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们身边有哪些规则(规范)?法律的显著特征是什么?法律有什么作用?法律通过什么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通过什么来保护人们的权益?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规定权利与义务国家制定认可、强制性、普遍约束力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道德、法律、纪律规章等温故知新2016年4月14日,山东源大公司负责人苏银霞因借高利贷,被11名催债人催要欠款。苏银霞及其儿子于欢被催债人限制人身自由,并受到侮辱。当天22时许,于欢持刀将催债人杜志浩等4人捅伤,且杜志浩因失血性休克死亡。2017年2月17日,山东聊城市中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宣判后,被告人于欢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2017年3月24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于受理此案。2017年6月23日,于欢案公开宣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于欢属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该判决为终审判决。“4.14辱母杀人案”案件中于欢的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伤亡后果,属于防卫过当,应减轻处罚,依法判处三至十年有期徒刑。撤销原中院一审判决,以高院判决为最终判决。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 法不可违“①出于过错 ②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③危害社会 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P48“故意”,不同于“过失、正当防卫”法定必做而不做、法定不能做却做了一、什么是违法行为? 拒绝归还 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 劝阻无效 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持刀强夺 得赃款1000多元。 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 例如: 张三在小区楼下被高空抛物砸伤; 李四借了王二100元,欠债不还; 刘某诉讼所在单位没有依法签署 劳动用工合同等。1、民事违法行为 P48、50、51含义: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法律后果:承担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二、违法行为的类别2、行政违法行为 P48、49 含义: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 P49第22条: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第25条: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至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第35条 :破坏铁路防护网或者火车来临时在铁路线路上行走坐卧、抢越铁路,影响行车安全的,处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第37条: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法律后果: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警告、记过、罚款、拘留等)。 3、刑事违法行为 P48含义:违反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法律后果:受到刑罚处罚。性质: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是犯罪行为。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232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第239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没收财产。第264条:盗窃财物,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法行为的分类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共同点:P51我们要认识到违法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法不可违是每一个公民的底线,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宪 法(根本大法)按危害程度(犯罪行为)行政处分或处罚民事责任刑罚处罚所有的违法行为都是犯罪吗?2、凡是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1、此观点错误。3、只有刑事违法行为是具有严重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犯罪行为。因此,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但犯罪一定是违法行为。辩一辩:人人知晓法律文,天天不做违法事!练一练 P471、初中生丁某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筹集上网费用,偷了邻居家的财物500元,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丁某的行为( )A、属于严重违法 B、是一般违法行为C、属于犯罪 D、触犯了刑法2、日本核电站爆炸后,陈某在网络上散布盐荒的谣言引起许多市民恐慌。警方依法对陈某做出拘留10天,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陈某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犯罪行为BB过错:即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或应当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主观心态,分为直接过错和间接过错。 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分为重大过失、一般过失和轻微过失。正当:即合法,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原则自愿、公平、诚信原则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原则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原则。。。。。。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3、刑事违法行为 P48含义:违反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法律后果:受到刑罚处罚。性质: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是犯罪行为。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232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第239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没收财产。第264条:盗窃财物,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二框 预防犯罪吉林长春“2013-3-4”盗车杀婴案 2013年,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周喜军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17098.5元。 (1)结合视频和材料,说明刑法是怎样的一部法律?(2)周喜军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行为有何特征?(3)在判决书中,周喜军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做守法的公民违法的含义违法行为类别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违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犯罪含义犯罪特征刑罚严重危害性刑罚当罚性刑事违法性附加刑(4种)主刑(5种)如何加强自我防范?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含义:刑法以国家的名义明确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地位: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罪罚最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必然法律后果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刑罚当罚性)含义: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使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主刑(人权类):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财产类):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刑 罚 处 罚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只限制其一定的行动自由。拘役:是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改造,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有期徒刑:在监狱或其他劳动改造场所执行,期限一般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实行强迫劳动改造的一种刑罚。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主 刑拘留不属于刑罚,期限不得超过30日。 附 加 刑罚金: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剥夺政治权利: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其他政治活动权利。没收财产: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驱逐出境: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我国国境。罚金属于刑事处罚,罚款属于行政处罚。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类别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特征(3个)刑罚处罚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主刑(5种)+ 附加刑(4种)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投毒罪、爆炸罪的,也应当负刑事责任。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 犯罪百害无一利,作为青少年我们要远离犯罪。P55青少年走向违法、堕落犯罪典型案例Time1:Time2:Time3:Time4: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行为犯罪行为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防患于未然,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P55、56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一般违法甚至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以死相逼、下跪讨薪,以身试法、自食其果。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三框 善用法律维护国家、社会、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一对父母带着14岁的女儿小丽,利用坐电动三轮车机会专门碰瓷:让女儿故意摔下车,然后向三轮车司机讹钱。一年多时间里,他们疯狂作案10多起。其中有一次,女儿摔成颅骨骨折,这对父母想的不是好好医治,而是觉得这是个大好机会,要趁机多干几票。10月30日,宁波鄞州警方披露了这么一起案件。 (10月31日《宁波晚报》)思考:父母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不对,因为这是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保护内容,父母应保证子女安全健康成长,不得虐待未成年人,不得使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更不得教唆未成年违法。 法律是维护权益最有力的武器!但是小丽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多,需要我们给她帮助~~~问题一:14的小丽应该用什么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求助有路之--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法律服务所提供的是法律服务,如解释法律问题、代写法律文书等。法律服务所的工作人员是法律工作者,提供基础和基层的法律服务,但未必具有律师资格。1、法律服务所2、律师事务所这里的律师都是熟悉法律的专业人士,他们能够回答我们的法律问题,替我们出主意,想办法,当顾问,处理法律事务、打官司、辩护等。 3、公证处公证员能够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等的真实性、合法性。4、法律援助中心“弱者的保护神”。如果我们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又需要通过打官司来讨回公道,我们就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法援电话:123481、法律服务所2、律师事务所3、公证处4、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有路之 --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求助有路之 --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来维护合法权益。1、公安机关2、人民法院3、人民检察院控告举报1、社会团体或群众组织 (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2、新闻媒体求助有路之 --我们可以通过其他合法方式来维护合法权益。 小丽又应该用什么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案件又有了不一样的情况: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小丽通过法律服务所让父母答应不让她再去碰瓷,但父母却不让小丽去上学,妈妈说:“家里没有钱,你上什么学。”起诉或诉讼(俗称:“打官司”)含义: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冲突的活动。地位: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分类: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罪犯、保证无罪的活动。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活动。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活动。 1、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在与违法犯罪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3、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 法不可违.ppt 人民的名义.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