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四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课件+教学设计+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第四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课件+教学设计+试卷)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学设计
课题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八年级上
学习 目标 1、了解匈奴的兴起,知道秦汉统治者为抵御匈奴侵扰所采取的措施;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难历程影响;了解西汉政府对南方的经营;了解汉朝与朝鲜、日本的来往。 2、结合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等历史地图,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建立教学线索并从中获取准确的信息。利用丰富的图文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开展有效对话讨论。3、了解汉朝开疆拓土的过程,知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展现汉朝与世界各地的交往,认识到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
重点 汉匈关系的转变
难点 分析西汉对匈奴政策变化的原因,感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民族共同缔造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比较地图,说说西汉疆域与秦朝疆域的不同。 观察讨论,比对两幅疆域图,找出不同点。 通过比较,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西汉疆域的扩大部分,为接下来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民族关系之一:与匈奴的关系 民族关系之一:与匈奴的关系 秦与匈奴的关系 ①秦统一后北击匈奴,夺回大片土地。 ②秦始皇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基础上,修筑城防。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说一说修建秦长城的历史作用? 积极:阻止匈奴侵扰,维护国家的统一;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利于弘扬中华文明。 消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秦朝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等暴政的具体体现,为秦朝迅速灭亡埋下了伏笔。 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西汉时:经历了一个战争、和亲、再战争及再和亲的复杂过程。 比较汉初 “和亲”与汉元帝时“和亲”的异同? 相同 目的:都是为了两族的和平友好。 形式:都是汉朝出嫁公主给匈奴。 作用:都使两族的经济文化得到了交流和发展。 不同 原因:汉初力量薄弱,被动提出“和亲”; 汉元帝时,西汉力量强大,匈奴主动提出“和亲”。 阅读课文的阅读卡“卫青、霍去病打破匈奴”后,思考下列问题: ①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民族关系之一:与匈奴的关系。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汉初 “和亲”与汉元帝时“和亲”的异同?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通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民族关系之二:与西域的关系 与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对外交流 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还包括汉武帝本人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卫青、霍去病能力杰出等 ②卫青、霍去病打破匈奴对当时西汉与匈奴有什么影响? 使匈奴从此再也不能与西汉抗衡,匈奴部分西迁;而反击匈奴的胜利又促进了西汉边境的安定、经济发展。 民族关系之二:与西域的关系 说一说西域的地理范围 两汉时西域是指今天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以及更西的地区。 张骞出使西域 ①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②概况: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21年,汉朝击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先后设立四郡。③结果:没有完成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张骞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结果:从此,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①设立: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 ②意义: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与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西汉政府十分注意对南方的经营,不仅有效管理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当时越人居住地还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对外交流——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影响: ①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②丝绸之路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③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汉朝与朝鲜、日本的交往 (1)汉朝与朝鲜半岛的交往东汉时期,汉朝的铸铜和制漆技术传到朝鲜,朝鲜的名马等特产也运到中国。(2)汉朝与日本的交往西汉时,日本的100多个小国中有30多个和汉朝有往来。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①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西域的地理范围。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张骞出使西域。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与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丝绸之路。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汉朝与朝鲜、日本的交往。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见证了先祖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收获了秦汉民族关系和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知识,由此可以感悟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对照板书)21· 结合教师的提点,回顾重要知识点。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查漏补缺。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试卷
一、选择题
1.汉武帝对匈奴作战取得较大胜利,主要是因为(  )
①匈奴分裂衰落   ②西汉国力强盛 ③武帝雄才大略   ④将领指挥得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汉朝时,皇帝将宫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有利于传播汉匈文化  ②换取了长久的边境安宁
③是受匈奴胁迫的举动  ④阻碍了汉匈的经济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中国的丝织品经由丝绸之路转运到欧洲最早是在(  )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4.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初开通于唐朝  B.起点在洛阳   C.中转站是大秦   D.张骞是功臣
5.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开通   C.昭君出塞   D.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
6.张骞通西域后,许多西域物产开始传入中原。这些物产有(  )
①葡萄  ②胡萝卜   ③汗血马  ④丝织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虽然以后各朝代的疆域随国家实力变化而变化,但大体以汉唐疆域为基础而赢缩。下列不属于汉朝疆域扩张表现的是(  )
A.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B.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
C.汉武帝发兵征讨云南    D.与日本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8.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下列与“汉武”有关的历史事件有(  )
①派张骞出使西域? ? ②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
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④将盐铁经营权下放至地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新全球史》
材料二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频繁,西域各国也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为这条商路开辟奠定基础的开拓者是谁?据材料,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2)“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哪一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设立有何意义?



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初行”的目的是什么?(8分)
(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什么内在联系?(6分)
(3)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重要意义?(6分)






《第四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对匈奴作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匈奴被击败后才分裂为几部,而西汉国力强盛、汉武帝雄才大略、卫青和霍去病指挥有方正是关键因素。正确答案选D。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昭君出塞的意义。昭君出塞不同于汉初的无奈之举,是一次平等、友好的和亲,促进了汉匈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带来了长期的和平。正确答案选A。
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开辟的时间。张骞通西域之后,汉朝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日益活跃。正确答案选B。
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张骞通西域的基本概况。丝绸之路开通于汉朝,起点在长安,止于大秦。正确答案选D。
5. 【解析】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物,保护商旅往来,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正确答案选D。
6. 【解析】张骞通西域以后,西域的葡萄、核桃、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入西域。正确答案选A。
7.【解析】与日本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并不属于疆域扩张的范畴,正确答案选D。
8.【解析】武帝还将原先各地乃至私人都可经营的货币铸造、食盐与铁器生产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故将盐铁经营权下放至地方是错的,正确答案选A。
二、选择题
9.【答案】(1)张骞;成为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新疆;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概况和西域都护府的掌握情况。阐述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可以结合材料进行高度概况。

10.【答案】
(1)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2)使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3)促进了西域社会的发展;丰富了中亚、西亚等地区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第四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人教新目标版《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两汉时期的疆域经过汉武帝、汉明帝两代的经营,再加上中原地区迅速发展的经济、文化的影响,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秦朝的疆域范围。 ——《中华文明史》
新知讲解
民族关系之一:与匈奴的关系
秦与匈奴的关系
(1)匈奴的兴起:
①匈奴是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
②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的国家,首领称为“单于”。
(2)秦与匈奴的关系:
①秦统一后北击匈奴,夺回大片土地。
②秦始皇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基础上,修筑城防,以抵御匈奴的侵扰。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北击匈奴修长城
新知讲解
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昭君出塞
经历了一个战争、和亲、再战争及再和亲的复杂过程。
新知讲解
自学课本58-59页,填写下表
战,和亲
汉弱,匈奴国力强盛,退让和亲。(被动和亲)
武力反击
汉朝国力强盛;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和亲与互市
汉国力强盛,匈奴分裂,国力衰弱。主动和亲
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与匈奴的关系 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汉初
汉武帝时
汉武帝之后
新知讲解
问题探究
比较汉初 “和亲”与汉元帝时“和亲”的异同?
相同 目的:都是为了两族的和平友好。
形式:都是汉朝出嫁公主给匈奴。
作用:都使两族的经济文化得到了交流和发展。
不同
原因:汉初力量薄弱,被动提出“和亲”;
汉元帝时,西汉力量强大,匈奴主动提出“和亲”。
新知讲解
①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②卫青、霍去病打破匈奴对当时西汉与匈奴有什么影响?
阅读课文的阅读卡“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后,思考下列问题:
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还包括汉武帝本人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卫青、霍去病能力杰出等。
使匈奴从此再也不能与西汉抗衡,匈奴部分西迁;而反击匈奴的胜利又促进了西汉边境的安定、经济发展。
新知讲解
东汉时:匈奴分裂
匈奴
南匈奴
北匈奴
同汉友好,逐渐南迁
仍住在蒙古草原,经常侵扰东汉边境
北匈奴战败后,部分西迁,匈奴势力逐渐从蒙古草原消失
新知讲解
民族关系之二:与西域的关系
说一说西域的地理范围
两汉时西域是指今天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以及更西的地区。
新知讲解
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结果:没有完成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张骞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结果:从此,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汉族
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
葡萄、核桃、良马、地毯等
西域
新知讲解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设立: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
意义: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新知讲解
与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西汉政府十分重视对南方的经营,不仅有效管理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当时越人居聚区,还修官员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了与当地民族的联系。
汉武帝与云南少数民族的关系,赐“滇王之印”
新知讲解
对外交流——丝绸之路
路线:
影响:
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古罗马)
①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②丝绸之路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③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知讲解
对外交流——汉朝与朝鲜、日本的交往
(1)汉朝与朝鲜半岛的交往
东汉时期,汉朝的铸铜和制漆技术传到朝鲜,朝鲜的名马等特产也运到中国。
(2)汉朝与日本的交往
西汉时,日本的100多个小国中有30多个和汉朝有往来。
课堂练习
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打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他之口而震撼人心,永远刻在了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这里的“他”是指(  )
A. 蒙恬 B. 主父偃
C. 霍去病 D. 王昭君
C
课堂练习
2、西汉时,西域开始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
  是(   )
 A.张骞通西域 
 B.从匈奴手中夺回河套地区
 C.在河西走廊设郡县管理
 D.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D
拓展提高
“穿越跑”是许多马拉松比赛上的亮丽风景线。若你是其中一员。穿越到西汉,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凯旋而归
②诸子百家就推恩令的利弊各抒己见
③皇帝与蒙古王公在木兰围场围猎
④太学儒生董某因学习成绩优秀直接为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B
拓展提高
某导演想拍一部有关汉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他选取的下列素材中于汉朝有关的是( )
A. 鉴真东渡
B. 玄奘西游
C. 张骞通西域
D. 遣唐使来中国学习
C
课堂总结
两汉政权
匈奴


西域各族
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府
西南
设郡
南方


两汉时期民族关系结构示意图
板书设计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开疆拓土
(1)汉武帝时期,取得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2)公元前60年,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
(3)秦汉政府对南方的经营
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汉朝与朝鲜、日本的交往
作业布置
作业本《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相关知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