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尊重他人课件(34张幻灯片)+1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尊重他人课件(34张幻灯片)+1视频

资源简介

请你欣赏
思考:面对这两种情景,你的感受有何不同?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4.1 尊重他人
学习目标
1.能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尊重每一个人;
2.能够列举尊重他人的实例,说明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意义;
3.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4.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5.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
自学思考题
1.尊重的含义?
2.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3.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1、尊重的含义
尊重即尊敬、重视。
2、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合作探究<一>
观看视频,谈谈感想。
2、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董卿在节目中以“跪姿”聆听老人讲述,获得全国观众广泛赞誉,董卿跪姿更被网友们称赞为"跪出了最美的中华骄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因为这体现了她对老人的尊重,
同时也体现了她个人的内在修养。
小雨考上了某市重点高中,父母要求他进入班上前5名。但学校里高手如云,每次努力都没如愿。父母就经常骂他笨得像猪,一无是处。慢慢地小雨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受到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
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小雨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合作探究<二>

我希望被他人尊重,因为受到尊重,心里感觉很好。

只有他人尊重我,我才会尊重他人。

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

别人是否尊重我,我不在乎,我只关心自己内心的感受。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思考: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举例说明支持你的观点。
阅读教材P34
“探究与分享”
读者甲看到每个人都有进馆阅读的权利,但没有看到衣冠不整者进馆阅读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
读者乙看到衣冠不整者不得进馆读书是对其他读者的尊重;
读者丙没有看到尊重是相互的,每个人享有穿着自由的权利,但也需要尊重他人。
杭州图书馆接纳拾荒者进馆 被赞最温暖图书馆
说一说:
生活中有哪些不尊重他人的事例?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体现了对他人的不尊重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辞职
小结1
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
我们该怎么去呢?

你希望这样被对待吗?
尊重从我做起


尊重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情境一
当小东准备去参观美术馆时,同学拿着数学试卷请教问题。
情境二
当小光看足球比赛时,约好的同学来家里商量演讲稿的事。
情境三
小明舅舅讲的电影并不感兴趣。
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境,你会怎么做?
情景分析<一>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3、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小凯因为学习不好被老师安排在教室的你最后一排,在班级活动中,他也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斥。
问:小凯有没有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情景分析<二>
(2)平等对待他人。
我所看到的不平等现象
2017年9月25日,一个妈妈带着一岁半的婴儿上飞机,怕孩子会吵闹,打扰其他乘客,给周围的旅客每人发了一份小礼物,并附了一张卡片:
这位妈妈的做法为什么会得到无数人的点赞?
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
(3)学会换位思考。
情景分析<三>
  他是一个公认的“坏孩子”。他九岁那年,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告诉她要好好教育孩子。当继母对孩子了解之后,她对孩子父亲说:“你错了,他不坏,而且很聪明,只是他的聪明还没有得到发挥。”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引导下,这个孩子的聪明找到了正确发挥的地方,后来他成了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
问题:这个“坏孩子”为什么会成功?

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让我们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情景分析<四>
(4)学会欣赏他人。

我们也能做到
小结2
发散思维,在生活中,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该尊重什么?
我们应该尊重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动植物;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物质基础,我们还应尊重大自然;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我们应尊重我们的民族历史与文化……

尊重的深层含义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为什么)
尊重从我做起
(怎么做)

尊重他人
本课小结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平等对待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欣赏他人
1.下列行为能体现对他人尊重的是( )
①遇到有同学学习上有问题热情耐心地指导
②在校园里主动向老师问好
③在学习、生活中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建议
④不愿与学习差的同学交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达标检测
A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下列做法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小虎经常给弱小的同学起绰号
B.李老师组织活动前都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从不强人所难
C.王通不小心把教室的门踢坏了,他说是小杰踢的
D.小刚喜欢溜旱冰,星期天他非要不喜欢溜冰的小李陪他玩
B
3.尊重,是一种美德,它体现在你待人接物时的彬彬有礼;尊重,是一种精神,它显现在你面对苦难时的积极乐观;尊重,是一种生活态度,目光所及的万事万物都有值得我们尊重的地方。千万不要小觑了尊重的力量。尊重的“力量”表现在(  )
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 ②受到他人尊重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等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④尊重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D
4.2018年9月22日8:00左右,记者在A市某公交站乘上了一辆双层公交车,刚行驶了几站,看见一名中年妇女拎着早点走进车厢,她找了一个靠窗户的位置坐了下来,就一口一口吃起早点来。不一会儿,另一名中年妇女坐在了她的跟前,可能是由于早点的味道比较浓烈,坐了不到5分钟就立即更换了位置。记者观察到,因为那名中年妇女一直吃着早点,周围的几名乘客或者用随身物品捂着鼻子,或者站在距离稍远的位置,一直等到记者下车,也没有看见有其他乘客坐在吃早点妇女旁边的座位上。
材料中中年妇女在公交车上吃早点是尊重他人的行为吗?为什么?
不是尊重他人的行为。
因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
是一种智慧,包容差异中实现自我超越
是一种修养,开朗豁达中赢得更多欣赏
是一种美德,平等尊重中感受更多快乐
结束语

学会尊重他人
谢谢大家下堂课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