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导学案【学教目标】1.了解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能区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知道苏联的成立。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认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结合课文,自学苏联农业集体化。学习史料,分析斯大林体制的特点及利弊,能简单对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提出自己的看法。【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难点】斯大林体制;对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认识。一、自主学习1.完成“新经济政策”相关内容内容 农业领域 工业领域 流通领域 作用 评价 2.社会主义工业化1925年,联共(布) 召开,提出要使苏联“ ”,确立了 方针。3.农业集体化1927年12月,联共(布) 决定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 使苏联农村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农业直接纳入国家全面管理下, ;另一方面,采取 手段, 加入集体农庄,影响了农民的 ,苏联粮食产量长期 。二、问题探究资料1: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1929年11月)1.资料1表明苏联中央在农业集体化决策上有什么变化?可能带来什么问题?资料2: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资料3:1928年和1932年苏联的农产品产量2.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两则资料中的现象,你认为这会产生什么后果?三、练习巩固1.1925年,苏联的谷物产量恢复到接近世界大战以前的水平,工业总产值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73%,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2.1924年,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 )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3.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 )???A. 1922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 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民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C. 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 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4.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出余粮收集制(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5.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制订新经济政策的最基本的依据是( )A、从俄国的国情出发 B、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C、加强和巩固工农联盟 D、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四、拓展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应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阶层对粮食的需求。所征集的粮食不应移走,而应留在原地。所有其余的粮食应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征集中心。——列宁签署的《关于收割队和征粮队的法令》材料二:为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用来改善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前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规定各是什么经济政策?各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二者最主要的不同特征是什么?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一、1.内容 农业领域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领域 允许本国私人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 流通领域 恢复商品贸易作用 工农业生产已基本恢复到站前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评价 是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有益探索;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2. 十四大;从一个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3.十五大;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了重要保证;行政命令和强制性;强迫农民;生产积极性;停滞不前二、1.变化:苏联改变农业政策,加快集体化进程(全盘集体化)可能带来的问题:采用行政命令,不可避免出现强迫。2.由于有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行为,引起农民的不满与抵制;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影响农业长久发展。三、1-5CCBBA四、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前者是在苏俄刚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实施的。后者是在苏俄经济因长期的战争而濒于破产,许多地区农民因对余粮收集制不满而发生暴乱的情况下实施的。材料一实行余粮收集制,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材料二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布尔什维克党从国情出发,放弃了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问题导入1917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后,面临着如何进行建设的挑战。他们对迎接这一挑战毫无准备,过去的历史中没有模式可遵循,马克思主义著作也没有多少用处,因为它们几乎只是论述如何夺取政权,而没有论及夺取政权以后该怎么办。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该何去何从?新知讲解 材料1: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区,反革命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8月30日,列宁遭到袭击,身受重伤…… 材料2:国内战争致使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面包……1.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军事上 :协约国发动了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也掀起叛乱。经济上: 粮食严重缺乏,全国饥荒,经济极端困难。2.针对国内形势,列宁采取了什么措施? 政府向农民征收余粮,付给农民的货币少且急速贬值,引起农民的不满,他们无心种地,大片土地撂荒。余粮收集制结果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结合俄国的现实和列宁的话,讨论一下,为什么“余粮收集制”不能继续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工农业生产已基本恢复到站前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是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有益探索;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业领域工业领域流通领域允许本国私人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恢复商品贸易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内容 作用 评价 区分“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沙俄(1547年—1917年)·苏俄(1917年—1922年)·苏联(1922年—1991年)·俄罗斯(1991-今) 知识拓展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掌握党政大权。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年-1932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二战中德国进攻苏联)爆发而被打断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 提出要使苏联“从一个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方针提出名 称 时 间 主 要 成 就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二个五年计划 第三个五年计划 目标: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特点: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采用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统一管理,追求高速度,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控制国家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宣传海报从“一五”计划的目标、重点等方面,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一些特点。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必由之路。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所走的工业化道路自然也不一样。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标志性工程: 第聂伯河水电站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斯大林:我们的国家正在变成金属的国家,汽车化的国家,拖拉机化的国家。农业集体化目的:为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提出: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内容:集体农庄是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在农庄内,土地为国家所有,有农庄永久使用;牲畜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成员集体劳动,按劳分配农业集体化宣传画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现实中的农业集体化 资料1: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1929年11月)资料1表明苏联中央在农业集体化决策上有什么变化?可能带来什么问题?变化:苏联改变农业政策,加快集体化进程(全盘集体化) 可能带来的问题:采用行政命令,不可避免出现强迫。一些地方或用武力威胁,或用不供给灌溉用水和工业品相威胁,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 资料3:1928年和1932年苏联的农产品产量 资料2: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两则资料中的现象,你认为这会产生什么后果?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影响农业长久发展。农业直接纳入国家全面管理下,为工业化提供了重要保证。影响:另一方面,采取行政命令和强制性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苏联粮食产量长期停滞不前。启示1.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2.减轻农民负担;3.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4.制定政策应充分考虑国情。 随着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进行,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废止。新的经济体制建立起来,被称为“斯大林体制”“斯大林体制”——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板书设计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背景:农民对战时实行的“余粮收集制” 强烈不满内容:农业、工业、商业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 民生活得到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实 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目的内容影响启示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课第二节 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导学案.doc 第一课第二节 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