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课件+教案+导学单+素材(1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4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课件+教案+导学单+素材(13张PPT)

资源简介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学教设计
一、学教依据
1.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意识
本课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学科核心素养。历史意识是指“在观察认识现实社会现象时,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自觉的反映,包括历史理解和历史评判。”通过“一图溯港澳问题”、“一尺展统一大业”、“一问论台湾未来”三个环节设置,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对历史事件(“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与澳门的回归及台湾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中国统一是必然趋势”。
2.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条目:与本课时内容相关的课标条目是“3-2-3 列举国内各民族空前团结的实例,回顾香港、澳门顺利回,评析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表达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课标解读:与本课时相关的课标中知识名词有:“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与澳门回归,台湾问题。行为动词包括:列举、回顾、评析、表达等。能够结合资料评析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是本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难度较大的内容。
3.教材分析
本课时属于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课内容,第六单元介绍了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的历史,第四课讲述“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与澳门的回归及回归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台湾问题。

4.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是很系统;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回归之前的历史与回归之后的现状缺乏深刻的理解;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这样的难点内容更缺乏了解,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和相关材料进行引导。同时,对家国情怀,九年级学生处于“懵懂”状态,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使学生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和责任感。

二、学教目标
1、了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尝试分析“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
2、梳理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并通过分析回归后香港、澳门的“变”与“不变”,了解“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回归后的顺利实施和效果。
3、知道台湾问题的由来,认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坚定两岸和平统一的信念。

三、学教重难点
重点:评析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难点:评析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表达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四、学教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加强对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的方法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查找文献资料和地图。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时内容;可查阅相关课外资料。
六、学教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航《乡愁》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1. 观看视频; 2. 完成相关问题; 利用余光中的《乡愁》
创设情境,并激趣激疑,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环节一: 一图溯港澳问题 1.引导学生回溯港澳问题由来 2.引导学生认识港澳问题由来原因 (暗线1:香港澳门为什么会被侵占?)
1. 阅读资料 2. 完成历史溯源 (情感线索1:从历史溯源中感悟国家强弱对统一的影响)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历史溯源,感知国家强弱
对统一的影响。 环节二: 一尺展统一大业 1. 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教材 2. 根据学生的梳理成果进行学法指导 3. 引导学生根据资料分析港澳回归后的“变”与“不变” (暗线2:引导学生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回顾港澳顺利回归历史时刻) 1. 结合教材,自主梳理,补充完成导学单中年代尺 2. 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 学会用史实佐证历史观点的学习方法
(情感线索2:了解一国两制提出背景、观看港澳回顾视频,
体会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对统一的影响)
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
导,培养历史意识的核心素养。
环节三: 一问论台湾未来 引导学生有序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导学单相关问题并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暗线3: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被迫分离的思乡的老人外,为何大陆还会吸引这么多台湾的年轻人?) 1. 开展小组合作,完成导学单问题 2. 学会用史实佐证
历史观点的学习方法
3. 展示小组合作成果。
(情感线索3:感受国家综合国力的不
断提升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以及对统一大业的影响)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培育学生的历史评判的学科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梳理本课知识体系 建构本课知识框架
归纳总结本节课内容
拓展作业
出示拓展作业
检测、反馈本课学习成果 检测、反馈、提升,强调学以致用。

七、板书设计

八、学教反思
成功之处:本课时设计依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将课时内容分为三部分:“一图溯港澳问题”、“一尺展统一大业”、“一问论台湾未来”,从回顾历史、审视现状、展望未来的时序展开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对历史事件(“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与澳门的回归及台湾问题)进行比较,进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中国统一是必然趋势”。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开篇用“不完整的圆”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结尾续用“不完整的圆”来表达台湾早日统一的愿望,首尾呼应。
本课时围绕历史与社会六步教学法“创设情境,激趣导课;目标导引,问题导学;自主学习,梳理框架;展示交流,落实基础;重点探究,难点突破;检测
一 国 两 制 统一大业


反馈,拓展提升”来设计课堂,将六步教学法融入于课堂各个环节中,使学生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探究。
失败之处:①事先没有深入了解学情,在历史溯源部分本应由学生完成的香港问题的由来没有完成。②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较欠缺,需要引导学生会根据资料来得出需要的结论。③情感升华部分需要进行更好地引导。④本课时内容没有历史与社会的考点内容,在作业设计时没有依据考点,分层不清晰,没有思维的递进。
九、学教再设计:
①导入部分可以选用清晰度更高的图片,或视频,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可以提供史料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③对于板书部分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逐步完善。④对于一问论台湾未来环节,除了通过两岸关系的现状的分析,对于“我们可以为台湾回归做什么?”这一设问,可以通过资料收集,拓展学生的思维,真切体会自己可以为台湾的回归做什么,而不仅仅是停留于口头。
课件13张PPT。一国两制 与 统一大业乡 愁“我”和大陆隔着一弯浅浅的海峡:这海峡指的是哪个海峡?
为什么这弯浅浅的海峡会充满着“乡愁”?
台湾问题1)1895年 《马关条约》 日本割占台湾2)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收回台湾主权3)1949年 国民党败退台湾,人为地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内政问题【一图溯港澳问题】为什么香港、澳门的标注与其他地方的不一样呢?香港问题的由来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 《北京条约》割占九龙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历史溯源香港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主权
问题澳




来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船遇风暴,需要到岸上晾晒货物,贿赂当地官吏,攫取了澳门的居住权;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1557年后,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私自扩展土地,建筑炮台,设立官署,开始了长期占据。澳门完全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主权问题【一尺展统一大业】自主学习,补充完成年代尺统一的基本方针统一的重要一步结合课本和资料香港澳门回归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哪些是保持不变的?为什么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提出“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内容?结合课本和资料分析:香港澳门回归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哪些是保持不变的? 资料1: 1999年到2013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由502.7亿澳门元增长至4134.7亿澳门元,年均增长16.2%;人均GDP由1.5万美元增至8.7万美元,增长4.8倍,据世界银行经济体排名位列亚洲第二、世界第四。 资料2:①一些曾选择离开的香港人有了返乡的打算,1997前经香港赴加拿大的20万移民中,已有1/3选择了回港工作;②另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则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的事情在港英时根本不可能发生。③一座可连通港珠澳的大桥与一条通往广州的高速铁路……④它包括那些贴出“欢迎使用人民币”的告示牌…… 资料3:①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②黄大仙庙的香火依然旺盛;③每到星期三的晚上和星期六的下午,人们依然会成群结队地拥入快活谷跑马地或沙田马场。【一问论台湾未来】 资料1 2000年,两岸贸易额约305亿美元;2013年,两岸贸易额接近1973 亿美元。
资料2 2012年,大陆赴台旅客约258万人次,大陆成为台湾当年旅游市场的最大客源地。
资料3 2011年清明节期间,湖南株洲炎陵县举行了海峡两岸祭祀炎帝神农氏系列活动。
资料4 自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大搞“去中国化”,两岸关系急转直下,民众对蔡英文的执政业绩也从期望转向失望。虽然眼下绿营执政,但岛内民众赞成“独立”者却创下10年新低,为23.4%,且在受访的20—29岁年轻人当中超过半数想到大陆来发展。
根据以上资料和教材内容,分析台湾回归的有利条件
统一大业1984一


制1997香港回归1999澳门回归台湾?统一的基本方针统一的重要一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近日,空军连续组织轰-6K等多架轰炸机、侦察机成体系“绕岛巡航”,锤炼提升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
就空军“绕岛巡航”一事,国台办表示,“台独”分裂活动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现实威胁。任何人、任何势力不要低估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坚强能力。
我们可以为台湾的和平统一做什么呢?少年强,则国强【时事快讯】敬 请 指 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