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稻作文化的印记 课件+学案(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1 稻作文化的印记 课件+学案(26张PPT)

资源简介

衢江区第一初中


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湄公河平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1)根据资料、地图和图片,初步形成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水稻生产的情况和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和生活以及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3.情感目标:能运用所学方法,剖析新案例,确立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的观点。
【学习重点】重湄公河平原自然环境与稻作生产的关系;稻作文化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难点】湄公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

【课前预习】
1.湄公河平原位于亚洲东南部的 上,地跨 、 、 、
等国家。
2.湄公河平原地处 ,这里 , ,土壤深厚、肥沃,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 条件。 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
3.在生产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这些劳动主要依靠 完成。湄公河平原人口 ,这与稻作农业对人力的巨大需求有一定关系。
4.湄公河平原上的 (建筑),以木、竹为主要建材,往往悬离地面,以适应 的环境。人们的日常饮食以 为主,还有各种米制品。水稻生产还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如柬埔寨的传统节日“ ”;越南民间的 戏。

【课堂环节】
? 判读地图
湄公河平原在世界的位置?

? 温故知新
根据课本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湄公河平原稻作生产的良好条件?
1. 自然条件:



2. 人文条件:


? 自主思考
结合材料,说一说:湄公河平原上水稻生产有什么特点?


?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文字和图片,从居住、饮食、交通、娱乐、风俗习惯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解说湄公河平原上人们的日常生活特色及其原因。





? 学以致用
阅读书本60页最后一段话,结合今天所学知识,以我们衢州为例,谈一谈本地的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从而,总结一下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读“湄公河平原地形图”、“胡志明市的气温与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2.将水稻种植所需的自然条件与湄公河平原地区所具有的自然条件进行对比,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寻找自然规律,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了解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建构水稻生产全过程的整体认知。
4.欣赏湄公河平原人们生活的景观图,体会水稻生产对当地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理解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与人文环境特征间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在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
在世界的位置?
湄公河平原地跨泰国、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家。
经纬度位置:
102°E—109°E
10°N — 15°N
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
东临南海
西濒泰国湾
绝对位置
相对位置
湄公河: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
世界第六大河流,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
流向:自北向南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土壤:
水文:
平原地区,海拔大都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
纬度低,地处热带,光照充足。
水网密布,灌溉方便。
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稻作生产的条件?
(自然条件)
土壤深厚、肥沃。
湄公河平原人口稠密。
可以为水稻生产提供众多劳动力,高产的水稻也能够满足众多人口的生活需要。
(人文条件)
结合以上材料,说一说:
湄公河平原上水稻生产有什么特点?
1.水稻生产需要经过很多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2.在生产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主要依靠人工完成。
每一粒稻米都是农民辛苦所得,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文字和图片,从居住、饮食、交通、娱乐、风俗习惯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解说湄公河平原上人们的日常生活特色及其原因。
纵横的河道和众多的河流,环绕着大片稻田和村庄。民居以竹木高脚屋为主,上层住人,底层圈养牲畜和放置农具。
饮食以米饭为主,还有各类米制品。
因为这里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因为这里水网密布。
水上交通发达。
水上木偶戏是越南最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舞台戏,表演者必需长时间浸泡于水中 。木偶戏很多动作来源于水稻生产环节,如插秧、打谷等。
御耕节是柬埔寨的传统节日,每年五月初,要在圣田周围举行祭火仪式。圣牛被牵到国王的观礼台前。如果牛吃摆在桌上的庄稼,就表示丰收。牛喝水表示风调雨顺。牛喝酒则预示将发生不幸的事。
每年五月初(雨季开始)在泰国举行,由国王亲自主持的祭拜“谷神”“稻母”等神灵、祁求丰收的宫廷大典,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耕种水稻的标志。
水稻生产、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维护等很多农活需要村民协作完成。由此,人们形成了团结互助、关爱弱者的优良传统。
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阅读书本60页最后一段话,结合今天所学知识,以我们衢州为例,谈一谈本地的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从而,总结一下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不同区域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创造着独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反之,人类活动也在影响着自然,这要求我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要顺应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自然环境
稻作文化
人口分布
衣食住行
精神生活
人文环境


地形平坦
地处热带
高温多雨
水网密布
土壤肥沃
1.从纬度位置看,湄公河平原主要位于( )
A.低纬度 B.中纬度 C.高纬度 D.中高纬度
2.湄公河平原水稻耕作的良好自然条件包括( )
①土壤深厚、肥沃 ②高温多雨
③水网密布 ④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随堂练习
A
D
3.如果我们去湄公河平原旅游,不可能看到的景象( )
A . 当地人举办“御耕节” B. 大面积的麦田
C. 悬空木结构民居 D.密集的水渠

4.下列说法符合湄公河平原居民生产和生活特点的是( )
A.农业生产主要依靠机器 B.人们居住的比较分散
C.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 D.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B
D
随堂练习
5.观察教科书P59 图3-5“平原上的高脚屋”,湄公河平原上的建筑有什么特点?与我国南方地区的房屋相比,两者有什么共同之处?联系两地的气候,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相同点?
随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