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楼塔镇中陈信云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表格汉族契丹族党项族赵匡胤耶律阿保机元昊960年916年1038年东京 上京 兴庆政权名称 建立民族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北宋 辽 西夏 1、契丹族原居辽河上游,游牧; 后学农耕定居2、国名:先称契丹后改称辽3、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4、时间:916年5、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统一了契丹各部,提倡农业;制定各项典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他在位期间,以汉人为谋士学习汉族政治制度,设置州县,契丹创制文字。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谓气壮山河。 耶律阿保机北宋与辽的关系:北宋由主动进攻到消极防御守内虚外1004年澶州战役1005年澶渊之盟战和澶渊之战 北宋与辽的碰撞寇 准宋真宗 辽派使臣到宋营议和,宋真宗便再派曹利用去辽营谈判,应允每年向辽方输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以白沟河为界分治,并约定在1005年1月28日(宋景德元年十二月十七日)与辽方在澶州议和订约。澶州亦名澶渊郡,因而称“澶渊之盟”。 对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岁币”是北宋每年送给辽的银绢,而不是一次性的赔款)。 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生产得到发展,双方还通过“榷场”进行贸易。西 夏西夏西夏的兴起1、党项族居中国西北,游牧; 后学农耕定居2、国名:大夏,史称西夏3、建立者:元昊4、时间:1038年5、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 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在兴庆(今天的银川)登基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从此西夏开始了它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元昊统治时期,西夏的势力有很大的发展,其辖境“东据黄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宁夏同心县南),北抵大漠,境土方二万余里”,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和陕西北部、内蒙一部分。 元 昊西夏建立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 宋夏之间的战与和元昊称帝后,西夏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战争破坏双方的正常生产和贸易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生产和贸易的发展宋夏之间的战与和宋2.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3.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1.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如何正确评价北宋用屈辱的和议换来与辽、西夏之间的和平?消极:加重了北宋农民的负担积极:这是有远见的举措碰撞中的融合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学会农耕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模仿汉字创造文字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1.(2010·宜昌中考)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西夏 B.金 C.辽 D.元C2.(2010·贵港中考) 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右图A、B、C、D中的哪一处( )C3.(2010·连云港中考)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C4.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BD5.(2010·莱芜中考)“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6.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A.辽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北宋和西夏?? D.北宋和吐蕃7.西夏的建立者是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铁木真8.1004年秋,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宰相 ?????????坚决主张抵抗。 A、杨业 B、岳飞C、包拯 D、寇准9.是哪个皇帝御驾亲征,打退了辽军 ?A、宋太祖 B、宋太宗C、宋真宗 D、宋神宗10.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C.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