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促进民族团结课件+教案+同步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促进民族团结课件+教案+同步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促进民族团结》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①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②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③懂得以实际行动履行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义务。
重点 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难点 国家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以民族歌曲导入:试一试,你能从这首歌中找到哪些民族?答案解析: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引出本课主题--促进民族团结 思考:五十六个民族中,你对哪个民族比较熟悉。 通过歌曲,认识五十六个民族,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讲授新课 《民族大家庭》探究一:观看视频思考:你从五十六个民族喜迎国庆活动中获得哪些感悟?解析: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齐聚一堂,用特别的方式共同捍卫着民族的团结与祖国的统一,充分体现出各族人民的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兄弟情谊 探究二:思考:结合民族分布图及材料,能得到什么信息?探究三:解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遵循的三大原则:思考一:结合视频和材料,理解“各民族一律平等”?思考二:从江孜保卫战的历史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思考三:认识少数民族聚居省份和中东部省份的经济发展差距《家和万事兴》探究三:国家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举措有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具体的政策以及分别从哪些方面扶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探究四:作为公民要如何承担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结合实际情况,谈做法) 学生小组讨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视频感受,认识民族关系的原则,知道从自身做起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知道国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举措。从自身做起,维护民族团结。
板书 我国新型民族关系 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关系基本原则 国家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举措 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1 促进民族团结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内蒙古自治区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政策、编译出版完成了蒙古文版类蒙古文教材及教辅资料100余种;中小学资源开发建设任务;实现了民族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费。这些举措( )
①有利于维护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②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区域自治、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③能够消除民族之间的差别,实现真正的民族大融合
④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也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习近平总书记的话(  )
①启发我们只有坚持各民族团结互助,祖国的新疆才会更美丽 ②说明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③体现了我国坚持少数民族优先发展的基本原则 ④表明我国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3.“同心掬得满庭芳。”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青少年要
①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②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④关心和帮助少数民族同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为此,我们中学生应该
①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②与各民族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③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下列不属于强调“加强民族团结”的原因的是(  )
A.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手足相亲
B.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C.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加强民族团结
D. 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6.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河南省在产业援疆方面,突破单一模式,实现软件、硬件同步推进,“输血”“造血”齐头并进的立体援疆模式,使得受援地从根本上增强“造血”机能,取得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说明(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B. 在我国,各民族的政治地位平等
C. 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 应赋予少数民族地区更多自治权
7.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下列选项中与此无关的是(  )
A.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
D. 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迅速增长
8.2018年10月25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宁夏回族自治区取得以上成就的主要原因有 (  )
①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基本原则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④党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9.2018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和睦相处、团结温暖的大家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更加坚实、纽带更加牢固。为此,我们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①反映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表明了我国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③道出了我国各族人民实现个人梦想的心声 
④唱出了我国各族人民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愿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二、简答题
11.材料一 2017年9月,山东省第17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主题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围绕主题重点推出九项活动,不断为推动全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出新贡献。
材料二 2017年9月4日,由贵州省民宗委主办的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培训工程秋季攻势启动,围绕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民族民间工艺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培训,助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取得成效。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我国为什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2)启动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培训工程秋季攻势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民族关系?
(3)开展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民族民间工艺人才培养有什么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题文中出版完成了蒙古文版类蒙古文教材及教辅资料,体现了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有利于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④观点正确;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而不能消除民族之间的差别,③观点正确;党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各项政策,有利于维护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也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①②观点正确,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
2.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如今新疆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与我们坚持各民族团结互助分不开,表明我国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也说明了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①②④是正确的,③是错误的,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高低,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排除。故本题选A。
3.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民族团结的知识。根据课本所学知识,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结合实际生活,青少年还要主动关心和帮助少数民族同学。所以①②③④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所以正确答案是D。
【点睛】
本题需要学生掌握三个尊重的内容。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4.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依据教材知识,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积极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与各民族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等,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不能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去,③的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B。
5.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所以A、B、D都是加强民族团结的原因,与题意不符,故应排除;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C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本题选择C。
6.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依据教材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抓住题文中的关键词“对口援疆”“取得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等,由此可以看出,这是在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C符合题意;题文重点在强调各地支持民族地区的发展,这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各民族的政治平等无关,A、B、D与题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C。
7.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民族地区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依据教材知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再加上民族地区人民的艰苦创业,民族地区取得了辉煌成就,所以A、B、C都是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正确认识,与题意不符,故应排除;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迅速增长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无关,D符合题意,本题选择D。
8.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民族地区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依据教材知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再加上民族地区人民的艰苦创业,宁夏回族自治区取得了辉煌成就,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的体现,①与题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C。
9.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依据教材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所以B符合题意;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A与题意不符,故应排除;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C与题不符,故应排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与题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B。
10.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根据材料,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说明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说明我国各族人民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愿望,所以①②④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③道出了我国各族人民实现个人梦想的心声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材料,所以不选。所以正确答案是B。
11.(1)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②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③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④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⑤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⑥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等。
(2)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①有利于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②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等。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对重视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的原因,我们主要应该从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等角度进行认识。依据课本内容,我们主要应该从“维护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国追求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等方面具体进行回答、组织问题的答案。
(2)本问考查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依据教材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据此进行回答。
(3)此问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难度值一般。回答意义类问题,我们主要应该采用“有利于……”的模式具体组织答案。依据题文描述,开展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民族民间工艺人才培养,对于保护、继承和创新少数民族的文化,对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依照上述内容,采用“有利于……”的模式具体组织问题的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1 促进民族团结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7.1 促进民族团结
7.2 维护祖国统一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本单元教材结构:


8.1 我们的梦想
8.2 共圆中国梦







单元解读:和谐与梦想两个角度引导我们认识:中华民族一家亲,五十六个民族和谐相处,同呼吸,共命运;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命运;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汉族 2.阿昌族 3.白族 4.保安族 5.布朗族 6.布依族 7.朝鲜族 8.达斡尔族 9.傣族 10.德昂族 11.侗族 12.东乡族13.独龙族 14.鄂伦春族 15.俄罗斯族 16.鄂温克族 17.高山族 18.仡佬族 19.哈尼族 20.哈萨克族 21.赫哲族 22.回族 23.基诺族 24.京族 25.景颇族 26.柯尔克孜族 27.拉祜族 28.黎族 29.傈僳族 30.珞巴族 31.满族 32.毛南族 33.门巴族 34.蒙古族 35.苗族 36.仫佬族 37.纳西族 38.怒族 39.普米族 40.羌族 41.撒拉族 42.畲族 43.水族 44.塔吉克族 45.塔塔尔族 46.土族 47.土家族 48.佤族 49.维吾尔族 50.乌兹别克族 51.锡伯族 52.瑶族 53.彝族54.裕固族 55.藏族 56.壮族
民族大家庭

1
思考:试一试,你能从这首歌中找到哪些民族?
化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1ppt.com/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1ppt.com/kejian/lishi/

新课导入: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自 主 预 习

1

2

3
中华民族大家庭

4

5
怎样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
如何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
公民要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民族大家庭

1
观看视频思考:你从五十六个民族喜迎国庆活动中获得哪些感悟?
答案解析: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齐聚一堂,用特别的方式共同捍卫着民族的团结与祖国的统一,充分体现出各族人民的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兄弟情谊。
①分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②原则: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③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
④关系: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中华民族大家庭:

阅读P91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融合,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在格局。
思考:材料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阅读P92页: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思考:结合视频和材料,理解“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族平等:
2.民族关系基本原则:

①民族平等:各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各族人民共赴国难,团结御侮,救亡图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1903年12月,一支英国侵略军偷越我国边界,占领西藏帕里等地区,又于1904年4月进犯江孜。西藏人民践行“勿让洋人染指我疆土”“纵然男尽女绝,誓不与侵略者共天地”的誓言,在江孜保卫战中浴血奋战,坚持了3个多月。
思考:从江孜保卫战的历史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
民族团结:
答案解析:西藏人民在面对外来侵略时团结一致、抵御外辱,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奉献精神。例如,东北抗日联军。
2.民族关系基本原则:

②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各民族共同繁荣:
思考:面对7.1玉树地震,为什么面对大灾,各族群众主动参与救援行动?
答案解析: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全国各族人民对玉树地震灾区提供大力支援,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各族人民共同应对挑战、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民族关系基本原则:

③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家和万事兴

2
3、为什么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2017年人均GDP后十名省份
经济发展差距:大陆前三名分别为北京12.9万元、上海12.5万元和天津11.9万元;人均GDP最少的三个省分别是:甘肃2.9万、云南3.5万和贵州3.8万元。
4、怎样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

经济方面: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民生方面: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文化方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71.4%。
宁夏羊绒生产工厂
乌鲁木齐文博会上民族服饰展区
贵州千户苗寨发展生态旅游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作鱼皮画
鱼皮画是赫哲族特有的艺术品,具有鲜明的黑龙江地方特色,工艺独特精美,是纪念和收藏、馈赠之佳品。
赫哲族通过对鱼皮的粘贴和镂刻,以独特的形式,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扶持保护。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对于宁夏、新疆地区发展大有裨益!
5、公民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1.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驱车2个多小时,从西昌市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这说明( )
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③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我国各民族间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解决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null
运用拓展:
B
2.“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也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习近平总书记的话( )
①启发我们只有坚持各民族团结互助,祖国的新疆才会更美丽
②说明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③体现了我国坚持少数民族优先发展的基本原则
④表明我国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null
运用拓展:
A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7.1 促进民族团结
7.2 维护祖国统一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本单元教材结构:


8.1 我们的梦想
8.2 共圆中国梦







本课解读: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重点)
国家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难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