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夯实法治基石 课件(35张PPT+3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夯实法治基石 课件(35张PPT+3个视频)

资源简介


4.1 夯实法治基石
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图片资料,了解法治对人民生活的作用
2、结合视频理解法治的要求
3、结合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了解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及其要求
4、结合我国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举措,理解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预习导航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P44——P50,并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1、什么是法治
2、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3、法治的要求
4、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6、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交通井然有序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食品安全监督
法庭审判
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的含义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对个人的作用
生 活
安全、有尊严地
04
提 供
良好的生活秩序
01
建立起
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02
保 障
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03
①能够让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P45①

选择法治道路







世界各国
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P45②





人类社会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P44(前言)





中华民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P47②




2、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选择法治道路

选择法治道路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出自《商君书·定分》。命: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实行法治的前提:要有法

法治要求之一:实行良法之治
选择法治道路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什么是良法?
良法



反映
意志和利益

最广大人民



反映
规 律

社会发展



维护
基本权利

公民



符合
要求

公平正义



促进
共同发展

人与社会
3、法治的要求
①良法之治 P45②









探究与分享


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制定并颁布了多部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把你印象最深的法律条文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反家庭暴力法:第五条 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选择法治道路



辨析: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吗?
善治
有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
2.法治的要求 ②要实行善治
如何实行善治 P46


























权利和机会
基 础
最大化
建立在民主政治

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
实现公共利益

善 治

选择法治道路


法治的要求
良法
善治

选择法治道路


人 治 法 治
基础
特点
原则
后果
个人专制和独裁
民主
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性
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
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不平等原则
法律至上,人人平等原则
不能很好的体现民意,
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可以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维护民意,推动社会有序发展。


选择法治道路

4、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人治社会
近代中国

变法改制
新中国成立后

依法治国

选择法治道路


选择法治道路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相关链接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制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从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2)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法治中华民族的作用
描绘法治蓝图



(一)1978年—1996年,民主法制恢复阶段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
2.1982年,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
(二)1997年—2011年,依法治国方略确立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初步发展阶段
1.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1999年,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3.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描绘法治蓝图



(三)2012年—至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新阶段:
1.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
3.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描绘法治蓝图



总要求
科学立法
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
都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

描绘法治蓝图


严格执法


描绘法治蓝图

每一部法律都要严格执行
公正司法

描绘法治蓝图


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
公平正义
全民守法

描绘法治蓝图


每一个公民都成为法治的
忠实的崇尚者、
自觉遵守者、
坚定捍卫者
描绘法治蓝图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2)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3)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4)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教师寄语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同学们!让我们乘着十九大的春风,在依法治国的理念下,认真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为国家的法治建设保驾护航!

夯实法治基石

选择法治道路

法治的概念
描绘法治蓝图

法治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法治的要求

框架结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查找资料,说一说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还有哪些。制作一份“法治与市场经济”的手抄报,在学校或班级的“法治长廊”中展示。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保护市场主体的法律:民法总则、合同法、劳动法、物权法、公司法……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



拓展空间


单项选择题:
1.对下图漫画蕴含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法治能够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③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④法治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教学目标

课堂巩固
D
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良法,应该( )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③反映当权者的意志
④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D
3.法治要求良法之治,下列不能反映良法的特点的是 ( )
A.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 B.反映少数人的意志和利益
C.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D.增进人民福祉

B
4.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需要公平、公正、公开地配置各种资源,更加公平地实现利益分配和再分配,相应地要求制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这表明 (  )
A 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保障 B 法治是民主政治的基本保障
C 法治是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D 法治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A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  )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 A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B 党的领导、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C 依法治党、依法治国、依法治军 D 政府主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A
6.绘就中国法治新蓝图的历史事件是 ( )
A. 1982年,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
B.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C. 2016年,全面启动“七五普法”
D.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表决通过
B
7.下列属于法治的特点的有(   )
①稳定性 ②多变性 ③权威性 ④不平等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