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点24 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知识,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本考点要求:理解
◆ 一 北伐战争(1926-1928年)
背 景
准 备
目 的
对 象
经 过
结 果
胜利原因
◆ 二 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6)
土地革命战争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革命战争,从 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开始,到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结束。
1.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确立了 思想,开辟了 的革命道路。
2.土地革命:
内容:
影响:
3.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结束):
原因:
过程: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火线——该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的标志: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
遵义会议(1935年1月;贵州遵义)
内容:
(1)
(2)
(3)
意义:
①
②
◆ 三 抗日战争(1931—1945)
(一)局部抗战(1931.9.18-1937.7.7)
1.局部侵华
(1)“九一八”事变(1931,沈阳)
概 况
影 响
各 方态 度
(2)“一二八”事变
(3)华北危机:日本欲使“华北独立”,将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2.中国人民的反抗
(1)共产党1935年中共“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学生: “ ”运动:针对日军策划“华北独立”事件,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到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举行了反日救国示威游行,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3)东北人民 东北抗日义勇军军
(4)文艺工作者: 《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被广泛传唱,团结抗日成为全民族的呼声。
(5)国民党爱国官兵: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1936.12.12,双十二事变,张学良、杨虎城)
概况
结 果
意 义
(二)全面侵华战争(1937.7.7—1945.8.15)
1.全面侵华
(1)七七事变(1937,北平卢沟桥)
概 况
影 响
(2)松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本大举进攻上海,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11月上海沦陷。
2. 日军侵华的罪行:
(1)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军在城内连续进行了6个星期的野蛮屠杀,至少有30万名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杀害)
(2) 日军731部队用健康活人做实验,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
(3) 轰炸后方城市: 对重庆、成都等我国后方城市进行轰炸封锁,使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等
(4)实行三光政策: 对占领区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野蛮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制造潘家峪惨案
(三)全民族的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初步形成:
(2)正式建立:
作用:
2.表现
①共产党的敌后战场:(1937年 是中国军队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1940年彭德怀指挥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②国民党正面战场:
组织了 (1937年灭亡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 (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的胜利)、武汉会战等,多次打退日军的大规模进攻;赴缅远征军的派遣
③人民群众:八路军和新四军发动抗日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如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 冀中回民支队、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
④华人华侨: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胜利标志
胜利原因
胜利意义
启示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1.地位:
2.作用:
◆ 四 解放战争(1946—1949)
(一)解放战争的历程
1.过渡阶段(1945.8—1946.6)
(1)两种选择
中共 大(1945.4-6延安)①确定党的任务是要建立联合政府。
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新党章
(2)重庆谈判(1945.8—10)签订《 》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迫于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同时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共产党:争和平、揭骗局
2.防御阶段(1946.6-1947.6)
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向中原解放区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3.反攻阶段(1947.6-1948年秋)
(1)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颁布《 》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
(2)战略反攻:
1947年6月刘、邓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4.决战阶段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1948.9-1949.1
战役名称 战役时间 歼敌数 影 响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5. 胜利阶段
(1)北平谈判 1949.4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3西柏坡
内 容
意 义
(3)渡江战役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一举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1927年4月—1949年4月)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其残余势力退守台湾。
(二)解放战争的胜利
1.准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9月北平
内 容
意 义
2.胜利:开国大典 年 月 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 原因
(1)政治上:
(2)军事上:
(3)经济上:
4.意义:
5.启示: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2014年,中国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这一公祭日是为了纪念( )
A. 旅顺大屠杀 B. 南京大屠杀 C. 九一八事变 D. 七七事变
2. 2018年9月18日,中国各地都举行了隆重纪念“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的活动,对国民起到了重要的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作用。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它使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C.它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D.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井冈山。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B. 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 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D. 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
1. 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
A.北伐战争 B.土地革命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可以认为是国共两党的合作史和斗争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一次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革命的目标是袁世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
B.第一次斗争,是血雨腥风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共产党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
C.第二次合作,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标志,国共两党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并取得了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到兴的转折点
D.第二次斗争,是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1949年4月发起的渡江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完全覆亡
3.某文告写道:“民众自动武装起来,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建立民众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造民众自己的武装力量!到红军中去,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这份文告最可能是( )
A.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新军的宣传
B.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宣传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D.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4.“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这首悲壮的《卢沟桥歌》反映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百团大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5.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发生在徐州的两场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渡江战役 B.百团大战、淮海战役
C.台儿庄战役、淮海战役 D.百团大战、渡江战役
6.“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919--1949年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先后经历了国民革命战争,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几个重要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领导了抗日战争,并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请回答: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哪两个事件分别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先后有三种名称--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的历史贡献。
8.材料一“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之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毛泽东抵达重庆时在飞机场的谈话摘录
材料二“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他们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我们,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
--毛泽东1945年的一次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国内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毛泽东去重庆的目的是什么?
(3)国民党和共产党经过艰苦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
(4)结合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结果,谈谈国共两党相处的启示。
9. 材料: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时期 开始标志 影响
第一次合作 北伐战争 1924.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一次分裂 土地革命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大革命失败十年内战
第二次合作 抗日战争 取得抗战胜利
第二次分裂 解放战争 1946.6撕毁“双十协定” 推翻国民党统治
团结合作
(1)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及第二次合作时期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2)列举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名党在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役各一例。
争端再起
(3)列举国共两党在第二次分裂时期发生的重大战役两例。
感悟历史
(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面向未来
结合当前形势谈谈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应该做何努力?
10.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材料二:解放战争初。国民党军队有430万人,装备精良并有空军、舰艇以及美国的大量援助;中国共产党只有270万人,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坦克,大炮很少。这时,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并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材料三:2009年4月21日,《扬子晚报》刊载了周克玉上将60年前的一首诗:“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
(1)材料一中说的“两个拳头”指的是什么?“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
(2)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描写的是哪一次战役的场景?这次战役解放了一座千年古城,那座古城的解放标志着什么?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考点24
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1
考点24 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解析版
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知识,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本考点要求:理解
◆ 一 北伐战争(1926-1928年)
目 的 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准 备 创办黄埔军校 组建国民革命军
对 象 张作霖(东北)、吴佩孚(鄂、湘)、孙传芳(浙闽)等军阀势力
先 锋 叶挺第四军独立团作战勇猛,赢得“铁军”称号
结 果 1927: 革命势力从珠江扩展到长江流域,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1928: 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国内军阀,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胜利原因 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国民革命军特别是其中共产党人的英勇作战
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 二 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6)
土地革命战争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革命战争,从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开始,到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结束。
1.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确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
2.土地革命:
内容: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在分配时,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
影响:土地革命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在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得到了保证,为了保证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3.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结束):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过程: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火线——该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的标志: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
遵义会议(1935年1月;贵州遵义)
内容:
(1) 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
(2)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 遵义会议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
意义:
1 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带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② 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十四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 三 抗日战争(1931—1945)
(一)局部抗战(1931.9.18-1937.7.7)
1.局部侵华
(1)“九一八”事变(1931,沈阳)
概 况 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沈阳附近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向中国东北军发动进攻。日军占领沈阳城,后又侵占了东北三省。
影 响 ①对中国: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局部抗战)的起点。②对世界: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各 方态 度 ①蒋介石下令不抵抗,张学良奉命将东北军撤至关内。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的侵略。
九一八事后1932年1月28日,驻守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军奋起反抗(蔡廷锴、蒋光鼐)
(2)“一二八”事变
(3)华北危机:日本欲使“华北独立”,将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2.中国人民的反抗
(1)共产党:1935年中共“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学生: “一二·九”运动:针对日军策划“华北独立”事件,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到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举行了反日救国示威游行,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3)东北人民 东北抗日义勇军军
(4)文艺工作者: 《义勇军进行曲》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被广泛传唱,团结抗日成为全民族的呼声。
(5)国民党爱国官兵: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1936.12.12,双十二事变,张学良、杨虎城)
概况 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前来“督剿”红军的蒋介石,要求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结 果 事变后,中共从民族利益出现,主张和平解决。经中共(周恩来)和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同意联共抗日,随后被释放回南京。
意 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全面侵华战争(1937.7.7—1945.8.15)
1.全面侵华
(1)七七事变(1937,北平卢沟桥)
概 况 日军在北平卢沟桥附近演习,借口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到宛平城内搜查。在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后,日军立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奋起还击,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牺牲。
影 响 以此为开端,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也揭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2)松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日本大举进攻上海,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11月上海沦陷。
2. 日军侵华的罪行:
(1)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军在城内连续进行了6个星期的野蛮屠杀,至少有30万名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杀害)
(2) 日军731部队用健康活人做实验,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
(3) 轰炸后方城市: 对重庆、成都等我国后方城市进行轰炸封锁,使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等
(4)实行三光政策: 对占领区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野蛮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制造潘家峪惨案
(三)全民族的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初步形成: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正式建立: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作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了全民族抗战。
2.表现
①共产党的敌后战场:(1937年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②国民党正面战场:
组织了淞沪会战(1937年灭亡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太原会战、徐州会战 (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的胜利)、武汉会战等,多次打退日军的大规模进攻;赴缅远征军的派遣
③人民群众:八路军和新四军发动抗日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如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 冀中回民支队、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
④华人华侨: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胜利标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9月3日被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胜利原因 1.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2.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大力支持和援助。(英美盟国开通驼峰航线,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
胜利意义 1.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地位),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2.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各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3.中国坚持对日作战,大大缓解了美、英、苏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
启示 ①勿忘国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要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生产力。
②牢记历史教训,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维护世界和平。③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全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坚强核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团结就是力量,要不畏强暴,勇于斗争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1.地位: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作用: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上开始最早(1931年9月18日),结束最晚(1945年9月2日),持续时间最长(13年11个月零16天),伤亡最惨重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坚持抗战14年,付出了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有效地削弱和牵制了日本法西斯的力量,极大减轻了其它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亚洲其他战场的压力,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 四 解放战争(1946—1949)
(一)解放战争的历程
1.过渡阶段(1945.8—1946.6)
(1)两种选择
中共 七 大(1945.4-6延安)①确定党的任务是要建立联合政府。
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新党章
(2)重庆谈判(1945.8—10)签订《双十协定》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迫于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同时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共产党:争和平、揭骗局
2.防御阶段(1946.6-1947.6)
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向中原解放区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3.反攻阶段(1947.6-1948年秋)
(1)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
(2)战略反攻:
1947年6月刘、邓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4.决战阶段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1948.9-1949.1
战役名称 战役时间 歼敌数 影 响
辽沈战役 1948.9—11月 47万余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55万余 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奠定了解放江南地区的基础。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52万余 华北基本解放,北平和平解放。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
5. 胜利阶段
(1)北平谈判 1949.4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3西柏坡
内 容 指出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 (?http:?/??/?www.21cnjy.com?)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意 义 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3)渡江战役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一举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1927年4月—1949年4月)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其残余势力退守台湾。
(二)解放战争的胜利
1.准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9月北平
内 容 ①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http:?/??/?www.21cnjy.com?)②确定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③选举出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④决定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意 义 拉开了筹建新中国的序幕。
2.胜利:开国大典 1949 年 10 月 1 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 原因
政治上:国民党独裁腐败统治不得民心,
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制度,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
军事上:毛泽东等人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经济上:国统区经济崩溃,民不聊生;解放区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潮。
3.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中国人民经过了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3)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4)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5.启示: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2014年,中国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这一公祭日是为了纪念( )
A. 旅顺大屠杀 B. 南京大屠杀 C. 九一八事变 D. 七七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把握每年的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
【解答】据题干“2014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公祭日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超过30万.故选B.
2. 2018年9月18日,中国各地都举行了隆重纪念“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的活动,对国民起到了重要的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作用。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它使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C.它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D.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这种类型题目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本题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九一八”事变,按照题干要求,通过对题肢的分析,A是九·一八事件对东北的直接影响,B是对中国社会矛盾的影响,D是对国际关系体系的影响。
可判明C与“九一八”事变无关。故选C.
3.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井冈山。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B. 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 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D. 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
【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相关知识。
【解答】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即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因此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故选B.
1. 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
A.北伐战争 B.土地革命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北伐战争的相关内容。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1926年的北伐战争的主力军是黄埔军校的师生。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北伐战争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1924年5月的两年后指的是1926年,北伐战争发生于1926年7月。故选:A。
2.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可以认为是国共两党的合作史和斗争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一次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革命的目标是袁世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
B.第一次斗争,是血雨腥风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共产党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
C.第二次合作,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标志,国共两党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并取得了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到兴的转折点
D.第二次斗争,是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1949年4月发起的渡江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完全覆亡
【分析】本题以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为依托,考查国共两党的合作史和斗争史。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革命的目标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伐战争时,袁世凯已经死去,A符合题意。故选:A。
3.某文告写道:“民众自动武装起来,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建立民众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造民众自己的武装力量!到红军中去,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这份文告最可能是( )
A.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新军的宣传
B.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宣传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D.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分析】本题考查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注意全面分析题干材料。
【解答】某文告写道:“民众自动武装起来,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建立民众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造民众自己的武装力量!到红军中去,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这份文告最可能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注意题干材料强调了“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建立民众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和“红军”。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名称。故选:C。
4.“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这首悲壮的《卢沟桥歌》反映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百团大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
【解答】依据题干可知,这是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故选:C。
5.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发生在徐州的两场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渡江战役 B.百团大战、淮海战役
C.台儿庄战役、淮海战役 D.百团大战、渡江战役
【分析】本题以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为依托,考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发生在徐州的两场战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东部全歼敌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发生在徐州的两场战役是台儿庄战役、淮海战役。故选:C。
6.“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相关知识的内容,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和分析是解题关键。
【解答】民谣歌颂了人民捐粮、捐物、送子女战场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的事迹,正是人民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才能很快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故民谣最能说明的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故选:C。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919--1949年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先后经历了国民革命战争,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几个重要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领导了抗日战争,并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请回答: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哪两个事件分别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先后有三种名称--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的历史贡献。
【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知识点。
(2)本问主要考查的是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知识点。
(2)考查了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的历史贡献。
【解答】(1)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五四运动时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27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南昌起义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答案为南昌起义。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江西边界领导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进军,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依据所学知识得知,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为抗战胜利做出重大贡献。解放军打败国民党军队,取得解放战争胜利。
故答案为:
(1)五四爱国运动。
(2)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
(3)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为抗战胜利做出重大贡献。解放军:打败国民党军队,取得解放战争胜利。
8.材料一“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之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毛泽东抵达重庆时在飞机场的谈话摘录
材料二“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他们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我们,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
--毛泽东1945年的一次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国内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毛泽东去重庆的目的是什么?
(3)国民党和共产党经过艰苦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
(4)结合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结果,谈谈国共两党相处的启示。
【分析】(1)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2)本题考查毛泽东去重庆的目的.
(3)本题考查重庆谈判的结果.
(4)本题考查国共两党相处的启示.
【解答】(1)据材料“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之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可知当时中国国内最迫切的需要是和平、民主、团结、统一.
(2)据材料“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他们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我们,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可知毛泽东去重庆的目的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国民党和共产党经过艰苦谈判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4)在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两度握手两度分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重要成果是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间是1937年--1945年,在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造成海峡两岸长期对峙.历史告诉我们: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故答案为:
(1)和平、民主、团结、统一.
(2)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4)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9. 材料: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时期 开始标志 影响
第一次合作 北伐战争 1924.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一次分裂 土地革命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大革命失败十年内战
第二次合作 抗日战争 取得抗战胜利
第二次分裂 解放战争 1946.6撕毁“双十协定” 推翻国民党统治
团结合作:
(1)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及第二次合作时期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2)列举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名党在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役各一例。
争端再起:
(3)列举国共两党在第二次分裂时期发生的重大战役两例。
感悟历史:
(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面向未来:
(5)结合当前形势谈谈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应该做何努力?
【分析】(1)本题考查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爆发.
(2)本题考查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的重大战役.
(3)本题考查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的重大战役.
(4)本题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
(5)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
【解答】(1)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1937年7月7日晚,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驻扎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又称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2)1938年,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血战近20天,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史称台儿庄战役.1940年秋,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了百团大战,对日军给予了沉痛打击.
(3)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从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标志着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开始,人民解放战争开始了.这一战争期间,重要战役有挺进大别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符合题意,写出其中两例即可.
(4)历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分分合合,贯穿整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中国革命的进程有重大影响.两次合作,取得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国共对峙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代价巨大.考生可围绕“和则两利,分则两伤”进行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5)1949年,国民党军队败退到台湾,造成了今天海峡两岸尚未统一的历史原因,近年来,两岸的交往加强了,结合现实回答问题的时候,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应该加强两岸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加快祖国大陆经济发展;加强高层领导人的对话;加强两岸人员往来等.
故答案为:
(1)黄埔军校;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
(2)促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4)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5)加强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加强高层领导人的对话;加快大陆经济发展,缩小两岸的经济差距;加强两岸人员往来等.
10.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材料二:解放战争初。国民党军队有430万人,装备精良并有空军、舰艇以及美国的大量援助;中国共产党只有270万人,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坦克,大炮很少。这时,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并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材料三:2009年4月21日,《扬子晚报》刊载了周克玉上将60年前的一首诗:“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
(1)材料一中说的“两个拳头”指的是什么?“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
(2)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描写的是哪一次战役的场景?这次战役解放了一座千年古城,那座古城的解放标志着什么?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要启示。
【分析】(1)本题以毛泽东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了蒋介石对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及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知识。
(2)本题以毛泽东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了三大战役的相关知识。
(4)本题以毛泽东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了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
(4)本题以毛泽东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了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及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解答】(1)由材料一毛泽东的话“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可知,“两个拳头”指的是蒋介石对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插上一刀”指的是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2)据所学知,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指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精锐,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3)由材料三的时间“2009年4月21日”可知,60年前指应是1949年4月21日,再结合诗中的信息“千帆?竞渡”“扬子江头”可知,这反映的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4)据材料和所学知,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人民解放军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国民党统治腐败和不得人心等。
故答案为:
(1)蒋介石对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历史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精锐,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3)渡江战役;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4)原因:人民解放军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国民党统治腐败和不得人心。
考点24
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6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