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红军长征及胜利会师一、长征的开始二、遵义会议四、长征的意义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几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面对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惶恐不按。蒋介石为了消除“心腹之患”,便大举“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长征的背景粉碎蒋介石的四次“围剿”反“围剿”为了保存红军力量,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时 间 国民党 兵力 中央红军兵力 领导人 红军对策 红军 歼敌数第一次 (1930.11—1931.1) 10万 4万 毛泽东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 1.5万第二次(1931.3—5) 20万 3万 3万多第三次(1931.7—9) 30万 3万 3万多第四次(1933.2—3) 50万 7万 周恩来朱德 3个师第五次(1933.9-1934.10) 100万 10万 博古李德 防御战阵地战 失利敌强我弱“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思考: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客观:主观: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1)长征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了向西突围的漫漫征途。长征的过程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最大的败仗是湘江战役。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同国民党军队在湘江地区浴血奋战,损失巨大,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86000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2)突破湘江 蒋介石调集重兵,在红军通往湘西的道路上,布置新的防线。若红军继续西进,无异虎口投食。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弃湘西、取贵州的主张,得到多数人赞同。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城。(3)强渡乌江1935年时的贵州遵义城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战役是遵义战役。1935年2月26日至28日,中央红军在贵州遵义地区击溃、歼灭敌人两个师又8个团。也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占领的最大城市。(4)遵义战役遵义会议旧址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周恩来博古1)时间、地点:2)内容:3)意义:1935年1月;遵义1.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3.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2.在及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为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提示:可从会前红军的处境、会上的重大决议、会议产生的影响、会后的战争形势四个方面分析)。会前,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致使红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会上,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议产生的影响: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后,红军胜利完成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吴起镇爬雪山、过草地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冲出重围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 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1、红一方面军的继续长征及胜利 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年10月)2、红二、四方面军的长征及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大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红一方面军会宁会宁(1)认真阅读地图,数一数,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省份?(2)从长征路线图中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四个地方。四、长征的历史意义 “(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也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深远地影响世界事迹的事件了。” ————李尔伯(美)四、长征的意义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历史意义 ⑴ 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⑵ 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2、现实意义 据美国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经过11个省份;占领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历史资料红军翻过的山有18座:五岭山地的越城岭,云贵高原的苗岭、大娄山、乌蒙山、横断山脉东部的大雪山、夹金山、邛崃山、岷山、六盘山、蓝山、大凉山、芦山、终南山、罗山、名山、井冈山、岷山、英山。红军长征渡过24条河流,主要有: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湘江: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乌江: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赤水河: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金沙江: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大渡河: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 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毛泽东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封的将帅中,中将以上的共254人,其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 坚定的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 有的人也许会说,长征对我们新世纪的一代太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我们可以不学长征精神。同学们你们说对吗?联系现实 分析讨论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到达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征永远在路上。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新中国成立(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转折点练一练1.遵义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 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B 政治路线和党的作风C 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D 组织问题和思想路线2.万里长征是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指( )A 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B 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转移 C 革命中心地区发生转移D 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3.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①遵义会议 ②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 ③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④红军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 ⑤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②③⑤④① D、②③①⑤④4.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的事件中,正确顺序是( )①巧渡金沙江②强渡大渡河③四渡赤水④飞夺泸定桥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①②④ D.②③①④5.现在甘肃会宁城有个会师门,它的命名所依据的重大事件是( )A.毛泽东同朱德的军队会师范 B.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 C.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6、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A、确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C、取得了对蒋介石军事上的胜利D、停止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领导C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1)这首诗是谁为什么事件而作?(2)写出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 (3)诗中反映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 (4)“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5)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毛泽东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934年10月~ 1936年10月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河;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的最著名战役是四渡赤水战役。1935年1月下旬至5月上旬,中央红军在毛泽东领导下,以3万多人的弱势兵力同数十万敌人迂回作战,终于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取得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1935年2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金沙江皎平渡(四川会理县东南)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渡金沙江时住过的山洞红军渡江纪念碑 中央红军最早渡过金沙江的部队是红军干部团。1935年5月3晚上,在刘伯承率领下赶到皎平渡口,乘一条木船巧渡金沙江。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刘伯承和小叶丹塑像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 中央红军最早通过凉山彝族区的是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和工兵排。在刘伯承、聂荣臻率领下于1935年5月22日从大桥镇出发,进入大凉山彝族区。通过大凉山彝族区中国工农红军在彝族区颁发的布告红军在彝族区的标语“红军不杀番人”彝海结盟俯瞰大渡河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1935年5月25日红军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强渡大渡河 中央红军最早抢渡泸定桥的部队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第二连。22名突击队员于1935年5月29日胜利占领泸定桥。飞夺泸定桥夹金山和青衣江红军翻越雪山(想象画)红军翻越雪山时穿的鞋 中央红军最早翻越大雪山(夹金山)的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他们于1935年6月12日翻越夹金山,下午在达维附近同红四方面军第九军第二十五师七十四团胜利会师。爬雪山松潘草地穿过草地(油画)红军过草地吃过的皮带和穿过的蓑衣 最早跨越松潘草地的是红军右路军先头部队第三十军的二六三团、二六五团和二六八团。1935年8月18日在右路军参谋长叶剑英、第三十军军长程世才率领下,从毛儿盖出发,进入松潘草地,为右路军穿越草地北上开路。 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接壤,纵横几百公里,海拔3000以上。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过草地吴起镇胜利到达陕北(油画) 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中央苏区出发,至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历经11省,行程25000里。是红军长征部队经过省份最多、行程最远的部队。刘志丹1903.10.4~1936.4.14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陕北苏区创建人之一陕北会师1935年10月 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会师楼(甘肃会宁)会宁全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在长征胜利后到达陕北时的合影(1936) 1936年10月,红四、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bǔ]会师。标志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