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夯实法治基石 课件(25张PPT+导学案+2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夯实法治基石 课件(25张PPT+导学案+2个视频)

资源简介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导学案 4.1《夯实法治基石》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4、1夯实法治基石
九年级 班 姓名 使用时间:第5周第1、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3、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4、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二、预习新课
(1)知识点背诵:
1、 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 ,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 ,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 ,走 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3、党的十五大把 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4、社会因法治而进步。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和 。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
(2)问答题:
1、法治的意义(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2、法治的要求:



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三、师生探究
1、探究(一)观察书本P44页运用你的经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公职人员?


(2) 他们依靠什么来管理实施这些行为?


(3)管理实施这些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 年 11 月 7 日,《监察法(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监察法(草案)规定,中央 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作为最高国家监察机关,负责全国监察工作。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由各 级人大产生。监察法监察的对像全面涵盖六大类履行公职的人员,草案还对监察委履行的监督、调查、处置 3 项监察职责进行了具体规定。此外,草案明确了监察委的监察权限,对监察委可以采取的谈话、讯问……留置等 12 项措施作出具体规定。
请从法治的要求角度去分析为什么我国《监察法》的制定要广泛收集民意?





四、学习检测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而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下列关于法治表述正确的是( )
①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②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③法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④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
?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下列关于法治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②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③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和善治 ④走法治道路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 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C.②③④ ? D.①③④
3、法律是治国的重器,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良法应当( )
①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最大程度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③反映当权者的意志 ④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下列对良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体现每个人的意志和利益 B. 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
C. 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 D. 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5、“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坚持的基本方略是(   )
A. 科教兴国 B. 以德治国 C. 依法治国 D. “一国两制”
6、2018年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能力楼 ?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举措。建设法治中国正需要( ) ①严格执法 ②公正司法 ③全民守法 ④惟法是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将法治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把全面依法治国纳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13亿多中国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下列选项中,属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 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C.统治国家、管理社会.打击贪污腐败现象 D.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8、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 )
A.通过改革开放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B.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D.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9、民法总则规定: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社会主义法治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完法,制定本法。该条规定表明( )
①公民事权利将得到更系统更全面的保护 ②民法明确规定了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责
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民法的立法依据
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社会建设将进一步有法可据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 D.①③④
10、材料一 2018年民主法治建设让人民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雷霆之势拉开序幕,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聚焦生态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各级法院加强民生案件审判执....人民群众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正在得到充分保障。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擘画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壮美蓝图,顺应新要求,把握新机遇,法治中国建设进入新时代。
结合材料谈谈法治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5分)










11、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中国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为进一步加深人民群众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认知,2017年3月22日,央视推出动画视频《全面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被称为”史上最接地气“的普法教育。
仔细阅读表格文字,根据你的理解,在空格中填入相应的内容。
依法治国举措 依法治国方针
执法者要“站稳脚趾,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2016年我国诞生了10部新法,修订了24部法律;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总则草案,标志着我国开始走向民法典时代。
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法治面前谁都不能例外。
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健全审判责任追究标准,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推进审判公开,提高司法公信力。

1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坚持依法治国原则。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 ? ?实现依法治国,道阻且长。请你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献计献策。





1



课前小测
1.下图表明,____是人民实现民
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  )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A
2、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是( )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监督 D、人民当家作主
B
3、九年级学生小明向市政府打电话反映学校附近“三无食品”小摊贩泛滥、高声叫卖影响学生学习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市政府接到举报,很快处理了此事。
材料体现了公民的哪项民主权利?
为彻底解决学校附近“三无食品”小摊贩泛滥问题,市政府集思广益,采取了以下做法,请补充材料二中表格序号处的内容。

具体做法 民主决策的方式
市政府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

市政府举办听证会 ②
市民向政府发来邮件,反映意见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夯实法治基础
学习目标
1、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3、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食品安全监督
法庭审判
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
有交通警察、公务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员、法官、检察官等
他们依靠什么来管理实施这些行为?
法治
管理实施这些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运用你的经验



1、法治的作用(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P45
一、选择法治道路









相关链接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制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从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法治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对国家的作用)
1、法治的作用(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的作用
(2)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P47

(1)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P45
个人:
国家:
(3)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人类社会:
练习:学案1、2、10
10、材料一 2018年民主法治建设让人民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雷霆之势拉开序幕,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聚焦生态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各级法院加强民生案件审判执....人民群众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正在得到充分保障。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擘画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壮美蓝图,顺应新要求,把握新机遇,法治中国建设进入新时代。
结合材料谈谈法治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5分)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P45
(2)民主法治建设让人民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让人民群众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得到充分保障。(材料)
教学目标

视频探究
观视频,答问题:结合P45 “探究与分享”
※你能从本视频中知道法治的前提是什么?

2.法治的要求

实行法治的前提:要有法
①实行良法之治
为什么习近平说:“不是所有的法都能治好国?”
良法必须建立在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础上
3.良法的要求:









探究与分享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反家庭暴力法:第五条 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法治与我们息息相关。请你结合上述法律规定,说说法治与你有什么关系。可见这些法律是怎样的法律?
辨析: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吗?

有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善治就是良好的治理。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法治要求:②实行善治
法治既要良法还要善治。只有在立法时保证法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才能保证全民守法,依法治国。


良法
善治
前提
保障
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P45)
2.法治的要求:
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P46)
归纳总结
练习:学案3、4,师生探究 2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 年 11 月 7 日,《监察法(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监察法(草案)规定,中央 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作为最高国家监察机关,负责全国监察工作。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由各级人大产生。监察法监察的对像全面涵盖六大类履行公职的人员,草案还对监察委履行的监督、调查、处置 3 项监察职责进行了具体规定。此外,草案明确了监察委的监察权限,对监察委可以采取的谈话、讯问……留置等 12 项措施作出具体规定。
?  请从法治的要求角度去分析为什么我国《监察法》的制定要广泛收集民意?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我国《监察法》的制定要广泛收集民意,反映了《监察法》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的,也体现其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请从法治的要求角度去分析为什么我国《监察法》的制定要广泛收集民意?
我国的法治进程
二、描绘法治蓝图
教学目标

视频探究
观视频,答问题:
结合P49 “相关链接”
1.你能说出我国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怎么做?
2. 你知道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要求吗?


教学目标

视频感悟


依法治国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

科学立法
每一部法律都要严格执行

严格执法
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公正司法
每一个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的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全民守法
教学目标

视频感悟












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道路决定国家命运
道路引领未来
夯实法治基石

选择法治道路

法治的含义
描绘法治蓝图

良法之治
法治的要求
法治道路的要求
教学目标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善治
法治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