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课件(35张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课件(35张ppt)+素材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一框题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热点报道:

2018年1月5日16时44分,G1747次列车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女)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关闭,不听劝阻,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


热点报道:

2018年1月5日16时44分,G1747次列车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女)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关闭,不听劝阻,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


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
你如何评价罗某的行为?
? ? 《教师法》第37条规定,教师存在“品行不良”、“影响恶劣的”等情形之一,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罗某用身体强行阻拦车门关闭,其行为涉嫌“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扰乱了铁路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77条规定,依据该条例第95条规定,公安机关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对罗某处以2000元罚款。
事后,当地教体局表示责成立即“停职检查”。罗某所在学校做出深刻检讨,依法依规依纪处置到位。
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

---毛泽东
不等于
“相加总和”
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P2蓝色字体:
区别于
“基本法”
不能违背

宪法的地位
根据我国《国徽法》第五条的规定,下列场所应当悬挂国徽:
①北京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
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厅;
③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庭;
④人民海关、出境入境口岸的适当场所。
国徽是国家的象征!

国家和人民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宪法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在我国,
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的基本原则】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①宪法(第1、2条)通过确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来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P3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②宪法(第6条)通过规定我国的经济制度基础,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P4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③宪法(第2、3条)通过规定我国的政治制度, 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P4-5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④宪法(第33-56条)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和保障措施。P5
我国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主要包括:
平等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 社会经济权利; 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

宪法,是一张写满人民权利的纸。
---列宁
相关链接: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⑤宪法(第29条)规定国家武装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P5
心安理得要求军人让座,是对军人不尊重!
军人优先的不是军人本身,而是国家军事安全的地位!敬重军人就是尊重国家!
当兵的不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吗?
为人民服务就得给你让座啊?哪回有灾有难的,不是他们第一时间跑出来救你?
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到国家事务中,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探究与分享
中学生要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P5
发展义务教育
开办农家书屋
提供营养午餐
图片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


探究与分享
开展再就业培训












人权
人权的含义:一个人不论身份,不论出生地都享有相同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什么是人权?
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在中国工作或生活)。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主体广泛)P7
人权的实质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P6(不损害他人
或其他群体正当权益原则下)
什么是人权?
人权的内容: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P7
(内容广泛)

人权入宪的历程
1991年11月中国政府首次向世界公布第一份人权文件《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
1997年9月,首次将“人权”概念写入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主题报告;
1976年7月:出生于湖北黄冈;
2001年:武汉科技学院染美本科毕业;
2003年2月:就职于广州某公司任美术平面设计师;
2003年3月17日:因无暂住证被非法收容;
3月20日:死亡,终年二十七岁;
4月18日:经法医鉴定其系遭毒打致死;
4月25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
4至6月:孙志刚的悲剧引起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通过互联网及报刊杂志各媒体,民众呼吁严惩凶手、要求违宪审查;
6月5日:广州当地法院开庭审理孙志刚案;

 
8月1日: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
6月20日: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公布;
?????
以生命为代价推动中国人权法治进程,
  值得纪念的人——孙志刚。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入宪的历程
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P6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各种具体法律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1、立法方面 P7
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
2、执法方面 P7
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3、司法方面 P7
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4、宣传方面 P7
中国的减贫行动
拓展空间:P9
——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
《消除贫困·中国人权在行动》










课堂小结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2.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
3.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尊重保障人权
1.宪法的基本原则
2.宪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欣赏漫画《幸福网事》。漫画反映了(  )
随堂演练

①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在我国,公民和人民的范围是一致的
③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④法律确认、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等基本权利。这说明( )
A.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B.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D.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