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百家争鸣 课件(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课 百家争鸣 课件(27张PPT)

资源简介

第一个王朝
世袭制
青铜铸造业、甲骨文
分封制、礼乐制度
约公元
前2070年
约公元
前1600年
公元
前771年
 公元
前1046年
商朝
建立
夏朝
建立
西周
建立
西周
灭亡


周武王
春秋BC770年—BC476年
战国BC475年—BC221年
东 周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宋襄公(吴王阖闾)
秦穆公(越王勾践)


齐楚秦燕赵魏韩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众多杰出的思想家,如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历史上称为诸子。
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孔子
春秋
1、强调 “仁”。2、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3、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4、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孟子
战国
1、主张实行“仁政”。2、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的道德准则。
老子
春秋
1、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换。
2、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庄子
战国
做人应该顺其自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反对战争,主张爱一切人
韩非子
战国
强调以法治国,主张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孙武
春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孙膑
战国
《孙膑兵法》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1、大思想家:
强调“仁”
主张以“德” 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2、大教育家: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主张“有教无类”
采用“因材施教”
历史影响:
《论语》、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倡“仁政”治国,提出“春秋无义战” ,倡导“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思想。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故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老子思想:
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学说记录: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
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难——
长——
高——
强——
前——
生——






老子在世界
《道德经》英文版
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千多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选贤任能。
平民圣人---墨子
战国末期韩国人。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张“改革”“法治”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2、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