿空,……——东汉班固《汉书·张骞传》(2)“然骞凿空(西域)”描述了哪一史实??????材料三:(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上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摘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3)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丝绸之路开辟的作用。17. 材料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材料二:丝绸之路路线图:材料三:卫青出使西域,促成了南北方交通线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此,唐朝和西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与非洲的贸易也日益活跃。(1)汉朝时把材料一中的“玉门关”以西的地方称为什么?这个地区是什么时候归中央政府管辖的?管辖的机构叫什么?(2)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里?最远到达哪里?(3)材料三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4)古老的丝绸之路给我们留下了辉煌的足迹,它对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试卷答案D??2.D 3.A??4.C???5.B????6.C????7.A????8.C????9.C????10.A????11.D????12.D????13.B????14.B????15.B????(1)郑和下西洋;古丝绸之路(2)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3)①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②丝绸之路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③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7. (1) 西域;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 (2) 长安;大秦或者古罗马。 (3) 卫青改张骞,南北改东西,唐改汉,非洲改欧洲。 (4) 对外开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设计课题 《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八年级上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重点 了解丝绸之路的概况,知道汉朝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各方面措施?。难点 理解丝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从丝路的兴衰演变中感受历史的变迁和增强忧患意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展示英国史学家汤因比的一段话,问:为何汤因比对公元1世纪的新疆情有独钟?激发学生探寻新疆,探寻丝路的积极性。 以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温故知新,不断培养学生,掌握更多学习历史的方法。讲授新课 重现:丝路何其遥远 丝绸之路的含义:张骞通西域以后,各国商人、使者东来西往,通过河西走廊,开通了一条从长安向西,往中亚、西亚,直达欧洲的交通大道。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欧洲 仔细观察丝绸之路中国部分,看看丝路经过我国哪些省份 陕西、甘肃、新疆 找一找,丝路经过的今境外部分现在大致属于哪些国家? 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等 读图,说说丝绸之路经过了哪些地形区? 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 结论:路途遥远,地形复杂,环境恶劣,艰苦。讨论:丝路如此遥远、艰险,她的开辟有何意义?通过展现古今三则图文资料,让学生体会丝路开辟的意义。 丝路开辟的意义:①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绸、陶瓷、铁器、漆器等商品通过这条道路运送到西方。而西方商人则利用此路把毛皮、香料等物品,及葡萄、核桃等物种运到中国。②丝绸之路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汉代的城市街头,就能看到古罗马魔术艺人的表演。唐代朝廷上下,非常流行的马球游戏,就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的。 ③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探讨:丝路何以通畅? 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对西域采取过哪些重大举措?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交往频繁。 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公元前121年,汉朝击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公元前121年,占领河西走廊后,先后设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 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 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有人认为,长城在向西开拓推进和保障丝路通畅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你同意哪种观点? 同意第二种观点,长城对于汉朝向西开拓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通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史料:“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西域传》 这则史料说明丝路得以通畅有什么原因? 筑长城;沿线构筑军事防御设施;设置官员镇守。 史料: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这则史料说明丝路得以通畅还有什么原因? 少数民族(匈奴)与汉族交流频繁,日益融合,共同保护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通畅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通畅推动了沿线区域的经贸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同时也稳定了长城沿线地区的社会秩序。 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 甘肃嘉峪关东北郊魏晋时期(220—420)墓室中出土的砖壁画 内容:邮递人员(驿使)、邮递物品(尺牍文书)、邮递工具(驿马) 从邮政的内容方面说,《驿使图》反映了当时邮政的基本要素:如邮递人员(驿使)、邮递物品(尺牍文书)、邮递工具(驿马)等,它是我国古代邮政制度活生生的物证。 从邮政的意义来说,邮政保证和促进不同区域间的物品和信息的交流,而《驿使图》画像砖正是出土于中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最具代表的丝绸之路上。 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丝路通畅后河西地区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可从衣、食、住、行等 扬场图没有以过多的笔墨去刻画正在扬场的主要人物,而是把焦点集中在麦垛及场院中啄食的双鸡。这不仅衬托出一派丰收的气象,而且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嘉峪关地区的农业已经相当发达。 牧马图描绘的是当时牧马的情景,牧马图准确、生动地表现了骏马的体态神情,牧马人的形象也威武、生动。马匹神骏雄健,属来自西域的品种。这幅画反映了当时北方民族的牧民生活。 犁耕图反映了当时使用的一种农具。西汉时期铁犁已广泛使用。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了耦犁,图3-39就反映了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 龟兹妇女采桑图十分逼真地描绘了当时劳动妇女采桑养蚕的场面。汉代是我国桑蚕业发展的繁盛时期。这一壁画说明,这一地区当时桑蚕业也相当繁荣,受中原地区农业文明影响较深。 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丝路通畅后河西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图片人物的服饰和动作可以看出,以上四幅图反映的都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桑生活,反映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趋势,而嘉峪关地区少数民族的汉化和丝绸之路的畅通是息息相关的。汉朝政府在丝绸之路沿线设置驿站、安排驿使等,保障了丝路的畅通,故驿使在中国古代的“邮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寻访:汉代丝路古镇 龟兹故城位于新疆库车县城西约两公里的皮朗村。龟兹国,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 楼兰简介 楼兰(英文为:Kroraina),西域古国名。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楼兰位于东经89°55′22″,北纬40°29′55″。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语言为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拓展提高:“一带一路”: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 2015年2月1日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并“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在北京召开。 感受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将焕发新彩,故而“汤因比也会说他愿意出生在21世纪的新疆”。 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交流丝绸之路路线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丝绸之路的作用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找一找,丝路经过的今境外部分现在大致属于哪些国家?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西汉时期对西域采取过哪些重大举措?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长城在向西开拓推进和保障丝路通畅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这则史料说明丝路得以通畅有什么原因?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 丝绸之路的通畅的影响: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丝路通畅后河西地区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丝路通畅后河西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龟兹故城、敦煌、 向学生介绍我国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 温故知新,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与时事联系并且更能体会丝绸之路的古今意义。课堂小结 结合PPT,总结这课主要内容,列个提纲。 结合教师的提点,回顾重要知识点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查漏补缺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人教新目标版《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新知导入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汤因比为何对“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情有独钟?新知讲解温故知新:参考P61回答“什么是丝绸之路?”描绘丝路路线示意:长安→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欧洲重现:丝路何其遥远新知讲解 仔细观察丝绸之路示意图,对照当代地图看看丝绸之路经过今哪些国家境内?仔细观察丝绸之路中国部分,看看丝路经过我国哪些省份中国、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陕西、甘肃、新疆新知讲解读图,说说丝绸之路经过了哪些地形区?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结论:路途遥远,地形复杂,环境恶劣、艰苦。新知讲解温故知新:综合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丝路开辟的意义。材料二:汉朝时与西域的物品交流葡萄、核桃、良马、地毯铸铁、开渠、凿井、丝织品、金属工具汉朝西域材料一:古时穿梭于“丝绸之路”上的热闹景象材料三: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摘自习近平于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北京国际合作峰会的讲话。新知讲解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①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绸、陶瓷、铁器、漆器等商品通过这条道路运送到西方。而西方商人则利用此路把良马、地毯物品及葡萄、核桃等物种运到中国。②丝绸之路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汉代的城市街头,就能看到古罗马魔术艺人的表演。唐代朝廷上下,非常流行的马球游戏,就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的。 ③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知讲解探讨:丝路何以通畅? 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对西域采取过哪些重大举措?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交往频繁。丝路如此遥远,环境如此恶劣,如何保障丝路畅通?新知讲解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21年,汉朝击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之后,先后设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新知讲解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这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新知讲解史料:“(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通中亚的大道,秦始皇的长城纯粹是一种防御的性质……但是汉武帝的长城用意乃是作为大规模的前进政策的工具。”——《斯坦因西域考古记》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有人认为,长城在向西开拓推进和保障丝路通畅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你同意哪种观点?同意第二种观点,长城对于汉朝向西开拓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通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新知讲解 史料:“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西域传》 筑长城;沿线构筑军事防御设施;设置官员镇守。这则史料说明丝路得以通畅有什么原因?新知讲解 史料: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这则史料说明丝路得以通畅还有什么原因?少数民族(匈奴)与汉族交流频繁,日益融合,共同保护丝绸之路。新知讲解丝绸之路的通畅推动了沿线区域的经贸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同时也稳定了长城沿线地区的社会秩序。丝绸之路的通畅的影响:新知讲解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新知讲解甘肃嘉峪关东北郊魏晋时期(220—420)墓室中出土的砖壁画内容:邮递人员(驿使)、邮递物品(尺牍文书)、邮递工具(驿马)新知讲解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从邮政的内容方面说,《驿使图》反映了当时邮政的基本要素:如邮递人员(驿使)、邮递物品(尺牍文书)、邮递工具(驿马)等,它是我国古代邮政制度活生生的物证。从邮政的意义来说,邮政保证和促进不同区域间的物品和信息的交流,而《驿使图》画像砖正是出土于中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最具代表的丝绸之路上。新知讲解 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丝路通畅后河西地区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 扬场图没有以过多的笔墨去刻画正在扬场的主要人物,而是把焦点集中在麦垛及场院中啄食的双鸡。这不仅衬托出一派丰收的气象,而且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嘉峪关地区的农业已经相当发达。新知讲解 牧马图描绘的是当时牧马的情景,牧马图准确、生动地表现了骏马的体态神情,牧马人的形象也威武、生动。马匹神骏雄健,属来自西域的品种。这幅画反映了当时北方民族的牧民生活。 新知讲解 犁耕图反映了当时使用的一种农具。西汉时期铁犁已广泛使用。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了耦犁,图3-39就反映了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 新知讲解 龟兹妇女采桑图十分逼真地描绘了当时劳动妇女采桑养蚕的场面。汉代是我国桑蚕业发展的繁盛时期。这一壁画说明,这一地区当时桑蚕业也相当繁荣,受中原地区农业文明影响较深。新知讲解 从图片人物的服饰和动作可以看出,以上四幅图反映的都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桑生活,反映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趋势,而嘉峪关地区少数民族的汉化和丝绸之路的畅通是息息相关的。汉朝政府在丝绸之路沿线设置驿站、安排驿使等,保障了丝路的畅通,故驿使在中国古代的“邮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丝路通畅后河西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新知讲解寻访:汉代丝路古镇 龟兹故城位于新疆库车县城西约两公里的皮朗村。龟兹国,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新知讲解 龟兹地处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交通要冲。龟兹古国是古代西域之大国,它扼守丝绸之路北道中段之咽喉,连接东西方之贸易,传载东西方之文明,在世界经济、文化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任都护时曾迁西域都护府于龟兹。唐贞观22年(公元648年)和唐显庆2年(公元657年)曾两度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辖4镇、16府、72州之地。新知讲解新知讲解2012年7月,新疆:库车县发现的汉代五铢钱和龟兹小钱新知讲解楼兰简介楼兰(英文为:Kroraina),西域古国名。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楼兰位于东经89°55′22″,北纬40°29′55″。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语言为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 新知讲解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新知讲解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省会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古称凉州,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要冲。新知讲解“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 课堂练习两千多年前,生活在我国中原地区的人们就与西部地区的人们相互往来。他们在茫茫沙海和戈壁上开凿了一条贯穿东西的商路,这条商路获得的美称是( )A. 商业之路 B. 瓷器之路 C. 丝绸之路 D. 石油之 C课堂练习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 B. 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C. 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 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B课堂练习既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的城市( )A. 敦煌 B. 武威 C. 龟兹 D. 楼兰C课堂练习“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一带一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 长安 B. 洛阳 C. 成都 D. 杭州A课堂练习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 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 B. 绒锦、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C. 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D. 黄道婆改进制造技术C拓展提高知识链接: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2月1日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并“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在北京召开。今天:丝路重现光彩和繁华拓展提高相关链接:中国重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偶然的,它体现出中国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和继承,反映出欧亚区域对重拾与重塑丝绸之路的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建英表示,从中国的视角看,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凿通的贯通东西方的交通大动脉,反映出中华民族古代走向世界的历史;从世界的角度看,丝绸之路是古代西方世界通往中国之路,反映出西方对中国认知和交流的历程;从文化角度看,丝绸之路是世界文明交汇之路,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轨迹。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大舞台,人类在此交流交融,沟通梦想,创造历史。因此,重新建设丝绸之路,既是人类延续其古老梦想的需要,更是中国与世界现实发展的需要。拓展提高汤因比也许会说,他愿意出生在21世纪的中国新疆!课堂总结 两千多年前,张骞“凿空”西域之旅,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繁华的古丝绸之路,在今天我国政府和党的倡议下,将继续发挥其使命,使人类在此交流交融,沟通梦想,创造历史,促进中国与世界现实发展。板书设计探寻丝绸之路探究一:丝路何其遥远探究二:丝路何以通畅(长城、军事、官府、民族关系)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寻访:汉代丝路古镇:龟兹、敦煌、楼兰长安→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欧洲作业布置作业:1、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丝路古镇,查阅相关地理和历史信息与同学分享。2、完成同步练习。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同步练习新.doc 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新.doc 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新.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