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课件(1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3 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课件(13张PPT)

资源简介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称霸诸侯,诸侯之长
消灭他国,统一天下
富 国 强 兵
齐国 · 管仲改革
魏国 · 李悝变法
楚国 · 吴起变法
秦国 · 商鞅变法



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中国古代第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孔子,名丘,春秋后期鲁国人;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记录,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著作。


①“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 《论语·乡党篇》
②“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论语·八佾篇》

以上两则故事分别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关心、爱护他人)
(克己复礼,言行符合规范)


读阅读卡“苛政猛于虎”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为政篇》
孔子在政治上强调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除了“仁”和“礼”外还要注重什么?
以“德”教化人民,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残暴统治和任意刑杀。
教育家 · 孔子
材料一 《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材料二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实事求是,虚心好学
及时复习巩固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祸→福→祸→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相互之间可以转化。
无中生有、转危为安、积少成多、
苦尽甘来、反败为胜、以柔克刚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老子,春秋末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表。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主要思想 著作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表。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主要思想 著作
儒家 孔子 春秋 政治思想:“仁”“礼”“德”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弟子记录《论语》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道家 老子 春秋 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以互相转化;
“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道德经》
庄子 战国 重视人的天性,顺其自然 《庄子》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法治”,“法与时移”
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韩非子》
兵家 孙子 春秋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孙膑 战国 “事备而后动” 《孙膑兵法》
(1)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哪家的思想会被统治者采纳?
(2)为什么法家思想在当时会受到重视?
法家主张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形势的需要。
(3)百家争鸣产生了什么影响?
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
——习近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