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社会思品3年中考2年模拟复习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一)(原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19】社会思品3年中考2年模拟复习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一)(原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一)

考点15: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中国历代大事速查表
朝代
存在时间
创建者
主要兴替过程

约前2070~
约前1600年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 的产生

约前1600~
前1046年

夏建立400多年后,国王 残暴无度,位于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 联合周边各部起兵,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夏建商。商末年国王 奢侈残暴,于公元 被灭

西周
前1046~
前771年

联合其他小国,在牧野展开大战,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
东周
春秋:前770
~前476
战国:前475
~前221
周平王
周平王把都城向东迁至洛邑,史称 , 分为春秋和 两个时期,春秋五霸中 最先称霸。战国七雄中, 的商鞅变法影响最大

前221
~前207年
秦始皇
嬴政
从公元 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公元前209年 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
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西汉
前202~9年
汉高祖
刘邦
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后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汉武帝时实现了大一统,进入


9年~23年
王莽
王莽即位之初,获得国内各方支持,但采取的改革措施脱离实际,遭到失败,并引发各地起兵防抗。不久,王莽政权被推翻
东汉
25~220年
汉光武

公元25年,西汉皇族 称帝,定都 ,在他统治时期减轻赋役负担,任用清廉官吏,史称“ ”,东汉末年,出现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三国
220~280年

①官渡之战:
时间:200年
人物:曹操和袁绍
意义:奠定了曹操统一 的基础
②赤壁之战:
时间:208年
人物:曹操的大军和刘备、孙权联军
意义:奠定了 的基础
③222年,孙权称王,国号 。吴国建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国号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统治区域

曹丕
220年
洛阳
黄河流域
蜀(汉)
刘备
221年

四川,荆州一部分,益州

孙权
222年

长江中下游
两晋
西晋
266~420年
司马炎
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废魏建晋, 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316年内迁 灭西晋。
东晋
司马睿
①317年, 在建康重建政权,史称 。东晋立国离不开士族的支持,其中琅邪王氏贡献最大。
②淝水之战:(时间:383年;交战双方:东晋和前秦苻坚;意义: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③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
南北朝
南朝
420~589年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统治,此后16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成都在建康,历史上合称为 。
北朝

①鲜卑族的拓跋部建立 ,定都平城(今大同),439年,统一 。
②6世纪前期,北魏内乱不止,分裂为东魏和 ,又分别演变为 和 ,历史上把这五个朝代称为 。
③5世纪到6世纪末,南朝和北朝对峙的时期合称为 。

581~618年
隋文帝
杨坚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近400年的民族战争和南北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统一,定都 。隋朝末年暴发大规模起义,贵族李渊反隋,隋灭亡

618~907年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在位的 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史称“ ”
五代十国
907年~979年

唐朝灭亡后,中国重新陷入分裂割据的状态,持续了50多年

北宋
960~1127年
宋太祖

960年,大将 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 ,不久,北宋重新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广大地区。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
南宋
1127~1276年
宋高宗
赵构
1127年,赵构称帝,后在南方的 定都,史称 ,1276年,元灭南宋

1271~1368年
元世祖
忽必烈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

1368~1644年
明太祖

1368年,农民起义领袖 建立明朝

1636~1912年
清太宗
皇太极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称可汗,国号“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 ;1644年,清兵击败明末农民起义军,进占北京,不久以后,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清代奠定了今天祖国的 基础,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推翻了几千年的 ,1912年,清帝退位
考点16: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秦始皇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及影响
1.时间: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秦朝,定都咸阳。
2.秦始皇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方面
措施
影响
政治
自称“始皇帝”,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 官僚制度。国家大事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设 、太尉和御史大夫,地方统一采用 。郡下设县,县下设乡、里。颁布大量的律令,如田律、盗贼令等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 、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中央集权制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 ,两者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影响范围广,程度深
交通
下令大修驰道,拆除所有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
交通更为便利,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
以 作为标准文字,推行全国,后又简化 成“隶书”
统一文字有利于秦帝国政令的推行,利于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边疆治理
修筑长城
抵御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和治理
经济
统一货币,以 为标准统一全国的货币。统一度、量、衡
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思想
实行
它虽然有利于统一,但摧残了文化,钳制了 ,残杀儒生,落下了千古骂名
二、汉武帝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方面
措施
影响
政治
颁布
大大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加强中央对各地官员的监督,建立 ,后设立司隶校尉
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进行监督,以加强皇帝的权威
思想文化
采纳了董仲舒“ ”的建议。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 ,成绩优秀的学生经考核可以直接做官,地方设官学
提高了皇帝的权威,实现了思想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使 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经济
控制货币的铸造与盐铁产销。将原先各地,及至私人都可经营的货币铸造、食盐与铁器生产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极大地增加了中央的收入
边疆治理
派 率兵反击匈奴
基本解除北部的边患,有利于北部的发展,汉武帝在河西走廊陆续设郡,还把长城延伸到敦煌以西地区
派 出使西域
与西域建立友好关系,并开通著名的丝绸之路
在汉武帝之后,公元 ,设立了“西域都护府”
使西域正式归入西汉的版图,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理,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促进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广大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唐太宗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方面
措施
影响
政治
于用人,虚怀纳谏。对 等有名的谏臣,不仅非常重用,还能虚心纳
袭和完善了隋代的
大 选拔
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提高 ,三省六部各有分工,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改变了隋唐以前主要依赖荐举和凭借家庭出身来做官的惯例,是一种 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 的竞争机会,为 提供了更多人才
经济
视 ,减轻赋税和劳役
②减少力役,不误农时
有利于 的恢复、发展,促进社会安定,国力增强
民族
关系
各少数民族 ,被尊为“天可汗”
② 嫁到吐蕃,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赢得了 的爱戴,促使民族关系融洽
总体
评价
总之,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 ”
四、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 ,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宋初统治者牢记这个教训。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采取措施,加强 。
2.主要措施及影响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
地方的 、财权和 都收归中央,官员的权力比以往受到制衡和约束,武人干政的风险降低, 受到社会普遍尊重,总之,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削弱了军队的 ,这是宋代形成“ ”局面的原因之一。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
“ ”的局面
建立 ,轮流驻防京师
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节度使从此成为毫无实权的虚衔
派官员到地方
采取 的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
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评价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因为文人不懂军事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
(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有利于统一,防止分裂;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
(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
(4)发展科举制,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伍的庞大。
考点17:概述元、明、清时期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史实
一、元朝的建立及其对国家统一的贡献
1.建立及统一:12世纪时,蒙古各部混战不已,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大汗,尊称 ,蒙古国建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他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了西夏和金。1271年 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元灭南宋,不久,元军消灭了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全国。
2.对国家统一的贡献
(1)政治方面:忽必烈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建立
。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意义: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我国 的设置始于元朝。
(2)边疆治理方面:元政府加强了对 的管辖,在中央设立 ,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并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
意义: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3)经济方面:忽必烈重视 ,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推广棉花的种植。
意义:北方农业由此得到恢复和发展。
(4)交通方面: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开凿了两段新运河,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建立了比较完善的 。
意义:交通畅通,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许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都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还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5)在台湾设 。
(6)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汉族人也流入边疆,开始形成一个新民族—— 。
二、明朝对国家统一的贡献
1.政治上:通过废除 、创内阁、设 和迁都 等措施,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2.经济上:明初统治者实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 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明中后期进一步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3.边疆治理及少数民族地区管理上:
(1)抗击倭寇:明朝中期,日本海盗经常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当时人们称之“倭寇”,16世纪中期, 和 奉命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2)收复台湾: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的 率领军队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1662年初,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次年,清朝设置 。
(3)增修长城:为了防范 南下,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固、增修长城,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
(4)改土归流:明成祖时,在我国西南的一些地区取消土司制度,设立与中原地区相同的行政制度,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这就是 。
(5)茶马贸易:古代中原王朝还发展起用茶换取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少数民族马匹的茶马贸易制度。到了明朝,政府在多地设置 ,专门管理茶马贸易事宜。这种贸易往来,促进了内地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清朝对国家统一的贡献
措施
作用或意义
修建
成为清统治者处理民族事务的政务中心,利用 、宴饮、围猎等手段,联络感情
乾隆皇帝亲自接见回归的蒙古
加强了民族团结
西藏达赖、班禅通过 确定;由中央政府册封;1727年,设立 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密切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西南:
加强了中央与 的联系,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
西北:18世纪中期,粉碎了 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天山以北地区。平定了天山南路的 ,后来,清政府在该地区设置 ,管理整个新疆地区事务
严厉打击了破坏国家统一的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了新疆与清朝中央政府的联系,使清朝对
的统治增强,边防更加巩固
东北: ,反击沙俄入侵,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巩固了边防,维护了领土主权
内外蒙古地区:实行盟、旗两级管理体制
密切了蒙古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加强了对蒙古地区的管理
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密切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巩固了我国东南海防
共同作用: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团结;清朝奠定了今天我国 的疆域版图

考点1:朝代更替、统一与分裂时期
1.(2016年慈溪市模拟)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1125~1210)《示儿》。陆游生活的时代,统治我国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是 (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
【答案】D
【考点】朝代更替、统一与分裂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时序,从材料陆游的生卒时间(1125~1210)可知,陆游生活的年代主要是南宋时期,在他生活的年代,在我国中原地区与南宋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是金(1115~1276),由女真族建立。因此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根据中国历史年表可以得知答案。
2. (2016衢州卷)读图3,对相关朝代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a、c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
B.b、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C.b朝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关系融洽
D.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
【答案】C
【考点】朝代更替、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解析】c是北宋,处在分裂时期,所以A不正确。a是隋朝,b是唐朝,d是元朝,因此B不正确。北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措施,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D也不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C。
【点评】本题稍有难度,先要看懂年代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的得出答案。
考点2: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1)(2018?湖州)以下统治者的举措与其产生的影响匹配正确的有
序号
举措
影响

秦始皇统一文字
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

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
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人才

宋太祖采取崇文抑武策略
加强了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考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解析】该题考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并评价其影响。秦始皇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推行全国,后又简化小篆成“隶书”,统一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①正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②正确;唐太宗扩大科举选拔,改变了隋唐以前主要依赖荐举和凭借家庭出身来做官的惯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人才,③正确;宋太祖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使武人干政的风险降低,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但是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的局面,同时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④不全面。因此,本题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历史事件的影响。
(2)(2017?湖州卷)“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
【解析】本题考查宋太祖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从题干关键词“儒臣”“武将”等可以看出这项措施是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①表述错误,应该是重文轻武;该措施削弱了军队战斗力,②也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宋太祖加强统治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考点3:元、明、情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
(1)(2015年杭州卷)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以下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 )2·1·c·n·j·y
A.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文化的繁荣与昌盛21*cnjy*com
C.机构的设置与变化 D.对个的联系与交往2-1-c-n-j-y
【答案】A
【考点】元、明、情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宣政院是元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而设立的机构,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自此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1661年,郑成功率军入台,与侵占台湾的荷兰殖民者作战。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荷兰殖民者,打击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巩固了国家统一;伊犁将军的设置是清朝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之一,主要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国家统一。因此三者都属于对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察元明清三朝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2)(2015年嘉兴卷)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成祖迁都北京,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其共同目的是( )
A.巩固完善土司制度 B.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
C.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D.抵御沙俄的侵略
【答案】B
【考点】元、明、情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元代设置行省制的目的是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北方的控制;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的目的是缓和民族矛盾,有利于国家安定。综合分析可知,三者的共同作用是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 B 项准确;A 项中的元代开始土司制度,目的是巩固边疆,维护国家统一,后被历朝完善,清政府时期又采取“改土归流”的政策;C.D 两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故本题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察元明清三朝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选择题
1.(2018?绍兴义乌)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以下文物可以佐证的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征有

滇王之印(汉) 掣签用的金瓶(清) 四川彝族土司印(清)
①君主专制 ②农耕经济的繁盛
③中央集权 ④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8?嘉兴舟山)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A.行政事务 B.监察事务 C.军事管理 D.财政管理
3.(2018?湖州)小明要上网查询中国古代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历史资料,以下查询关键词合适的有
①改土归流 ②宣政院 ③伊犁将军 ④驻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8?宁波)“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为“制六合”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皇帝制、实行三省六部制 B.建立刺史制、统一文字
C.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D.推行内阁制、颁布严苛律令?
5.(2018?宁波)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举措。下列属于清朝的举措有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设立宣政院 ③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8?宁波)右边表格中由史实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2018?金华丽水)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对群臣说:“中书召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然驳正。”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
A.替皇帝起草诏令 B.审核诏令内容
C.负责诏令的执行 D.负责监察百官
8.(2018?杭州B卷)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某位学者“罢黜百家”的建议,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这位学者是
孟子 B.孙武 C.董仲舒 D.司马迁
9.(2018?丽水)卢镗,字子鸣,明朝处州人。他一生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奋勇抗击外敌,与戚继光、俞大猷并称“抗倭三将”,名垂青史。下列事件与其功绩性质相同的是
A.霍去病反击匈奴 B.唐朝平定“安史之乱”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
10.(2017年丽水卷)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右图是某同学复习该内容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有误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2017年杭州市B卷)“马到成功”蕴含着人们对事情成功的美好祝愿。下列“马”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书中的是
A B C D21世纪教育网版
12.(2016绍兴卷)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意见______。
①有利于学术文化的繁荣 ②推动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③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 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17年台州卷)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此建议
①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②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
③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 ④使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4.(2017年湖州卷)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图5)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
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
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
④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17年金华卷)“穿越跑”是许多马拉松比赛上的亮丽风景线。若你是其中一员.穿越到西汉,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凯旋而归 ②诸子百家就推恩令一的利弊各抒己见
③皇帝与蒙古王公在木兰围场围猎 ④太学儒生董某因学习成绩优秀直接为官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6.(2017年宁波卷)“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21*cnjy*com
A.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B.焚书坑儒 推恩令
C.统一文字 推恩令 D.统一文字 罢黜百家
17.(2016年绍兴卷)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该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设置台湾府 B.实行改土归流 C.设立宣政院 D.设立驻藏大臣
二、非选择题
1.(2018?衢州)(12分)南孔圣地、衢州有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衢州有礼包括对自然、历史、社会和未来有礼。对自然有礼,就是对自然有敬畏之心,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态;对社会有礼,就是人与人之间,对他人、客商、游客、所有人都有礼;对历史有礼,就是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挖掘好、发扬好;对未来有礼,就是把握未来发展趋势,顺应互联网时代……衢州有礼,龙门在行动。
(1)龙门村位于开化县的 (方位)。该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龙门村重视发掘地方文化资源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龙门村的发展是如何体现“衢州有礼”的。(6分)
2.(2018?台州)(12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贯穿中国古代史的始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的任免、考核、奖惩悉操于中央政府和皇帝之手。当西汉出现了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府的端倪时,贾谊向文帝建言:“欲使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摘编自班固《汉书》
(1)贾谊的建言在汉武帝的哪一政策中得以体现?有什么历史作用?(3分)
材料二:唐末以来五十多年间,更换了五个朝代、八姓十三君。时人眼中,赵匡胤可能是五代后的第六代皇帝。“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无强臣之患……”今人眼中,赵匡胤是三百 多年赵宋皇朝的立国者。
——摘编自邓广铭《宋史十讲》
(2)结合材料二,分析赵匡胤能成为“三百多年皇朝立国者”的原因。(4分)
材料三:元统治者为了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设置地方区域,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明清两朝开始酝酿解决“以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割据制度。
——摘编自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哪一项改革措施?明清两朝是怎样解决土司割据制度的?(2分)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发展史,并分析对我们的启示。(3分)
3.(2015年宁波卷)(8分)文献资料、实物资料等都是历史发展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反映的措施或制度
措施或制度开始实行的朝代
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史记》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元史》


永乐十一年……乃分其地为八府四州,设贵州布政使司,而以长官司七十五分隶属,属户部。——《明史》
改土归流

材料二 实物资料
(1)阅读材料一,写出表格中①②所代表的措施或制度。(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目前我国政府在西藏实行哪项基本政治制度?(3分)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概括上述措施和制度的共同作用并发表你的感想。(3分)
4.(2016台州卷)(10分)阅读史料,回答下列问题。
时期
史料
问题
奏汉
时期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1)秦朝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4)史料共同反映的古代中国政治体制是什么?它有何积极作用?(4分)
隋唐
时期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资治通鉴》
(2)唐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2分)
元明清
时期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元史》
(3)元朝行中书省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分)
5.(2017年嘉兴卷)(10 分)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 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 县令或县长。21cnjy.com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2分)
材料二: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4分)
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远追唐宋承元制......www.21-cn-jy.com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4分)
6.(2017年丽水卷)(10分)“一带一路”既是一条和平友谊之路,更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义新欧班列途经地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这里全年降水较 ▲ (填多或少)。(2分)
(2)材料中“凿空之旅”指什么历史事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凿空之旅”的影响。(3分)
(3)列举新航路开辟前,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互学互鉴”的两例史实。(2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分)

一、选择题
1.(2018年嘉兴市南湖区一模)据宋代《图经》记载:“秦郡天下,定江南郡会稽,置长水县”。下列对该史料解读准确的是(??? )
A.郡县制出现于秦国 B.长水县是会稽郡的封地 C.郡县制延续到宋代 D.秦朝在地方设立郡县制 2.(2018年嘉兴市桐乡区一模)乌镇是江南水乡古镇,也是历史文化名镇。今天的乌镇,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更是光芒四射,魅力无穷。回答下列小题。
(1)乌镇地处杭嘉湖平原,河湖密布,居民傍水而居,城乡因水而兴。这里的河流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福祉有(??? ) ①灌溉农田,利于水稻种植??? ②水产养殖,利于渔业发展 ③水上航运,便于交通运输??? ④水能丰富,便于水力发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茅盾先生在《可爱的故乡》一文中写道:“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春秋时,吴曾在此屯兵以防越,故名乌戍。”如果从“乌戍”算起的话,乌镇历史的开端应是在(??? )
A.?战国时期 B.?西周时期 C.?东周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
3.(2018年湖州市十二中三模)袁枚(1716~1797)是“乾隆三大家”之一。符合他生活的时代特征的是(??? )
A.皇权顶峰,大臣跪录 B.农耕繁盛,危机四伏 C.外邦朝拜,天朝上国 D.中华文明,领先世界
4.(2018年嘉兴市南湖区一模)下列对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出现的著作,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道德经》??? ②《齐民要术》??? ③《本草纲目》??? ④《史记》
A.④①②③ B.①④②③ C.④③②① D.①②③④
5.(2018年湖州市十二中三模)“历史很精彩,我要去读读”。小丽读了《马可波罗行纪》。此书中,小丽可能会读到的场景是(??? )
A.?往来的官吏们在某地驿站吃饭、休息 B.?蒸汽轮船沿运河把南方的粮食运往北方 C.?扬州人民大面积种植橄榄、番茄 D.?元大都有雄伟的高架桥引水桥、圆形剧场
6.(2018年嘉兴市秀洲区二模)阅读表格,回答小题。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采用“皇帝制”和“郡县制”
颁布“推恩令”;设立①
文化

推行儒学教育
(1)适合填在表格中①②处的是(??? )
A.?司隶校尉;统一文字 B.?三省六制;“焚书坑儒” C.?刺史制度;独尊儒术 D.?地方节度使;创立科举
(2)表格中两位历史人物的治国之策共同的影响有(???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维护了领土完整 ③加强了思想控制??? ④促进了经济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2018年嘉兴市南湖区一模)货币是一面镜子,它为我们提供着历史镜像。图4中的文物是某地历史博物馆馆藏,从中可读出的正确信息是(??? )
A.是研究古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B.它广泛流通于秦始皇统治时期 C.货币中的文字是改良过的隶书 D.隋朝是最后使用五铢钱的朝代
8.(2018年绍兴市模拟)历史推论离不开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全国统一 C.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9.(2018年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三模)阅读以下三则资料,回答小题资料1: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于菰城(今浙江湖州南菰城遗址)置乌城县,属会稽郡。 资料2:1896年南浔“四象”之一庞家的庞元济与杭州富商丁丙在杭州塘栖镇集资筹建大纶制丝厂。至1920年时,丝车扩充至486台,时誉“大纶所产厂丝,久为国诸厂之冠”。 资料3:1937年11月下旬,国民党军第170、172师在湖州升山、八里店一带顽强阻击日军,第145师433旅在长兴、广德间的大松岭与日军激战3天。
(1)资料1可以用来佐证秦朝在地方推行(??? )
A.?郡县制度 B.?刺史制度 C.?行省制度 D.?改土归流
(2)最有可能导致资料2所述现象出现的国内原因是(??? )
A.?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资本主义国家无暇东顾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D.?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下列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可以由资料3推断得出的是(??? )
A.?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B.?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海内万中华儿女同仇敌忾 ?????D.?国民党将士英勇抗战
10.(2018年湖州市十二中三模)我国现在的一些地区有“状元红”酒、“状元豆”和“进士糕”等食品,这些食品名称中“状元、进士”的称呼可追溯于(??? )
A.?秦朝时期统一文字 B.?西汉时期独尊儒术?????????
C.?隋唐时期科举考试 D.?宋朝时期崇文抑武
11.(2018年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三模)中国象棋被誉为“纵横之智慧,浓缩之历史”。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楚河汉界”源于秦国某年的历史 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秦始皇 C.“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元代 D.“围魏救赵”的战术思想源于战国
12.(2018年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三模)如果你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导演,下列场景中惟一有可能在剧中出现的是(??? )
A.官渡之战前,袁绍通过运河将军队迅速调往前线 B.曹操用《齐民要术》指导屯田农民提高生产技术 C.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发射火炮、火箭,点燃曹军的战船 D.在手术之前,华佗先给病人服下“麻沸散
13.(2017年宁波市海曙区模拟卷)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历史人物是 ( )
A.孔子 B.秦王嬴政 C.北魏孝文帝 D.唐太宗
14.(2017年宁波市海曙区模拟卷)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成祖迁都北京,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其共同目的是 ( )
A.巩固完善土司制度 B.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
C.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D.抵御沙俄的侵略
15.(2017年慈溪市模拟卷)经典诵读 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 信息。 《三字经 》 “嬴秦氏, 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16.(2017年慈溪市模拟卷)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功绩相符的是( )
①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文字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边疆治理,设立“西域都护府”
③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 ,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④宋太祖——崇文抑武,创立三省六部制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7.(2017年义乌市模拟卷)400多年前,9000多名义乌兵跟随戚继光修筑长城、戊守边关,消除北方边患。从一定程度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是
A. 汉化政策 B. 各民族一视同仁 C.怀柔政策 D.防御性的民族政策
18.(2017年义乌市模拟卷)读图,对中国相关朝代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
A.a、c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
B.b、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C.b朝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关系融洽
D.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
二、非选择题
1.(2018年嘉兴市秀洲区二模)斯塔夫里阿诺斯: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我封闭,对其他文明采取排斥对立态度的民族迟早要葬身在时间的大漠之中。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王天堑《多极世界和为贵一兼评享廷顿“文明冲突论”》 材料二:“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
(1)请用我国明清时期以来的两例史实来论证材料一中的观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句话的。
(3)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的分析,请你用一句话谈谈对“文明成就”的认识。
2.(2018年嘉兴市桐乡区一模)【A组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院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 ??? 材料二:汉武帝任用赵绾等儒臣,又听董仲舒的话,“表彰六艺”,“罢黜百家”,于是战国时“百学并行”的现象,至此就“定于一尊”了。至于汉武帝所以尊崇儒术,因一个人治天下,无论怎样凭恃武力,总不能全不讲教化,而讲教化,只有儒家之学最长. ??? ——摘编自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 材料三: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 ???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1916年)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所述的古代历史大事,并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两者对思想文化的共同影响。
(2)材料三表明当时中国掀起了什么运动?结合材料和相关历史知识,简析此次运动反对“孔子之道”的原因。
3.(2018年湖州市南浔区二模)46.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进人新时代,湖州人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书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精彩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湖州建制始于战国,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徒封于湖州,在此筑城,始置“苯城县”……1079年,大文豪苏轼莅湖主政(任湖州知州)。 材料二:2018年4月,10多家央嫌密集点赞湖州生态文明建设,一时间湖州霸屏全国。 相关链接——重塑绿水青山的湖州样本 妙西镇的发展之路,是整个湖州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后,当地的矿山企业,一度多达600多家,当地人眼见着“天不再蓝,山不再绿,水不再清”。自2005年开始,妙西镇用了6年时间,陆续关停境内的22家矿山企业;之后,妙西镇根据区域内拥有梅园、桃园以及毛竹林、茶园等资源,适时推出一批充分挖掘茶文化、农事文化的系列活动,每年就吸引150万人次的各地游客;为了还河洁净,当地先后投入几百多万元,进行河道清淤、河岸砌绑的整治。
(1)“前248年”用世纪纪年法应该如何表示?一代文豪苏轼“在湖主政”与当时统治者采取的哪一项策略有关?
(2)结合相关链接,分析妙西镇能重塑绿水青山湖州样本的原因。
4. (2017年仙居县模拟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华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主体,中华文明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为标志,率先以治理的“高端策略”摆脱了“低端策略”,这是东方文明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第一次赶超西方世界,并最终在隋唐时期领先世界,并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以公元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为标志,西方再次逐步“赶超”中华文明。直到19世纪,西方开始统治世界。西方的优势在于它在长期的赶超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自19世纪开始,西方的治理体系不仅被视为有效的,而且还被视为普适的;不仅被视为富强之理,而且被称为正义之道。——选自韩毓海《中华文明再次走向世界辉煌》2-1-c-n-j-y
(1)先秦所谓治理的“低端策略”在地方管理上主要是指什么重要制度?从秦到隋唐所谓治理的“高端策略”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哪些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4分)
(2)试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分析西方治理体系成为“普适的”“正义之道”原因?(4分)
(3)两则材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2分)
5.(2017萧山区模拟卷)(8分)一种制度(或政策)的创立、实施,都会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借鉴2014福建文综38题+改编)
材料一: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1)科举制创立于哪一朝代?(1分)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八年级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2分)
材料三: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四 ……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2)科举制度废止于哪一年?综合材料四、五分析该制度在近代中国难逃被废除命运的原因。(3分)
科举制的兴衰,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
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一)

考点15: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中国历代大事速查表
朝代
存在时间
创建者
主要兴替过程

约前2070~
约前1600年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约前1600~
前1046年

夏建立400多年后,国王桀残暴无度,位于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联合周边各部起兵,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夏建商。商末年国王纣奢侈残暴,于公元前1046年被灭

西周
前1046~
前771年
周武王
周武王联合其他小国,在牧野展开大战,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东周
春秋:前770
~前476
战国:前475
~前221
周平王
周平王把都城向东迁至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最先称霸。战国七雄中,秦国的商鞅变法影响最大

前221
~前207年
秦始皇
嬴政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西汉
前202~9年
汉高祖
刘邦
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后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汉武帝时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9年~23年
王莽
王莽即位之初,获得国内各方支持,但采取的改革措施脱离实际,遭到失败,并引发各地起兵防抗。不久,王莽政权被推翻
东汉
25~220年
汉光武
帝刘秀
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在他统治时期减轻赋役负担,任用清廉官吏,史称“光武中兴”,东汉末年,出现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三国
220~280年

①官渡之战:
时间:200年
人物:曹操和袁绍
意义: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②赤壁之战:
时间:208年
人物:曹操的大军和刘备、孙权联军
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③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吴国建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国号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统治区域

曹丕
220年
洛阳
黄河流域
蜀(汉)
刘备
221年
成都
四川,荆州一部分,益州

孙权
222年
建业
长江中下游
两晋
西晋
266~420年
司马炎
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废魏建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316年内迁匈奴人灭西晋。
东晋
司马睿
①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政权,史称东晋。东晋立国离不开士族的支持,其中琅邪王氏贡献最大。
②淝水之战:(时间:383年;交战双方:东晋和前秦苻坚;意义: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③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
南北朝
南朝
420~589年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统治,此后16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成都在建康,历史上合称为南朝。
北朝

①鲜卑族的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今大同),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②6世纪前期,北魏内乱不止,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又分别演变为北齐和北周,历史上把这五个朝代称为北朝。
③5世纪到6世纪末,南朝和北朝对峙的时期合称为南北朝。

581~618年
隋文帝
杨坚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近400年的民族战争和南北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统一,定都长安。隋朝末年暴发大规模起义,贵族李渊反隋,隋灭亡

618~907年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五代十国
907年~979年

唐朝灭亡后,中国重新陷入分裂割据的状态,持续了50多年

北宋
960~1127年
宋太祖
赵匡胤
960年,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不久,北宋重新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广大地区。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
南宋
1127~1276年
宋高宗
赵构
1127年,赵构称帝,后在南方的临安定都,史称南宋,1276年,元灭南宋

1271~1368年
元世祖
忽必烈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

1368~1644年
明太祖
朱元璋
1368年,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建立明朝

1636~1912年
清太宗
皇太极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称可汗,国号“后金”;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兵击败明末农民起义军,进占北京,不久以后,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清代奠定了今天祖国的疆域基础,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推翻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清帝退位
考点16: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秦始皇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及影响
1.时间: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秦朝,定都咸阳。
2.秦始皇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方面
措施
影响
政治
自称“始皇帝”,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国家大事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地方统一采用郡县制。郡下设县,县下设乡、里。颁布大量的律令,如田律、盗贼令等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中央集权制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君主专制,两者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影响范围广,程度深
交通
下令大修驰道,拆除所有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
交通更为便利,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
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推行全国,后又简化小篆成“隶书”
统一文字有利于秦帝国政令的推行,利于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统一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边疆治理
修筑长城
抵御匈奴,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和治理
经济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统一全国的货币。统一度、量、衡
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思想
实行焚书坑儒
它虽然有利于统一,但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残杀儒生,落下了千古骂名
二、汉武帝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方面
措施
影响
政治
颁布推恩令
大大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加强中央对各地官员的监督,建立刺史制度,后设立司隶校尉
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进行监督,以加强皇帝的权威
思想文化
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经考核可以直接做官,地方设官学
提高了皇帝的权威,实现了思想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经济
控制货币的铸造与盐铁产销。将原先各地,及至私人都可经营的货币铸造、食盐与铁器生产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极大地增加了中央的收入
边疆治理
派卫青、霍去病率兵反击匈奴
基本解除北部的边患,有利于北部的发展,汉武帝在河西走廊陆续设郡,还把长城延伸到敦煌以西地区
派张骞出使西域
与西域建立友好关系,并开通著名的丝绸之路
在汉武帝之后,公元前60年,设立了“西域都护府”
使西域正式归入西汉的版图,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理,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促进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广大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唐太宗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方面
措施
影响
政治
①于用人,虚怀纳谏。对魏征等有名的谏臣,不仅非常重用,还能虚心纳
②沿袭和完善了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③扩大科举选拔
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提高行政效率,三省六部各有分工,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改变了隋唐以前主要依赖荐举和凭借家庭出身来做官的惯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人才
经济
①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劳役
②减少力役,不误农时
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促进社会安定,国力增强
民族
关系
①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被尊为“天可汗”
②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赢得了少数民族的爱戴,促使民族关系融洽
总体
评价
总之,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
四、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宋初统治者牢记这个教训。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2.主要措施及影响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
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中央,官员的权力比以往受到制衡和约束,武人干政的风险降低,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总之,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是宋代形成“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
建立禁军,轮流驻防京师
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节度使从此成为毫无实权的虚衔
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
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评价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因为文人不懂军事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
(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有利于统一,防止分裂;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
(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
(4)发展科举制,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伍的庞大。
考点17:概述元、明、清时期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史实
一、元朝的建立及其对国家统一的贡献
1.建立及统一:12世纪时,蒙古各部混战不已,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他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了西夏和金。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1276年,元灭南宋,不久,元军消灭了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全国。
2.对国家统一的贡献
(1)政治方面:忽必烈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意义: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始于元朝。
(2)边疆治理方面:元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并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
意义: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3)经济方面:忽必烈重视发展农业,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推广棉花的种植。
意义:北方农业由此得到恢复和发展。
(4)交通方面: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开凿了两段新运河,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
意义:交通畅通,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许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都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还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5)在台湾设澎湖巡检司。
(6)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汉族人也流入边疆,开始形成一个新民族——回族。
二、明朝对国家统一的贡献
1.政治上:通过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措施,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2.经济上:明初统治者实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明中后期进一步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3.边疆治理及少数民族地区管理上:
(1)抗击倭寇:明朝中期,日本海盗经常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当时人们称之“倭寇”,16世纪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2)收复台湾: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领军队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1662年初,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次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3)增修长城: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固、增修长城,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
(4)改土归流:明成祖时,在我国西南的一些地区取消土司制度,设立与中原地区相同的行政制度,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这就是改土归流。
(5)茶马贸易:古代中原王朝还发展起用茶换取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少数民族马匹的茶马贸易制度。到了明朝,政府在多地设置茶马司,专门管理茶马贸易事宜。这种贸易往来,促进了内地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清朝对国家统一的贡献
措施
作用或意义
修建避暑山庄
成为清统治者处理民族事务的政务中心,利用联姻、宴饮、围猎等手段,联络感情
乾隆皇帝亲自接见回归的蒙古土尔扈特部
加强了民族团结
西藏达赖、班禅通过金瓶掣签确定;由中央政府册封;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密切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西南:改土归流
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
西北:18世纪中期,粉碎了准噶尔贵族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天山以北地区。平定了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叛乱,后来,清政府在该地区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整个新疆地区事务
严厉打击了破坏国家统一的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了新疆与清朝中央政府的联系,使清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增强,边防更加巩固
东北:雅克萨之战,反击沙俄入侵,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巩固了边防,维护了领土主权
内外蒙古地区:实行盟、旗两级管理体制
密切了蒙古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加强了对蒙古地区的管理
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密切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巩固了我国东南海防
共同作用: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团结;清朝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考点1:朝代更替、统一与分裂时期
1.(2016年慈溪市模拟)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1125~1210)《示儿》。陆游生活的时代,统治我国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是 (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
【答案】D
【考点】朝代更替、统一与分裂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时序,从材料陆游的生卒时间(1125~1210)可知,陆游生活的年代主要是南宋时期,在他生活的年代,在我国中原地区与南宋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是金(1115~1276),由女真族建立。因此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根据中国历史年表可以得知答案。
2. (2016衢州卷)读图3,对相关朝代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a、c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
B.b、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C.b朝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关系融洽
D.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
【答案】C
【考点】朝代更替、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解析】c是北宋,处在分裂时期,所以A不正确。a是隋朝,b是唐朝,d是元朝,因此B不正确。北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措施,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D也不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C。
【点评】本题稍有难度,先要看懂年代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的得出答案。
考点2: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1)(2018?湖州)以下统治者的举措与其产生的影响匹配正确的有
序号
举措
影响

秦始皇统一文字
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

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
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人才

宋太祖采取崇文抑武策略
加强了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考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解析】该题考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并评价其影响。秦始皇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推行全国,后又简化小篆成“隶书”,统一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①正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②正确;唐太宗扩大科举选拔,改变了隋唐以前主要依赖荐举和凭借家庭出身来做官的惯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人才,③正确;宋太祖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使武人干政的风险降低,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但是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的局面,同时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④不全面。因此,本题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历史事件的影响。
(2)(2017?湖州卷)“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
【解析】本题考查宋太祖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从题干关键词“儒臣”“武将”等可以看出这项措施是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①表述错误,应该是重文轻武;该措施削弱了军队战斗力,②也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宋太祖加强统治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考点3:元、明、情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
(1)(2015年杭州卷)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以下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 )2·1·c·n·j·y
A.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文化的繁荣与昌盛21*cnjy*com
C.机构的设置与变化 D.对个的联系与交往2-1-c-n-j-y
【答案】A
【考点】元、明、情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宣政院是元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而设立的机构,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自此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1661年,郑成功率军入台,与侵占台湾的荷兰殖民者作战。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荷兰殖民者,打击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巩固了国家统一;伊犁将军的设置是清朝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之一,主要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国家统一。因此三者都属于对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察元明清三朝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2)(2015年嘉兴卷)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成祖迁都北京,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其共同目的是( )
A.巩固完善土司制度 B.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
C.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D.抵御沙俄的侵略
【答案】B
【考点】元、明、情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元代设置行省制的目的是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北方的控制;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的目的是缓和民族矛盾,有利于国家安定。综合分析可知,三者的共同作用是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 B 项准确;A 项中的元代开始土司制度,目的是巩固边疆,维护国家统一,后被历朝完善,清政府时期又采取“改土归流”的政策;C.D 两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故本题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察元明清三朝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选择题
1.(2018?绍兴义乌)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以下文物可以佐证的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征有

滇王之印(汉) 掣签用的金瓶(清) 四川彝族土司印(清)
①君主专制 ②农耕经济的繁盛
③中央集权 ④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17)
【解析】滇王之印是汉武帝发兵征讨云南,滇王降汉后汉武帝所赐,此举巩固了西南边疆,加强了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1792年,清朝开始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雍正时期,改土归流开始大规模实行,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因此三个文物都可以佐证的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征是中央集权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因此本题答案是D。
2.(2018?嘉兴舟山)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A.行政事务 B.监察事务 C.军事管理 D.财政管理
【答案】B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
【解析】该题考查汉武帝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按照中央的要求,刺史监视所属郡国主要官员的行为,年底到都城向皇帝汇报。因此,这一时期此时主要负责监察事务。答案选择B。
3.(2018?湖州)小明要上网查询中国古代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历史资料,以下查询关键词合适的有
①改土归流 ②宣政院 ③伊犁将军 ④驻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7)
【解析】该题考查元明清时期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史实,题干中指出是针对“西藏地区”,按照要求进行选择即可。①改土归流是明清时期针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措施,不符合;②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设立的管辖西藏事务的机构,符合;③伊犁将军是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为管理整个新疆地区设置的,不符合;④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符合。因此,本题答案为C。
4.(2018?宁波)“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为“制六合”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皇帝制、实行三省六部制 B.建立刺史制、统一文字
C.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D.推行内阁制、颁布严苛律令?
【答案】C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
【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政治上确立皇帝制度,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颁布了大量的律令,在地方上统一实行郡县制;文化上统一了文字,经济上统一的度量衡。三省六部制开创于隋,完善于唐,A不符合;刺史制度是汉武帝采用监察制度,B也不符合;废丞相建内阁是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D也不符合。C项的措施秦始皇采取的,因此答案为C。
5.(2018?宁波)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举措。下列属于清朝的举措有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设立宣政院 ③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7)
【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四选三,只要排除一项就可以得出答案。②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设立的管辖西藏事务的机构,不符合,可排除;清初,确立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①符合;改土归流是明清时期针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措施,清雍正时期大规模实行,③符合;④伊犁将军是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为管理整个新疆地区设置的,符合。因此,本题答案为C。
6.(2018?宁波)右边表格中由史实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1、16、20、22、29)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史论结合。根据所学知识,找出史实和结论是否对应。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统一后的西域,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开始行使国家主权,西域从此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都护府设立的时间晚于丝绸之路的开通,①不符合。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②正确。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法律文件),国王权力受到议会制约,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这种制度被称为君主立宪制,③符合。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而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红军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经过艰难的探索,到1930年上半年,逐步确立了大革命(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④也不符合。因此,本题选择B。
7.(2018?金华丽水)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对群臣说:“中书召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然驳正。”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
A.替皇帝起草诏令 B.审核诏令内容
C.负责诏令的执行 D.负责监察百官
【答案】B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
【解析】本题考查唐太宗为加强统治采取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内容,尚书省下辖六部,负责诏令的执行。因此答案为B。
8.(2018?杭州B卷)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某位学者“罢黜百家”的建议,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这位学者是
孟子 B.孙武 C.董仲舒 D.司马迁
【答案】C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
【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该主张是由董仲舒提出的。因此答案为C。
9.(2018?丽水)卢镗,字子鸣,明朝处州人。他一生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奋勇抗击外敌,与戚继光、俞大猷并称“抗倭三将”,名垂青史。下列事件与其功绩性质相同的是
A.霍去病反击匈奴 B.唐朝平定“安史之乱”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
【答案】C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7)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时期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史实,属于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霍去病反击匈奴是开疆拓土,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和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都是属于平定内乱。因此答案为C。
10.(2017年丽水卷)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右图是某同学复习该内容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有误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5、16)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各朝代的政治制度,②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唐朝完善的,图片标注错误;③内阁制是明代创立的,图片标注也是错误的,故选B。
11.(2017年杭州市B卷)“马到成功”蕴含着人们对事情成功的美好祝愿。下列“马”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书中的是
A B C D21世纪教育网版
【答案】A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
【解析】从题干“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书中”可知考查内容是秦统一文字这一措施,秦统一后,将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因此秦朝官方文书应该用小篆。故答案为A。
12.(2016绍兴卷)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意见______。
①有利于学术文化的繁荣 ②推动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③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 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4、16)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汉武帝、董仲舒、孔子”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儒家思想的史实。②④符合该史实,故选C。
13.(2017年台州卷)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此建议
①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②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
③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 ④使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
【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经考核可以直接做官,地方设官学。所以正确答案是B。
14.(2017年湖州卷)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图5)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
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
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
④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
【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图5是秦代文物,①错误;推恩令是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④不符合。所以正确答案是C。
15.(2017年金华卷)“穿越跑”是许多马拉松比赛上的亮丽风景线。若你是其中一员.穿越到西汉,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凯旋而归 ②诸子百家就推恩令一的利弊各抒己见
③皇帝与蒙古王公在木兰围场围猎 ④太学儒生董某因学习成绩优秀直接为官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历史的有关知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后,儒家学说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其他各家学说的影响逐渐降低,①错误;“皇帝与蒙古王公在木兰围场围猎”是清朝的举措,②错误;故选择B。
16.(2017年宁波卷)“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21*cnjy*com
A.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B.焚书坑儒 推恩令
C.统一文字 推恩令 D.统一文字 罢黜百家
【答案】A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
【解析】本题考查秦汉统一思想的不同措施,根据“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可知该事件是焚书坑儒;根据“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可知该事件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选择A。
17.(2016年绍兴卷)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该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设置台湾府 B.实行改土归流 C.设立宣政院 D.设立驻藏大臣
【答案】A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7)
【解析】据题干“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可知岛屿指的是台湾。1683年6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渡海,在澎湖海战中获得大胜,郑克塽率臣民降清,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因此,答案为A。
二、综合题
1.(2018?衢州)(12分)南孔圣地、衢州有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衢州有礼包括对自然、历史、社会和未来有礼。对自然有礼,就是对自然有敬畏之心,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态;对社会有礼,就是人与人之间,对他人、客商、游客、所有人都有礼;对历史有礼,就是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挖掘好、发扬好;对未来有礼,就是把握未来发展趋势,顺应互联网时代……衢州有礼,龙门在行动。
(1)龙门村位于开化县的 (方位)。该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龙门村重视发掘地方文化资源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龙门村的发展是如何体现“衢州有礼”的。(6分)
【答案】(12分)
(1)正北或者北部(1分);明朝(1分)
(2)①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龙门村充分挖掘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②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龙门村通过红色革命遗址,实现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③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龙门村村民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就是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答出其中2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3)①龙门村开展垃圾分类,厕所改造,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体现了对自然有礼。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当地为了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保留了徽派建筑风格,充分保护了地方传统文化,这体现出了对历史有礼。③当地坚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创办农家乐的过程中坚持以礼待客,与人为善;推进了精神文明建设。这体现出对社会有礼。④当地顺应了互联网时代,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依靠互联网发展经济实现村民致富,这体现了对未来有礼。(答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如果只是找出衢州有礼四个方面与相对应的做法,没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最多得3分)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9、15、36)思想品德(考点36、37)
【解析】该题属于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的综合题,涉及考点较多。第(1)题第一空根据一般定向法判断方位,第二问根据材料二中“开化县龙门村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可以推算出当时是明朝。第(2)题是思品题,回答民族文化的相关知识即可。第(3)题要根据材料一一进行分析,四个做法应对应四个知识点。
2.(2018?台州)(12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贯穿中国古代史的始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的任免、考核、奖惩悉操于中央政府和皇帝之手。当西汉出现了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府的端倪时,贾谊向文帝建言:“欲使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摘编自班固《汉书》
(1)贾谊的建言在汉武帝的哪一政策中得以体现?有什么历史作用?(3分)
材料二:唐末以来五十多年间,更换了五个朝代、八姓十三君。时人眼中,赵匡胤可能是五代后的第六代皇帝。“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无强臣之患……”今人眼中,赵匡胤是三百 多年赵宋皇朝的立国者。
——摘编自邓广铭《宋史十讲》
(2)结合材料二,分析赵匡胤能成为“三百多年皇朝立国者”的原因。(4分)
材料三:元统治者为了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设置地方区域,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明清两朝开始酝酿解决“以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割据制度。
——摘编自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哪一项改革措施?明清两朝是怎样解决土司割据制度的?(2分)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发展史,并分析对我们的启示。(3分)
【答案】
(1)推恩令。在政治上削弱诸侯,王国再也无力对抗中央,有助于大一统局面的形成。(3分)
(2)赵匡胤吸取了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稳定的教训。陆续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使其成为虚衔。将地方军权收归了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4分)
(3)行省制度。改土归流。(2分)
(4)自秦汉实行郡县制以来,宋元明清各朝采取各项措施,中央逐渐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虽时有地方对抗中央的现象发生,大一统始终是一条主线。
强化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政局稳定。(3分)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17)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第(1)题从 “欲使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句话可以看出贾谊建议汉武帝削弱诸侯力量,因此得出该政策是推恩令,然后回答其历史作用即可。第(2)题考查宋太祖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措施。第(3)题考查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和明清时期“改土归流”的措施。第(4)题是综合题,要从前三题的答案中归纳相似点——“中央逐渐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然后得出启示即可。
3.(2015年宁波卷)(8分)文献资料、实物资料等都是历史发展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反映的措施或制度
措施或制度开始实行的朝代
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史记》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元史》


永乐十一年……乃分其地为八府四州,设贵州布政使司,而以长官司七十五分隶属,属户部。——《明史》
改土归流

材料二 实物资料
(1)阅读材料一,写出表格中①②所代表的措施或制度。(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目前我国政府在西藏实行哪项基本政治制度?(3分)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概括上述措施和制度的共同作用并发表你的感想。(3分)
【答案】
(1)①统一度量衡、车轨、文字等(1分)②建立行省制度(1分)
(2)册封达赖;设立驻藏大臣;实施“金瓶掣签”制度(2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
(3)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一贯重视巩固和发展同意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等。(2分)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17)
【解析】第(1)题,第一问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从材料“衡石……书同文”可以总结出答案;第二问考查元代的行省制度,从材料“行中书省”“元代”可以判断。第(2)题,通过仔细观察图片,可知是清代加强少数民族管理的措施,结合图片注释即可得出答案;新中国成立以后管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3)题,考查对民族政策的综合性认识,围绕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即可。
4.(2016台州卷)(10分)阅读史料,回答下列问题。
时期
史料
问题
奏汉
时期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1)秦朝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4)史料共同反映的古代中国政治体制是什么?它有何积极作用?(4分)
隋唐
时期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资治通鉴》
(2)唐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2分)
元明清
时期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元史》
(3)元朝行中书省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分)
【答案】
(1)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郡县制(2分)
(2)三省之间各有分工,相互合作又互相牵制(2分)
(3)管理地方,守护边疆(2分)
(4)中央集权制度(2分) 加强统治;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分)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17)
【解析】该题是一道考查纯历史知识的综合题,材料中提供史料,要求学生研读、分析史料,得出结论,体现了“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改题前三题都是识记性简答题,只要对应考点、分析史料即可找到答案。第(4)题要抓住史料的共同点,即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5.(2017年嘉兴卷)(10 分)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 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 县令或县长。21cnjy.com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2分)
材料二: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4分)
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远追唐宋承元制......www.21-cn-jy.com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4分)
【答案】
(1)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2分)
(2)国家统一;(2分)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2分)
(3)对秦朝:巩固中央政权(2分)对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的;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2(2分)1教育名师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17)
【解析】第(1)题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从材料“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可以总结出答案。第(2)题,根据材料“秦陆续灭了六国”得出结论实现了国家统一;根据“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得出答案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第(3)题,根据材料“秦……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等等,可以得出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
6.(2017年丽水卷)(10分)“一带一路”既是一条和平友谊之路,更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义新欧班列途经地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这里全年降水较 ▲ (填多或少)。(2分)
(2)材料中“凿空之旅”指什么历史事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凿空之旅”的影响。(3分)
(3)列举新航路开辟前,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互学互鉴”的两例史实。(2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分)
【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 少
(2)张骞出使西域 促进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西域归属汉朝中央政权创造了条件;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史实:玄奘西行,马克.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马球游戏从波斯传入中国;四大发明外传等
启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学习等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2、16、19)
【解析】第(1)题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对照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可以得出答案。第(2)题,第一问从材料“汉代……从长安出发……打通从东方到西方的道路”等信息可知改历史事件是张骞出使西域;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即可。第(3)题,第一问例举史实,内容较多,玄奘西行,马克.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马球游戏从波斯传入中国;四大发明外传等等,选择两例即可;第二问从开放、交流的角度回答。

一、选择题
1.(2018年嘉兴市南湖区一模)据宋代《图经》记载:“秦郡天下,定江南郡会稽,置长水县”。下列对该史料解读准确的是(??? )
A.郡县制出现于秦国 B.长水县是会稽郡的封地 C.郡县制延续到宋代 D.秦朝在地方设立郡县制
【答案】D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天下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而秦国则处在春秋战国时期,尚未统一我国南方地区,所以A表述错误;B项表述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分析材料可知,秦在地方设置郡和县,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D。 2.(2018年嘉兴市桐乡区一模)乌镇是江南水乡古镇,也是历史文化名镇。今天的乌镇,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更是光芒四射,魅力无穷。回答下列小题。
(1)乌镇地处杭嘉湖平原,河湖密布,居民傍水而居,城乡因水而兴。这里的河流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福祉有(??? ) ①灌溉农田,利于水稻种植??? ②水产养殖,利于渔业发展 ③水上航运,便于交通运输??? ④水能丰富,便于水力发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茅盾先生在《可爱的故乡》一文中写道:“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春秋时,吴曾在此屯兵以防越,故名乌戍。”如果从“乌戍”算起的话,乌镇历史的开端应是在(??? )
A.?战国时期 B.?西周时期 C.?东周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
【答案】(1)A (2)C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6、15)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乌镇地处杭嘉湖平原,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水能资源不够丰富,不利于法电,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2)本题考查的是朝代更替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乌镇起始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大致与东周时期重合,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
3.(2018年湖州市十二中三模)袁枚(1716~1797)是“乾隆三大家”之一。符合他生活的时代特征的是(??? )
A.皇权顶峰,大臣跪录 B.农耕繁盛,危机四伏 C.外邦朝拜,天朝上国 D.中华文明,领先世界
【答案】B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7)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时代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枚生于清朝,当时的时代特征是“农耕繁盛,危机四伏”。故选B。
4.(2018年嘉兴市南湖区一模)下列对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出现的著作,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道德经》??? ②《齐民要术》??? ③《本草纲目》??? ④《史记》
A.④①②③ B.①④②③ C.④③②① D.①②③④
【答案】B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5)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重要文化成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德经》成书于春秋时期,《齐民要术》成书于北朝北魏时期,《本草纲目》成书于明朝,《史记》成书于西汉,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B。
5.(2018年湖州市十二中三模)“历史很精彩,我要去读读”。小丽读了《马可波罗行纪》。此书中,小丽可能会读到的场景是(??? )
A.?往来的官吏们在某地驿站吃饭、休息 B.?蒸汽轮船沿运河把南方的粮食运往北方 C.?扬州人民大面积种植橄榄、番茄 D.?元大都有雄伟的高架桥引水桥、圆形剧场
【答案】A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3、17、23)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可?波罗行纪》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可?波罗是在元朝时来中国的,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元朝时还没有发明,故排除B;C中的作物是在明朝开始引进的,故排除;高架引水桥、圆形剧场也都与元朝无关,故排除D。故选A。
6.(2018年嘉兴市秀洲区二模)阅读表格,回答小题。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采用“皇帝制”和“郡县制”
颁布“推恩令”;设立①
文化

推行儒学教育
(1)适合填在表格中①②处的是(??? )
A.?司隶校尉;统一文字 B.?三省六制;“焚书坑儒” C.?刺史制度;独尊儒术 D.?地方节度使;创立科举
(2)表格中两位历史人物的治国之策共同的影响有(???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维护了领土完整 ③加强了思想控制??? ④促进了经济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A (2)A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统治举措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政治上,汉武帝除颁布推恩令外,还加强了监察制度,设置了司隶校尉和刺史制度;秦始皇在文化上统一文字这一举措。故选A。 (2)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统治举措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思想控制,所以①③符合题意;②与治国之策无关,且都损害了经济的发展,所以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7.(2018年嘉兴市南湖区一模)货币是一面镜子,它为我们提供着历史镜像。图4中的文物是某地历史博物馆馆藏,从中可读出的正确信息是(??? )
A.是研究古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B.它广泛流通于秦始皇统治时期 C.货币中的文字是改良过的隶书 D.隋朝是最后使用五铢钱的朝代
【答案】A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1、15、16)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4所示文物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所以A符合题意;隋五铢钱流通于隋朝,与秦朝无关,所以B不符合题意;图中所示货币中的文字是篆书,所以C不符合题意;D项在材料中分析不出来,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2018年绍兴市模拟)历史推论离不开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全国统一 C.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答案】D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5、16)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历史事件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D不符合史实。故选D。
9.(2018年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三模)阅读以下三则资料,回答小题资料1: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于菰城(今浙江湖州南菰城遗址)置乌城县,属会稽郡。 资料2:1896年南浔“四象”之一庞家的庞元济与杭州富商丁丙在杭州塘栖镇集资筹建大纶制丝厂。至1920年时,丝车扩充至486台,时誉“大纶所产厂丝,久为国诸厂之冠”。 资料3:1937年11月下旬,国民党军第170、172师在湖州升山、八里店一带顽强阻击日军,第145师433旅在长兴、广德间的大松岭与日军激战3天。
(1)资料1可以用来佐证秦朝在地方推行(??? )
A.?郡县制度 B.?刺史制度 C.?行省制度 D.?改土归流
(2)最有可能导致资料2所述现象出现的国内原因是(??? )
A.?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资本主义国家无暇东顾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D.?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下列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可以由资料3推断得出的是(??? )
A.?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B.?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海内万中华儿女同仇敌忾 ?????D.?国民党将士英勇抗战
【答案】(1)A(2)A(3)D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30)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于菰城(今浙江湖州南菰城遗址)置乌城县,属会稽郡”可知,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大纶制丝厂由1895年筹建,到1920年丝车扩充至486台,时誉“大纶所产厂丝,久为国诸厂之冠”,从中可以得出当时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BCD与题意无关。故选A。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将士在英勇抗战,所以D符合题意。
10.(2018年湖州市十二中三模)我国现在的一些地区有“状元红”酒、“状元豆”和“进士糕”等食品,这些食品名称中“状元、进士”的称呼可追溯于(??? )
A.?秦朝时期统一文字 B.?西汉时期独尊儒术?????????
C.?隋唐时期科举考试 D.?宋朝时期崇文抑武
【答案】C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5、16)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考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考试开始于隋朝,逐步完善于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唐朝科举制分明经科和进士科,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成为状元。明、清时期,殿试的一、二、三名,名称确定为“状元”、“榜眼”、“探花”。故选C。
11.(2018年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三模)中国象棋被誉为“纵横之智慧,浓缩之历史”。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楚河汉界”源于秦国某年的历史 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秦始皇 C.“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元代 D.“围魏救赵”的战术思想源于战国
【答案】D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5、16、17)王朝更替的时序,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要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楚河汉界”源于秦末汉初的历史,所以A表述错误;“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所以B表述错误;“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唐代,所以C表述错误。故选D。
12.(2018年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三模)如果你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导演,下列场景中惟一有可能在剧中出现的是(??? )
A.官渡之战前,袁绍通过运河将军队迅速调往前线 B.曹操用《齐民要术》指导屯田农民提高生产技术 C.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发射火炮、火箭,点燃曹军的战船 D.在手术之前,华佗先给病人服下“麻沸散
【答案】D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5)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要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运河是隋朝时期开凿的,《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的农书,火炮、火箭最早出现于唐朝,所以ABC三项三国时期都没有出现。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为减轻病人疼痛,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故选D。 13.(2017年宁波市海曙区模拟卷)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历史人物是 ( )
A.孔子 B.秦王嬴政 C.北魏孝文帝 D.唐太宗
【答案】B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从“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可知他灭六国,统一中国;自称皇帝,因此判断是秦王嬴政。故选C。
14.(2017年宁波市海曙区模拟卷)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成祖迁都北京,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其共同目的是 ( )
A.巩固完善土司制度 B.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
C.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D.抵御沙俄的侵略
【答案】B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7)
【解析】“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成祖迁都北京,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都属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故选B。
15.(2017年慈溪市模拟卷)经典诵读 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 信息。 《三字经 》 “嬴秦氏, 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答案】B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
【解析】从中国历史纪年表可知,结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秦、西晋、隋、元四个朝代,《三字经》中提到的是秦、隋、元。故选B。
16.(2017年慈溪市模拟卷)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功绩相符的是( )
①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文字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边疆治理,设立“西域都护府”
③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 ,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④宋太祖——崇文抑武,创立三省六部制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
【解析】本题考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相关历史知识,可以采用排除法。“西域都护府”是公元前60年设立的,晚于汉武帝时期,②排除;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的,④也排除。故选择A.
17.(2017年义乌市模拟卷)400多年前,9000多名义乌兵跟随戚继光修筑长城、戊守边关,消除北方边患。从一定程度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是
A. 汉化政策 B. 各民族一视同仁 C.怀柔政策 D.防御性的民族政策
【答案】D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7)
【解析】由时间“400多年前”、人物“戚继光”可以判断材料描述的是明朝的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实行防御性的民族政策。故选D。
18.(2017年义乌市模拟卷)读图,对中国相关朝代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
A.a、c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
B.b、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C.b朝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关系融洽
D.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
【答案】C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5、16)
【解析】根据中国历史纪年表判断,a是隋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实现了国家统一;b是唐朝,618年推翻隋朝后建立,继承和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等制度,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关系融洽;c是北宋,没有实现统一,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削弱了北宋军力;d是元朝,创立了行省制度。ABD的描述都不符合史实,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2018年嘉兴市秀洲区二模)斯塔夫里阿诺斯: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我封闭,对其他文明采取排斥对立态度的民族迟早要葬身在时间的大漠之中。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王天堑《多极世界和为贵一兼评享廷顿“文明冲突论”》 材料二:“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
(1)请用我国明清时期以来的两例史实来论证材料一中的观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句话的。
(3)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的分析,请你用一句话谈谈对“文明成就”的认识。
【答案】(1)如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拒绝学习西方文明,使近代中国逐步落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向西方学习,使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开启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同时,资产阶级为追求高额利润对工人进行残酷的压榨,还对殖民地人民进行野蛮地剥削和压迫(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产生了城市病。) (3)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对待文明成就,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或辩证的方法)来看待和分析。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1、17、23、33)、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明清时期,我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拒绝学习西方文明,使近代中国逐步落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向西方学习,使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以自我封锁使国家民族落后,对外开放使国家民族进步。(2)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开启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同时,资产阶级为追求高额利润对工人进行残酷的压榨,还对殖民地人民进行野蛮地剥削和压迫(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产生了城市病)。(3)本题考查的是评价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对待文明成就,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或辩证的方法)来看待和分析。
2.(2018年嘉兴市桐乡区一模)【A组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院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 ??? 材料二:汉武帝任用赵绾等儒臣,又听董仲舒的话,“表彰六艺”,“罢黜百家”,于是战国时“百学并行”的现象,至此就“定于一尊”了。至于汉武帝所以尊崇儒术,因一个人治天下,无论怎样凭恃武力,总不能全不讲教化,而讲教化,只有儒家之学最长. ??? ——摘编自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 材料三: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 ???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1916年)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所述的古代历史大事,并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两者对思想文化的共同影响。
(2)材料三表明当时中国掀起了什么运动?结合材料和相关历史知识,简析此次运动反对“孔子之道”的原因。
【答案】(1)材料一所述的是“焚书坑儒”,材料二所述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焚书坑儒”导致“六艺从此缺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结了百家争鸣局面,说明它们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使我国古代文化遭受摧残、蒙受损失。 (2)新文化运动。孔子历来被守旧人士当作君主统治的精神象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辛亥革命后仍禁锢人们的头脑,成为复辟帝制的精神工具,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敌。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努力使人们思想从封建中解放出来,就必然要打倒孔家店,向儒家学说开火。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28)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所述的是“焚书坑儒”,材料二所述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焚书坑儒”导致“六艺从此缺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结了百家争鸣局面,说明它们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使我国古代文化遭受摧残、蒙受损失。(2)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表明当时中国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孔子历来被守旧人士当作君主统治的精神象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辛亥革命后仍禁锢人们的头脑,成为复辟帝制的精神工具,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敌。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努力使人们思想从封建中解放出来,就必然要打倒孔家店,向儒家学说开火。
3.(2018年湖州市南浔区二模)46.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进人新时代,湖州人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书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精彩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湖州建制始于战国,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徒封于湖州,在此筑城,始置“苯城县”……1079年,大文豪苏轼莅湖主政(任湖州知州)。 材料二:2018年4月,10多家央嫌密集点赞湖州生态文明建设,一时间湖州霸屏全国。 相关链接——重塑绿水青山的湖州样本 妙西镇的发展之路,是整个湖州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后,当地的矿山企业,一度多达600多家,当地人眼见着“天不再蓝,山不再绿,水不再清”。自2005年开始,妙西镇用了6年时间,陆续关停境内的22家矿山企业;之后,妙西镇根据区域内拥有梅园、桃园以及毛竹林、茶园等资源,适时推出一批充分挖掘茶文化、农事文化的系列活动,每年就吸引150万人次的各地游客;为了还河洁净,当地先后投入几百多万元,进行河道清淤、河岸砌绑的整治。
(1)“前248年”用世纪纪年法应该如何表示?一代文豪苏轼“在湖主政”与当时统治者采取的哪一项策略有关?
(2)结合相关链接,分析妙西镇能重塑绿水青山湖州样本的原因。
【答案】(1)公元前三世纪中期;崇文抑武。 (2)“妙西镇陆续关停境内的22家矿山企业”: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协调PRED关系;“妙西镇适时推出一批充分挖掘茶文化、农事文化的系列活动”:因地制宜地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当地先后投入几百多万元,进行河道清淤、河岸砌垹的整治”:增加环保投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1、16、36)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世纪纪年法和宋代重文抑武政策的有关知识。每100年为一世纪,比如2001-2100年为21世纪,每10年为一年代,如20世纪90年代是1991-2000年。前248年,世纪纪年法的表述是公元前三世纪中期。大文豪苏轼莅湖主政,体现了宋代的崇文抑武政策。北宋开国皇帝是赵匡胤是通过发动兵变当上皇帝的,所以他担心朝中武将以同样的方式将皇位夺走,所以打压武将,任用文官担任要职。(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妙西镇陆续关停境内的22家矿山企业”: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协调PRED关系;“妙西镇适时推出一批充分挖掘茶文化、农事文化的系列活动”:因地制宜地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当地先后投入几百多万元,进行河道清淤、河岸砌垹的整治”:增加环保投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4. (2017年仙居县模拟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华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主体,中华文明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为标志,率先以治理的“高端策略”摆脱了“低端策略”,这是东方文明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第一次赶超西方世界,并最终在隋唐时期领先世界,并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以公元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为标志,西方再次逐步“赶超”中华文明。直到19世纪,西方开始统治世界。西方的优势在于它在长期的赶超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自19世纪开始,西方的治理体系不仅被视为有效的,而且还被视为普适的;不仅被视为富强之理,而且被称为正义之道。——选自韩毓海《中华文明再次走向世界辉煌》2-1-c-n-j-y
(1)先秦所谓治理的“低端策略”在地方管理上主要是指什么重要制度?从秦到隋唐所谓治理的“高端策略”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哪些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4分)
(2)试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分析西方治理体系成为“普适的”“正义之道”原因?(4分)
(3)两则材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2分)
【答案】
(1)“低端策略”:分封制(1分) “高端策略”:中央集权的封建官僚制度(皇 帝制度、丞相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3分)
(2)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2分);经济上通过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分)
(3)与时俱进,重视创新。(2分)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22、23)
【解析】该题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归纳综合所学历史知识。解答第(1)题“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这个时间节点看出秦废除了分封制(摆脱了“低端策略”);“高端策略”指的是秦到隋唐在政治制度上的创新,因此中央集权的封建官僚制度(皇 帝制度、丞相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等都符合要求。第(2)题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近代西方领先的原因。第(3)题从创新角度回答即可。
5.(2017萧山区模拟卷)(8分)一种制度(或政策)的创立、实施,都会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借鉴2014福建文综38题+改编)
材料一: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1)科举制创立于哪一朝代?(1分)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八年级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2分)
材料三: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四 ……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2)科举制度废止于哪一年?综合材料四、五分析该制度在近代中国难逃被废除命运的原因。(3分)
科举制的兴衰,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
【答案】
(1)隋朝;(1分)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竞争公平性、客观性;对读书人有激励作用;促进社会重学风气;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等。(2分)(须答出对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各一点)
(2)1905年(1分)
科举制下的人才学非所用,非所学,缺乏实际治国能力。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2分,言之有理即可)
(3)教育要依据国情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言之有理,得分2分)
【考点】历史与社会(考点16、26)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第(1)题第一问根据说学知识可以直接得出答案.第2问从材料一“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得出科举制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从材料二“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世界的影响。第(2)题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得出答案。第二问从材料三“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材料四“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可以归纳出明清以来科举制度的消极影响。第(3)题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