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第一课 第2课时《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 )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 C司马炎和司马睿 D司马炎和司马昭2. 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前秦军队战斗力不强 B.前秦军队战线太长 C.前秦军队不习水战 D.前秦军队不得人心3.下列对淝水之战的结果描述准确的是 ( ) ①前秦的统治瓦解 ②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③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 ④东晋历史结束,南朝历史开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 南朝时,冶铁技术的一大进步是CA. 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 B. 鼓风冶铁 C. 发明了灌钢法 D. 用煤冶铁,提高炉温5. 公元317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 (?http:?/??/?www.21cnjy.com?)约迁往江南,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为躲避南迁少数民族的侵扰B.战乱使他们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C.江南相对稳定D.江南经济更发达6.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不包括 (?http:?/??/?www.21cnjy.com?) ( ) A. 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 B. 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C. 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 D. 福建、广东等地还未得到开发7.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 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C. 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8、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 ) 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9.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奠基时期是在 ( )A. 东晋南朝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南宋时期 D. 明清时期10.读右图请回答:(1)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和结果。(2)在这次战役中有很多著名的成语,你能说出此图是什么成语,你还能说出哪些?(3)请再列举出与这次战役特点相同的我国历史上的另外三个战役的名称。(4)这次战争的结局对历史发展有何影响?1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 (?http:?/??/?www.21cnjy.com?)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西汉《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 《宋书》请回答:(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3)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一课 第2课时《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课题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八年级上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了解南方经济在发展,概括南方经济的表现。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采用访谈的方式,概括南方经济的表现,提高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重点 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难点 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纪年表 东汉末年出现了军阀混战和三国鼎立,中国进入长达300多年的政权分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西晋灭亡以后,南北方出现了什么样的不同政治局面? 北方政局严重战乱:内迁各族和中原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国王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势力强大起来,消灭其他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从西晋灭亡以后,南北方出现了什么样的不同政治局面?这一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温故知新,不断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习惯,掌握更多学习历史的方法。讲授新课 南方政局相对安定: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 (阅读卡)东晋南朝的士族生活 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 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 世族庄园经济。 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 前秦王符坚重视人才,励精图治,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 仔细看书,回答问题: 说出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实力对比和结果。 383年;淝水;前秦军队和东晋军队;前秦强东晋弱; 前秦败东晋胜(以少胜多)。 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淝水之战的成语和典故。 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淝水之战后,南北方各又出现了怎样的局势呢(影响) 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淝水之战 时间: 383年 交战双方:前秦与东晋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前秦大败 作用与影响 对北方: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对南方:南方地区免遭摧残,为南方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相对安定的环境。 想一想: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420年,东晋被其大将刘裕建立的宋取代。此后160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79材料,说说江南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想想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变化:司马迁描述的汉代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但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而《宋书》所描述的南朝时期的江南,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 原因: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江南已经逐渐得到开发。从自然条件来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在魏晋时期迅速恶化,而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条件;从人口方面来说,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南方,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从技术条件来说,北方人口的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此外,从社会状况来说,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江南地区的进步与变化。 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民南迁原因: ①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最主要原因) 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农业方面: (1)修建水利工程,开垦大量良田 (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 (2)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开始使用粪肥) (3)江南开始种植小麦 (4)广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 手工业方面: (1)养蚕缫丝技术提升。 (丝织品产量激增) (2)冶铸技术进一步改进。 (灌钢法) (3)制瓷业发展迅速。 (青瓷烧制) 冶铸业 南朝时发明灌钢法 用生铁的溶液灌入未经锻打的熟铁中,然后反复锻打,能大大提高钢的质量。 长江中下游一带(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迅速发展,福建、广东和广西一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影响: 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说出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实力对比和结果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淝水之战后,南北方各又出现了怎样的局势呢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淝水之战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想一想: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江南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想想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 江南地区的开发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北民南迁原因: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南朝时发明灌钢法 举 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课堂小结 结合PPT,总结这课主要内容,列个提纲。 结合教师的提点,回顾重要知识点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查漏补缺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一课 第2课时《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人教新《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新知导入东汉末年出现了军阀混战和三国鼎立,中国进入长达300多年的政权分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知讲解一、东晋南朝政局 1.东晋的建立 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朝,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东晋。新知讲解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东晋政权是司马氏皇权和以山东琅邪王氏、河南颍川庾氏、安徽谯国桓氏、河南陈郡谢氏诸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以及处于非主流地位的江南吴姓士族的联合政权。士族制度:三国时期形成 东晋时期达到鼎盛 南朝后期逐渐衰弱 隋唐时期消亡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了东晋的大权。 新知讲解2、前秦政权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 前秦皇帝符坚重视人才,励精图治,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新知讲解3.淝水之战西晋灭亡以后北方政局严重战乱:内迁各族和中原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国王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势力强大起来,消灭其他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前秦大军南下,试图一举吞并东晋新知讲解淝 水 之 战公元383年前秦和东晋 以少胜多 东晋胜利对南方:使江南地区免遭战争摧残,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对北方: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想一想:淝水之战与在此之前历史上的哪几次战争非常相似?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相关成语 新知讲解想一想: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从前秦方面看,①民族矛盾严重,军心离散。 ②前秦符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 ③战线过长。从东晋方面看,①将相意见一致,坚决抵抗士气高昂。 ②将领智足多谋,指挥得当。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新知讲解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东晋结束。此后160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史称南朝。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汉时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地位重要。新知讲解二、江南地区的开发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1.《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史记》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汉时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生产技术落后;劳动力不足汉时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生产技术落后;劳动力不足新知讲解材料三:中国在魏晋之际处于一个寒冷期,天气寒冷、过度开垦和战争的破坏,使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相比之下,江南气候酷热的状况有所缓解,尚待开发的资源极其丰富。2.结合材料三及课文,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1)江南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2)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4)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新知讲解北方人口的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江南地区气侯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稳定。当地民众与移民的辛勤劳动 1.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技术 人口 自然条件 社会环境 百姓 新知讲解荆江大堤2.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秦淮河坝复原图农业方面:新知讲解农业方面:水 稻 为 主小 麦 推 广龙骨翻车水 碓(1)修建水利工程,开垦大量良田 (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2)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开始使用粪肥)(3)江南开始种植小麦(4)广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水磨模型2.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新知讲解2.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手工业方面:丝织业青瓷莲花尊红地云珠日天锦锦质护膊陶瓷新知讲解2.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手工业方面:冶铁技术南朝时发明灌钢法用生铁的溶液灌入未经锻打的熟铁中,然后反复锻打,能大大提高钢的质量。3.区域: 长江中下游一带(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迅速发展,福建、广东和广西一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4.影响: 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新知讲解农业的发展开辟湖田改进耕作技术兴修水利农作物品种增多手工业的 发展纺织业:技术进步冶铸业:发明灌钢法制瓷业:青瓷烧制技术高 造船业:造船技术发达开发区域的扩大新知讲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自然条件优越战乱较少,社会较安定。淝水之战东晋胜利,保证了南方的安定。大量人口南迁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课堂练习1. 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是 ( ) A.西晋??? B.东晋????? C.宋??????D.前秦?D课堂练习2.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南方战乱较少?C.南方自然条件好 D.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D 课堂练习3.江南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也得到普遍推广的时期是( )A.三国时期 B.西晋后期 C. 南北朝时期 D. 东晋时期C 拓展提高东汉魏蜀 吴西晋十六国东晋隋朝北朝南朝1、全国政局特点:政权分立、南北对峙、分裂混战2、南方:(1)六朝古都: 都城都在今南京(2)南方特点:江南地区相对安定、经济得到开发发展。请根据右图描述东晋南朝时局的特点三百七十多年小结:政权分立魏西晋蜀 十六国 北 朝淝水之战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江 南 地 区 的 开 发前秦东 晋 吴(原因、表现、影响)课堂总结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江 南 地 区 的 开 发东 晋 (原因、表现、影响)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作业:《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课第2课时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试卷.doc 第一课第2课时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的开发》教案.doc 第一课第2课时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的开发.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