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教案+同步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教案+同步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堂练习

一、单选题
1.“美丽”这两个字,作为一种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的表达,被写进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写进了十三五规划,写进了宪法。建设美丽中国(  )
①体现了党和政府留住绿水青山的远见卓识 ②表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已逐步成为人类共识 ③是因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④说明坚持绿色发展是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根本核心
A. ①②④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2018年环境日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在环境日期间,生态环境部将围绕主题举办主场活动,各地也将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良好氛围。此举(  )
A. 杜绝破坏环境行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B. 增强人们环保意识,共同履行环保责任
C. 增加居民思想负担,影响人们正常生活
D.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消除环境恶化问题
3.2017年,运城市某县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深入开展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和就近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对此举,有人点赞,认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明显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也有人不以为然:“让人民群众把柴火、煤堆收拾起来有什么用?卫生搞得再好,人民群众还是没钱,还不如给人民群众打井,让人民群众浇地多打粮食。”针对这些人的“不以为然”,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国家建设生态文明,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②我们既要发展经济搞建设,也要保护环境促文明 
③我国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我国把环境保护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④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山西省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应用快速成熟起来,普通用户不但能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装置给自己家供电,还可以将用不完的电并入国家电网,卖给国家电网。这种清洁能源的兴起(  )
①有利于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②有利于我国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③会杜绝人们开采资源
④符合创新、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5.近几年,山西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省环保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这说明山西(  )
A. 和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已经消除
B. 已经解决了环境问题
C. 领先其他省份建成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D.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6.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中国对于转型发展所作出的明确承诺。在“中共十九大:中国发展和世界意义”国际智库研讨会上,中外专家也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进行了探讨。之所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因为(  )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③人类是自然的主人
④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必须铁腕治理,综合施策。 坚决向污染宣战,我们应该
①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②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③坚持“先污染后治理”原则,保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8.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推进绿色发展,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绿色发展就要
①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
②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③坚持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
④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9.2018年4月28日,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让湖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为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这一目标,我们应当
①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坚持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④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二、简答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蕴含了哪些道理?
(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性。题干表述了国家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十分严重。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所以建设美丽中国势在必行。国家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党和政府留住绿水青山的远见卓识,也表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已逐步成为人类共识。①②③是正确的,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排除。故本题选C。
2.B
【解析】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建设美丽中国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根据所学,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共同履行环保的责任,有利于建设两型社会,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等,B观点正确。建设美丽中国,可以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改善环境,但不能杜绝破坏环境的行为,也不能消除环境恶化的问题,AD观点绝对化,都是错误的;C观点错误,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环境意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等,所以排除ACD,正确答案选B。
3.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认识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通过具体事例考查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该县关于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的做法,有人点赞也有人“不以为然”,这表明当地人们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认识不够深刻。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④符合题意。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故①符合题意。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故②符合题意。我国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但这并不是说我国把环境保护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故③观点错误,排除。正确答案为B。
【点睛】
解题技巧(思路):首先,对基础知识要牢固掌握。本题第③点,我国把环境保护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说法是错误的,正确表述应为“我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其次,运用排除法,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B。
4.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属于应用型选择题。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故①②符合题意;新能源的兴起,不会完全杜绝人们开采资源,故③的观点过于绝对,排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体现了创新、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也符合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故④观点片面,排除。正确答案为A。
【点睛】
此案例很充分的印证了这一点: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解题技巧:说法过于绝对的选项一般可以排除。
5.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举措,属于理解型选择题。材料中山西省所采取的举措,说明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故D符合题意;受历史、气候、交通、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不可能消除,故A观点错误,排除;环境问题只能改善,解决环境问题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观点错误,排除;C的观点与我国发展发展情况不符合,排除。正确答案为D。
【点睛】
对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举措这个问题,要有更深入的理解。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6.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属于理解型选择题。依据教材,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致、“纷乱”中的有序。故①②符合题意。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故④符合题意。③人类是自然的主人,观点错误,排除。正确答案为B。
【点睛】
可从人类与自然相互的关系及作用等角度来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7.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向污染宣战的做法。向污染宣战,就是在保护环境,为此国家应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还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共同建设美丽中国,公民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落实环保的行动。①②④是正确的,③是错误的,要坚持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为污染之后再治理就困难了,不如以防为主,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没有先后之分,要做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做到防治结合,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8.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推进绿色发展的做法。依据教材内容,走绿色发展之路,就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树立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①②③④是正确的,故本题选D。
9.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建设美丽中国的做法。为了使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国家应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公民要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①②④是正确的,③是错误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处理人口问题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0.(1)①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③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2)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知识的理解,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金山银山指的是经济建设,绿水青山指的是环境保护,所以依据教材内容,围绕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来阐述。先阐述绿色发展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再阐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如果二者相矛盾,则要绿水青山。
(2)本题考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做法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根据教材内容,找准角度,围绕国家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富国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坚守三条红线;社会要形成人人讲环保的氛围,公民要树立环保理念,落实环保行动等方面阐述。
【点睛】
本题考查的都是学生的识记能力,也是对基础知识是否掌握的考查,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夯实基础,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在做题时才会得心应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2.知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具体措施。 3.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能够提出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做法。
重点 知道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
难点 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以陶渊明诗句导入。思考:阅读诗文,你能想象怎样的生活图景?上述两幅图景蕴含着怎样的共同意境?答案解析:想象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景。人既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个自然运动中完成其个体生命。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引出本课主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筑生命家园。 阅读诗句,想象诗句中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图景。 学生常见诗句出发,引发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讲授新课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究一:图片展示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观看视频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进一步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探究二:思考: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答案解析:特殊的天气状况是“伦敦杀人雾事件”的重要诱因,但就其根本原因则在于环境污染。加强对原有环保法规的执法检查,制定有针对性的空气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优化能源结构。 讨论伦敦烟雾事件以及其对当下我国治理雾霾的指导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采取措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重向学生解释五大发展理念)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探究三:观看短片思考,我们为什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以塞罕坝事件为例)答案解析: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探究四:以余村两条不同发展道路展开讨论:(1)请你比较一下,这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2)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答案解析:发展过程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探究五:阅读教材85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解析:发展经济的同时,要让群众感受到切实的环境效益。探究六:探讨时事热点“美丽中国”,结合本课知识,谈谈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拓展运用: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你打算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学生小组讨论,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视频感受,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认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正视发展中的挑战,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国策。
板书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因 正共筑生命家园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6.2 共筑生命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5.1 延续文化血脉
5.2 凝聚价值追求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本单元教材结构:


6.1 正式发展挑战
6.2 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解读:文明与家园两个角度引导我们认识:文明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让人民更富裕,让国家更富强,让中国更美丽。
化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1ppt.com/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1ppt.com/kejian/lishi/

新课导入
思考:阅读诗文,你能想象怎样的生活图景?上述两幅图景蕴含着怎样的共同意境?
答案解析:想象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景。人既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个自然运动中完成其个体生命。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自主预习

1

2

3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4
为什么走绿色发展道路?
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6
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5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致、“纷乱”中的有序。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当前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气候问题......



相互依存
共生共荣
动态中的平衡
发展中的协调
进取中的有度
多元中的一致

“纷乱”中的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思考:观看视频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化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1ppt.com/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1ppt.com/kejian/lishi/

探究:
思考: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答案解析:特殊的天气状况是“伦敦杀人雾事件”的重要诱
因,但就其根本原因则在于环境污染。加强对原有环保法规的执法检查,制定有针对性的空气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优化能源结构。
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探究:解读五大发展理念
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从“栖鸟无息树、黄沙遮蔽日”到“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3、为什么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2
思考:观看短片思考,我们为什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思考:(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这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2)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答案解析:(1)一条路是只顾发展经济;另一条路在发展经济时注重了环境保护。(2)余村及时转变了发展理念,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制定了正确的发展规划。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
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造纸厂虽然效益还不错,但安装一套治污设备还是太贵了,不合算。
村民王婶
小清父亲
造纸厂厂长

在造纸厂打工能赚钱,一点儿污染算不了什么。

虽然造纸厂能带来一时的经济效益,但它违规排放,对村民健康影响太大,得不偿失。
化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1ppt.com/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1ppt.com/kejian/lishi/

探究:
阅读教材85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答案解析:走绿色发展道路,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5、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今天,“绿色化”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面。低碳、文明生活,从我做起。
低碳微生活
1.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
2.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
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
4.节约粮食,拒绝浪费,践行“光盘行动”……
小组合作探究: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你打算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化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1ppt.com/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1ppt.com/kejian/lishi/

课外拓展:
1.2018年4月26日,习总书记查看长江沿岸生态环境和 发展建设情况,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把脉长江经济带建设。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习总书记指出,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 )
A.保护生态环境须禁止开发自然资源
B.经济发展必然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C.经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D.要将环境保护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C
2.2018年5月18至19日,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会议上指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落实习总书记要求就必须( )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
③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放弃高科技和现代化,回到农耕文明社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A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5.1 延续文化血脉
5.2 凝聚价值追求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本单元教材结构:


6.1 正式发展挑战
6.2 共筑生命家园







重难点: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懂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