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课件(15张ppt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1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课件(15张ppt )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我不想来谈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我不准备评价我的父亲所作的种种贡献。我没有资格这样做,历史将会做出评价。……有人热爱他,有人憎恨他,但没有人能无动于衷地从他身边经过……
——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
小时候我起初住在乡下,……我的童年时代基本上是在矿山上和爸爸一起度过的,他当时在一个煤矿厂工作。……我自己的青春时代,先是在机器制造厂,然后在矿山上工作,再后来自红军中服役。
——摘自【苏】尼基塔·谢·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
二战后期,在苏联二战后留下来的是废墟和贫穷,但我们可以再建设……
二战期间,赫鲁晓夫中将的赫鲁晓夫在前线与负伤的苏军战士和民众交谈。
材料二: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核大国。……苏联的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1926年到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到斯大林逝世(1953)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集体农庄
材料一:我收到的集体农庄主席们的那些信件兼职令人伤心欲绝。例如:有一封信中的这样几句话就令我刻骨铭心:“您瞧,赫鲁晓夫同志,我们如数交完了粮食征购任务,统统都上交了,结果我们现在落得个一粒不剩。
——摘自【苏】尼基塔·谢·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
赫鲁晓夫等人在为斯大林守灵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
当斯大林去世、我们失去他时,我们初对自己的状况感到悲痛,处于心理上的精神压抑之中。并非人人都知道我们该怎么办,在斯大林不在的情况下我们的一切将如何进行。
——摘自【苏】尼基塔·谢·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
阅读下列材料和课本19-20页内容,梳理归纳从政治、农业、尖端科技等角度概括赫鲁晓夫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成果。
1953年3月,赫鲁晓夫成为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材料一:我们离开了斯大林可怎么办?如今谁来替我们思考?谁来组织军队、国家、工业?显然,这些都是愚蠢的想法。人民过去是,现在也是主要的力量。当然,个人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是很大的,然而对任何人都不可神化。
斯大林干了许多危害党和人民的坏事,除掉了许多正直的人,甚至除掉了许多英勇的忠于党的事业、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人。
——摘自【苏】尼基塔·谢·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作了题为《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报告。
材料二:我们开始寻找新的扩大农产品生产,首先就是要扩大粮食生产的途径。唯一的处理就是通过开坑荒地、恢复熟耕地的办法。……这样的荒地我们有很多,至今还在那里搁置。
——摘自【苏】尼基塔·谢·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
开垦荒地
我提议说:同志们,让我们想苏联青年发出呼吁,向共青团发出号召,希望他们踊跃去垦荒。我坚信,我们一定会得到热烈的响应,把成千上万的人动员起来。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补充材料:1953年,苏联遇上大旱灾,农业形势相当严峻……最主要的举措是在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等地大规模开垦生、熟荒地。
赫鲁晓夫兴奋地举起玉米
材料四:我之所以大力提倡玉米,是应为没有比它更好的作物。……那些还没有开始播种玉米,因某种原因收成不好的地区,必须对人们进行培训,就是干也要赶他们去学习。
材料三:国家只下达农产品的收购任务,农业生产计划由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行编制,由农庄和农场自行规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以及各种牲畜的数量。……规定从1958年1月1日起,完全取消农民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今后,国家将通过国营和集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农民手中多余的农产品。
实行农产品收购制
鼓励农民发展副业,并允许他们拥有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扩大谷物生产,大规模种植玉米
补充材料:苏联玉米的种植面积,1953年时仅有350万公顷, 到1955年猛增到约1800万公顷。
世界上第一首载人飞船——东方-1号宇宙飞船
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在拜克努尔发射场成功世界上第一个颗造卫星。卫星在天空中运行了92天,绕地球约1400圈,于1958年1月4日陨落。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身着太空服、乘坐宇宙飞船“东方1号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人。
材料五:
合作探究
材料一: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表
材料二:苏联国民收入情况
材料三:到7月,开垦1300万公顷的荒地的指标被提高到3000万公顷。但由于急于求成……造成大面积风蚀、水蚀、土壤沙化现象。
年份 1950-1953 1953-1956 1956-1959 1959-1962 1962 1963
年增长率 11.0 12.0 8.9 6.9 6 4
史学家认为,应该“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
结合材料,探究你们是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成功”与“失败”的?
材料五: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
材料四: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 “二十大”,尖锐揭露了斯大林的严重错误以及个人崇拜的严重后果。
但“赫鲁晓夫上台不久,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也开始了。如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而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幅。”
人们排长队购买食品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苏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军事上的超级大国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生活必需品长期短缺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坦克 1978 10500 50000
飞机 1978 4500 4600
战舰 1978 172 240
20世纪70年代美苏军事量对比
赫鲁晓夫墓碑那黑白相间的几何体构思,使人不经联想到他矛盾的一生,功过参半的政治生涯。
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